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斌林
新时期对于雷锋精神的思考,我们可以从历史传承的视角,探寻雷锋的成长吸取点点滴滴的历史文化营养和社会环境正能量;从系统全面的视角,探寻雷锋短暂一生的践行从点滴的“小善”汇聚成大善精神;从现实发展的视角,探寻雷锋大善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一、历史传承
实际上任何一个典范人物,他的生长都与环境相关,他的大善精神的形成,一定有它言行背后深厚优秀文化的滋养与其他善行者点滴“正能量”的注入。雷锋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他苦难童年的经历。雷锋出生于湖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万恶的旧社会先后夺去他四位亲人的生命。在那样一个社会境遇之中,雷锋作为一个孤儿能够活下来的离不开不计其数的熟悉的、陌生的人所给予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这些关爱也许微不足道,但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并培育了日后大善理念的土壤。
新中国诞生后,新社会、新制度、新环境的建立,极大地给了雷锋做人的尊严、学习的机会、成长的平台、奉献的机缘,使得这颗感恩、爱心的善良种子得以开花、结果。开出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而孕育的向上向善的绚丽之花,结出自觉践行中华美德的丰硕之果。
二、主要亮点
学习雷锋要把握典范人物精神世界的全貌,系统地学、全面地学、有效地学。雷锋精神财富的逻辑展开,是由阳光心态、螺丝钉精神、乐于助人及学习之力而构成。
阳光心态——雷锋精神渐成的基石。现在人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古语说“相由心生”,雷锋正是因为拥有积极的阳光心态,他才能在贫困交加中,在艰难困苦前,始终保持着乐观、温馨、可爱的笑容。我们可否认为,在目前条件下,阳光心态的重要内涵,就是中华优秀文化中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干的事绝不转嫁给他人,也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不算计、不功利、不求回报。雷锋正是如此地践行着,他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快乐留给别人。别人的事在他看来无小事,国家的事在他看来就是自己的事。所以,在他短暂的一生,他始终“傻呵呵”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乐意做的事。比对当今社会,“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屡禁不止,“窝里斗”现象时有发生。就连开个会也往往是“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回过头来,再看雷锋,难道我们不感到羞愧、遗憾吗?
螺丝钉精神——雷锋精神渐成的内核。内核是机器运行操作系统中的内在支撑力,机器的运行须臾离不开它。雷锋所有的善行善为始终离不开螺丝钉精神。 螺丝钉精神的现实意义就是中华文化倡导的“吾道一以贯之”也就是我们新时代所需要的坚守。现实中,一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续地做一辈子好事。一人有一件善行并不难,难的是不断地行小善、最终汇集为大善。而雷锋则有着这样的韧性,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都坚守着、践行着。他无论是当学生,当农民、当公务员、当工人、当兵都是先进的,走在前的。这种坚守,不仅是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积小善、更是在常态生活中乐此不疲做好事积小善,从而能在社會、集体和他人急需之时倾注全力,形成大善。
乐于助人——雷锋精神渐成的能量。能量在宇宙空间中无处不在,充满了整个自然界。在现实条件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的“赠人的玫瑰”,既是物质层面对他人的关注与援助,更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对他人的关心关爱。雷锋在帮助他人时,正如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一样,既给予物质方面的支持,更关注到精神层面的需要。我们常说思想具有能量,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所以语言具有很强的振波,它能直接明确地影响他人的思想和情绪。所以,任何人说任何话都应心存善意、注意方法。正如雷锋曾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种温暖,首先是语言的温暖,即换位思考、善言沟通,为大爱而所为。其次,是方法的温暖,即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尊严、委婉施助、善意而为。尤其要杜绝居高临下、一时做秀、不顾他人的尊严、粗暴施舍式的助人方式。特别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据调查,我国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我们今天学习雷锋精神,不仅需要在物质方面去关心需要的人群,更需要从精神文化的层面去关注弱势群体。
学习之力(钉子精神)——雷锋精神渐成的动力。2 1世纪的决胜能力在于学习力。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力,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如果具有强大的学习力,它就能够占领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引领社会发展的步伐;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学习力,就能够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就能够释放出不可想象的价值能量。雷锋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学习力的人。雷锋的这种学习精神,在今年党和政府倡导“全民阅读”之时,尤为显得重要和必要。在时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条件下,更要强调传承雷锋见缝插针的学习精神,增强对全民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完善高品质人格,建设高品位城市。
三、现实载体
学好雷锋精神,不仅要从传承中学,从亮点中学,更要找到现实的途径和合适的载体。
首先,从中华优秀文化的链接中去学。雷锋精神的孕育和产生,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渊源之中,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升华和延伸,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在互动中发扬光大。所以,我们学习雷锋,要进一步梳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揉合雷锋精神的亮点,编写能拨动现代人心弦的系列简易宣讲读本;要注重列出中华历史上各类践行中华优秀文化的典范人物,让雷锋与历史典范人物相映成辉,让人们所学看得见、摸得着,使学有榜样;还要加强宣讲队伍的培训与运用,让“中华优秀文化讲堂”与移动课堂结合起来,不仅进军营、学校,还要进机关、企业,更要进乡村、社区。
其次,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个人成才的链接中去学。现实的人性既有利他的一面,也有利己的一面。在号召推进人们向雷锋学习的过程中,应根据人性的这一特性去把握和实施。即在增强和释放主要利他性的基础上,也应适当兼顾利己性。在利他的过程中,既要实现对他人的奉献,也要关注对个人的提升。同时,在强化利他性的导向之时,还应运用法律法规的正向支撑。例如,新加坡提倡社会正能量的凝聚和壮大时,就发挥了各种法律法规力量的支撑作用。如在孝道上,法律规定,子女和父母同住一套房的,政府给予购房减免税的政策;子女为方便照顾父母而在父母居住地就近购房的,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子女周末驾车探望父母时可以免费使用附近公用停车场。
向雷锋学习,我们也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使践行者能在服务他人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使个人在奉献的过程中身心愉悦、在实现人生价值中不断成长。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全民的积极参与,才有利于践行者的长久坚持。
最后,与志愿服务者服务活动链接起来去学。逐步整合全国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资源,建立全国雷锋精神志愿者服务中心。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作为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特别要注重推动,从过去那种以满足少数受服务者的生活需求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模式,逐渐转向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寻找服务课题的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模式。要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分门别类的服务形式,尤其工作重心要向下沉,不断推进基层的志愿服务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
2 0 1 5年4月2 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