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奇
观赏石是否能成为艺术品是由形式来决定,或由形式与内容共同决定,但不能由内容单独来决定。那些有特殊意义内容的石头,如纪念石,可能很重要或承载了某些历史事件,但与能否成为艺术品并无必然的联系。
在微信上的几句赏石感言,被杨靖主编发现,演变成了约稿,一激动成就了我的《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一文。尽管一开始约定文章发出后我不再发言,但忍不住再说几句。
看了几篇商榷的文章,感到大都没有击中我的要害,倒是第七期钱学武先生的《“石”事求是,全息赏石》一文,读出了滋味,这位专业建筑设计师,从其专业建筑美学开始,一路喜怒腾挪,淋漓尽致,左右博引,收放自如,而我仅仅只知道在建筑美学中只有后现代主义可以“得意而忘形”。这是我心中的最佳商榷者了,为此,我电话向他表示了敬意,为此,我欠了他一顿晚宴。
而我的重点是“一方观赏石是否能成为艺术品,与它表达的内容无必然联系,与它完美的形式有必然联系,甚至,形式可以单独地成为艺术品”。
我并不是、也不想用辨证法或美学常识来全面论述或套用他们之间的关系,那是教科书的事情。我的思考是:非传统艺术品定义下的赏石艺术品,它们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与人为创作下的艺术品是一样的吗?
关于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曾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六七十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学家长达五年之久的争论。由职业艺术家吴冠中自己提出了形式决定内容的观点,曾引起激烈的争论,说明艺术家自身遇到了迫切的问题,而争论的激烈性和广泛性一直影响到现在。
不是每方石头都是艺术品,只有其形式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才能成为艺术品,这里的形式包括了内外形式的两个层次(见前文中的论述),谨慎地说观赏石大都是由形式来决定她是否为艺术品。犹如,把石墨的碳原子的层状晶体结构形式改变为正四面体晶体结构形式就会得到十分坚硬的金钢石,就是形式对内容的直接决定作用。那些大智若愚的“拙”石,给你带来莫名愉悦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式。西方人大都欣赏几何图形,而东方文明大都欣赏“禅形”。所以说观赏石是否能成为艺术品是由形式来决定,或由形式与内容共同决定,但不能由内容单独来决定。那些有特殊意义内容的石头,如纪念石,可能很重要或承载了某些历史事件,但与能否成为艺术品并无必然的联系。
换个角度论述:形式到了一定完美的程度,可以单独决定自己成为艺术品,而内容必须到了由相当完美的形式来表现时,才能与形式共同决定成为艺术品。当然,两者相和谐更为美妙,但这并不能否定形式可单独地决定自己可以成为艺术品,尤其是观赏石的形式对其能否成为艺术品,起着决定的作用,形式的完美程度决定了赏石艺术品的完美程度。用黑格尔的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以最完善的方式来表达最高尚的思想就是最美的。
以上言论由于强调了重点可能会偏颇,敬请商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