对接市场的信息化之道

2015-07-09 15:28杨志平
当代党员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判区县全市

杨志平

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保供、市场稳定和农产品产销对接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重庆而言,特殊的地貌和地域特点决定了农业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分散种植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小生产如何对接大市场?这就需要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增强农业对市场波动的抵抗力,走出“菜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菜贱伤农”的怪圈。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大力推广应用网络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农产品市场价格采集发布平台”,实现对全市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网上采集和发布。借助平台功能,对全市区县农贸市场、市级定点批发市场、主城区超市、大型生猪屠宰企业及全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等的农产品及农资价格进行每日(旬)采集发布,涵盖粮油、蔬菜、肉禽蛋、水果、水产、农资等主要农产品品种。将平台展现层在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门户网站以及手机客户端显示,并实现价格数据实时滚动,便于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类型、市场名称、品种、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浏览、查询与统计,实时了解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部级(市级)农产品定点市场、区县农贸市场、主城区超市、大型屠宰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点;在全市涉农区县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产品生产信息采集点。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在市级、区县两个层面启动农产品市场与生产信息采集员、分析师培训工作,重点开展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方法的培训,建立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与服务工作“有人办事,能够办事”的问题。

严格执行系统的预警制度。一是执行农产品市场价格常规监测、应急和突发事件市场信息预警监测制度以及粮油、生猪、蔬菜、水产、水果五大主导农产品产销形势专题分析制度;二是执行定期会商研判制度,联合在渝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每月开展一次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会商研判,构建大联合、大协作的多元化分析研判体系,以此提高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三是执行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制度,执行每日、每周、每月及季度和年度信息发布制度,确立农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协会)成员、农村经纪人、农村供销经营户为重点服务对象,创立政府“信息补贴”机制,通过报纸、手机短信(微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拓展信息发布渠道,推进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布。

争取获得完善的政策保障。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是一项需要政策保障和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工作,需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制定推进措施和目标任务。强化对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点、农业生产信息采集点及体系建设的投入,支持建立全市农产品市场价格采集考核激励机制,支持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课题研究与会商研判工作。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研判区县全市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基于CRF文本挖掘的事故研判分析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