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5-07-09 12:22郝玮瑷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问题

郝玮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孩子上学问题随之成为了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而同时我国教育事业也适时颁发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统领性文件,为指导教育事业朝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从1999年开始我国教育事业就拉开了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序幕,随着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但也要清楚的看到按照“教育产业化”发展思路发展起来的高校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重新审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笔者拟就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产业化”概述

要想较好地理解“教育产业化”的概念,首先应清楚“产业化”的内涵,从一般意义上讲产业化就是指同一属性的企业或实体完全按照产业或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从量的集合实现规模化经营,以求质的变化来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目标,甚至能成为国民经济中某一经济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讲,所谓产业化就是同一属性的企业或实体依靠规模经营,大量的生产产品以实现规模效应,促进企业或实体能够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势头。

“教育产业化”这一概念是从西方国家传播过来舶来品,特别是世界知名大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创的学校工业园和麻省理工学院开辟的工程与制造工艺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都是按照“教育产业化”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各国也开始纷纷借鉴这一独特的教育模式,而我国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1992年国务院也适时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统领性文件,在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指出教育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能够将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教育产业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1.教育本质的扭曲。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教育的手段培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人才的社会活动,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商品。而“教育产业化”的观点则认为要把教育事业看作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以企业盈利为目的来运营来培养学生,最后再把整个“教育产业化”的教育产品包括学生都要按商品的品质和价格来加以经营出售。2006年著名学者孙绵涛教授就在其出版的《教育管理学》中对当时学校教育机构改革“教育产业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当时许多高校办得既不像学校也不像企业,成为了“四不像”,这与当时“教育产业化”思潮的推动有很大关系[1]。特别是“教育产业化”实施后,许多高校就把学生当成敛财等工具,而对学生的培养则不是太上心,这就造成教育的性质开始扭曲,将学校等同于企业了,学校开始悄无声息地成为生产学生商品的工厂,教育事业也从大家公认的公益性事业开始变成了盈利性的企业工厂。

2.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虽然这几年我国人均GDP迅猛增长,但总体而言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况且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尤其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和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即使自身学习非常好,但面对“教育产业化”高额的学费他们也往往望而却步,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一些家庭贫困但自身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不得不放弃上高等院校的机会。事实上,高等教育的门槛还是很高的,不是学习一般的学生都能进去的,但由于高额收费迫使学习好但家庭困难的学生放弃了进入高校的机会,使得学习能力一般但家庭富裕可以承担高额收费的学生就可能获得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从这个层面上说无形中就降低了大学生源的质量,为以后大学教育质量带来了损失,也无穷后患。

独立学院是教育产业化后在大学教育阶段产生的新生事物。独立学院学费收入高,盈利色彩非常浓厚,招进来的学生大多是被称为“官二代”“富二代”的子女,这些学生往往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下降也就不难想象了。

3.教育经济功能的过度夸大。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泼及整个亚洲,中国也不例外,经济发展很疲软尤其是中国经济靠外贸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已不再奏效。于是有的经济学者看到中国人受传统观念的熏陶,向来节衣缩食、勤俭节约,但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还是很舍得花钱的。而中国教育事业还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假如能放开政策——高校大规模扩招提高收费促进国民消费以教育产业拉动内需,那将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好办法。

高校大规模扩招提高收费实际上就等同于把教育用企业经营的方式来运作,以赚钱为目的运作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片面夸大了教育经济功能的效能。而实际上经济功能只是教育社会功能中很小的一部分功能,它还有政治功能、传承文化功能、完善个人综合素质发展功能等教育社会功能。因而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今天,唯利是图单单为追求经济利益把教育产业化,忽视其他方面的社会功能显然背离了教育原有的轨道和本质属性,对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无疑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

三、教育产业化应坚持的原则

1.应该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是不仅要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各层次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要培养国民具有良好的身心发展。因而从这个程度上说教育事业小至每个公民的个人前途,大至对于一个民族、国家的健康发展,甚至对于提升本国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都将具有至关重要的重大作用[2]。从上可以看出教育事业涉及到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全民基本利益,是为国家、为民族无偿或半无偿提供给需要者的,这就决定了教育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公益性的,而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再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学生不是商品,无法用较精确测量的办法计算培养一个不同类别学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学生的价值在劳务市场上就不可能获得等价的经济回报。因此,教育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公益性事业而非盈利性事业。

2.应该保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众所周知,教育事业不同于其他一般产业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其相对独立性。教育有它自身独特的自主品格和自身的规律,排除掉经济、政治文化两个因素的影响外,人们发觉教育事业还有对经济、文化等具有自主能动的作用。换句话说,教育事业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人们不应该把教育看成是政治上的上层建筑,也不能把教育看成是赚钱的工具使其成为了经济的附庸,特别是在今天经济大潮物欲横流的今天,更应该保持教育事业的相对独立性防止被“教育产业化”。同时人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往往滞后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它往往能使成熟的对社会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得以很好的传承,而同时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事业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持续不断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不能断然切断教育与经济的密切联系。从上面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教育产业化”带来了种种危害,特别是教育经济功能的过度夸大,使好多寒门子弟失去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那是不是就搞“一刀切”彻底断绝教育与经济密切相连所发挥的应有功能呢?这样显然也是不行了,国家财政毕竟有限,往教育事业投入的就更少了[3]。因此,我国高校在一定能力范围内教育办产业也是可行的,特别是现在提倡较多的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形式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很快就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可以说这是发挥教育经济功能的一种相对比较好的做法,很值得提倡推广。世界著名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的学校工业园“硅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一些理论科学研究,可以在工业园“硅谷”里得到实践和实验,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彼此推进,极大地缩短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及时有效应用,促使工业园拥有了世界最前沿的一流的技术和知识,“硅谷”也成为了世界上顶尖技术人才向往和青睐的地方。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反对“教育产业化”并不是主张教育要与一切经济行为断绝往来,假如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适当地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也是未尝不可的。

四、结语

这几年随着教育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按照“教育产业化”发展思路发展起来的高校已暴露种种弊端。特别是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一直议论的话题,人们对教育事业的认可度也远没有前几年的认可度高。多种事实已经证明了教育事业以追逐经济利益为自己的最终目标是要不得的,一定要坚持教育的独立性、公益性等本质规律办教育,教育事业才能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泛市场化的今天,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参考文献:

[1]  夏茂林,冯文全.教育产业化批判[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社,2006,(3):32-36.

[2]  邓刚.大学的产业化趋势与大学的公益性[J].辽宁教育研究,2006,(3):10-13.

[3]  彭玉琨.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8):22-24.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实施,这一新兴的教育形态显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也不断加深。重新审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就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问题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问题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