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与对策研究

2015-07-09 13:00文思倩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对策管理研究

文思倩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企业盈余管理与对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会计手段中的会计政策和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投资决策能力,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对策;研究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就是近二十年来一向存在的焦点之一。在实践中,美国“安然”事件到中国的“银广厦”事件等一系列事件,无一不显示出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盈余管理的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的盈余管理现象非常普遍。盈余管理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技术,其本身是具备二元性的,有其合法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害的一面。有利的盈余管理行为即适度的,可以促进会计法律法规以及资本市场的开发和建设;相反,盈余管理行为超过一定的度,会使得在会计报告的盈余值大大超出企业真实范围,使资本市场报告变成没有高质量的“罪魁祸首”。因此,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研究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不能一言以蔽之,一方面,褒扬适度盈余管理行为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对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辨别,通过利用会计手段、会计政策来规范监管过度盈余管理,提升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能力,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起来。

一、企业盈余管理分析

(一)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分析

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主要包括折旧固定资产和摊销无形资产的时间的政策变化,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和某些会计政策等的变化。然而会计准则的统一要求是不能随便更换已经选定的会计方法。但由于变更的过程比较简单,成本也很低,许多企业都违背这一统一要求来获取额外的经济收益。

费用与收益的提前或延迟确认。通过改变确认时间来改变收入的盈余管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提前确认其收入,也就是说销售确认条件还没有满足、销售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算作企业利润,并提前确认到本期。其次是递延收入,首要发生在未来企业的利润会减少。

折旧政策的改变。扩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利用政策和法规所没有明确的规定,让目前的折旧费用减少,在此期间降低运营成本也会相应降低,进而增加报表上的利润。同时,提高资产额定价值同样可以实现这样的目的。有的企业总资产比重占最大是固定资产,他们对利润进行利润操作的手段是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政策。

(二)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分析

1.关联交易。关联双方发生譬如资源传递、责任转移的事件被称为关联交易,而价款是否被收取不是此种最主要的。如联系关系双方的购进销售业务、租借物件或代理等。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公司都会扩张分离出子公司,而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盘根错结的各种关联关系却是理也理不清的。虽然新会计准则各种明令禁止三令五申,但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还是利用关联交易。

2.资产重组。企业为了实现优化资产的布局,完成产业布局的调节,战略的转移的目标而做出资产相互置换或股权让渡行为叫作资产重组。统计局曾经的数据表明,亏损的公司企业要想置死地而后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资产重组。资产重组的方法主要有资产置换、股分让渡、对外收购和并和让渡资产等等。某些企业善于“钻空子”,由交易时间差的资产重组,在本财务年度结束前做重大资产交易,获得极高的利润,或者是将高额盈利流入企业内部,然后报表上显示的是亏损,形成了转移利润。

3.虚拟资产调节。发生或损失的实际成本在财务操作中暂分为预付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叫作虚拟资产。虚拟资产是一个“含水的海绵”,而其中的“水”是实际产生的费用,盈余者可根据当期的营业成果,随意将“水”挤出来吸进去,来使营业成果变成他想要的样子。

4.资产评估。股份制改组的情况下,企业在对外抵押租赁和投资时,资产评估是个必须的步骤,无论资产评估的结果何如,都会对企业的各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有的企业就会在评估上兴风作浪。比如为了实现盈余管理,企业会用坏账等之类的各种潜藏的亏损去抵消资本公积。在诸多情况下,资产评估是公司和部门的证券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和其他利益集体持续商酌的结果。

二、优化企业盈余管理对策

(一)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

在漫长的经济交易过程中,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建设日趋完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在实行准则和执行制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对控制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完善会计的准则和政策,应全面提升该领域的支柱管理能力和监督能力。

(二)加强资产重组与评估的管理

当收购方与目的企业的主要运营的业务相同或相近时就使用产业重组并购,从而获取资产的发展的变化。产业的重组并购是一种持久的资产运行和环球发展一体化的手段,经过重组并购的过程,将产业资源进行分布,由小向大,由分开到聚拢,由坏变好,由传统变为高新,从而让产业升级。加强资产的重组与评估,增大监管的能力,提高资产信息的公开度,维护市场中介团队的独立性,使评估部门向企业化的目的发展下去。

(三)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与机理机制

1.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就是对其权利、责任和受益的平衡,公司的股权结构一般以国家为主体,个人股的比例较低,所以个人对企业的管理影响力度较小,这与设置的独立董事制度相违背,但国有股东缺位,公司内部人控制股权的现象较多,监委会并不独立,一般从属在董事会,其成员大部分也是董事会的兼职或名不副实,并没有起到监委会的职责。如今,我国各种市场之间缺少竞争,有公司的外部治理框架仍有漏洞,从而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所以,制约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有效措施是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因此,要想有效的治理盈余管理,企业应该做到完善治理框架,创建独立的监委会,赋予其职责。endprint

2.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全面评价管理者的重要手段,也是约束管理者的重要方式,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约束激励机制,是有效抑制盈余管理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的企业高管层的利益与企业利益不相关,高管层对于提高企业利润的兴趣相对不够,并且对大数额的岗位消费兴趣较大,从而使得盈余管理呈现出一段时间内利润的不断增大。因此,建立相应的鼓励政策,使高管层与投资者的目标利益相同,激励管理者的积极性,降低盈余管理现象的出现率。

(四)改善证券市场相关制度规定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计划体制迹象,虽然额度制、指标制等措施的实施可以适应新型的证券市场,但同时造成了企业资产的剥离、捆绑等不符合常规的做法。烦琐的政府批准程序,是导致权力至上的原因,与繁荣发展的证券市场相比,老化的措施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减少审批环节,专业的社会团队进行审核,由推动制改为审核制。

对于股票的发行,限制投资者的合格名额,增加证券协会接受咨询的范围,对有意参与及配售的代表和具备实力的个人投资者进行记录,将股票的发行市场化,在清楚风险的情况下,考虑所有方面,特别是对小的投资人的利益。并改变当前的在配股环境,排除净资产的指标后建立多个指标体系。可以适当地引入现金流量,净资产的报酬率、经营业务的现金净流量占利润的总额比例等。

(五)加强外部监督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职责。我国会计师这个职业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现象处于弱势状态,在低水平的执业环境中竞争激烈,又缺乏独立发表意见的审计环境,审计独立性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道而驰,行政命令取代了会计师的执业判断能力。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识别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的信息获取能力、分辨能力,以及获取运作费用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有些事务所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与相关的上市公司达成协议,制造一些虚假的数据,直接影响其不能真实地反映该公司的实际情况。

因此,根据这种现象,应当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相关行业的自律能力及监督的有关机制,建立与完善监督机制,充实管理的队伍,同时设置一定的处罚机构,为实现该领域的支柱管理能力和监督能力埋下伏笔。

(六)完善职业道德规范

盈余管理行为与企业高管层、会计人员等员工的职业道德的高低及道德评价尺度的优劣也拥有紧密的关系。盈余管理行为的有效控制首先要加强教育规范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当前条件下,首先要充分运用舆论影响力,让全公司、全社会的环境变得优质;接着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

除此之外,必须增强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管理,建立适当的道德评价标准和奖励政策处罚政策,并运用多渠道传播、树立道德榜样等方式,提升企业高管层的职业道德的素质的意识和在意程度,同时发动企业所有支援及股东对企业公司高管层进行约束和管理,最终达到通过职业道德约束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

[2]  许波.中外企业盈余管理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04,(7).

[3]  孙艳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对策[J].财会通讯,2012,(23):20-23.

[4]  李宝智.管理者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2):12-13.

[5]  车文侠.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3):146-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管理研究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诊错因 知对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对策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