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学 党伟
发展设施蔬菜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近几年设施蔬菜收益持续下降,很多地方出现了设施蔬菜基地闲置现象,要么种植大田作物,要么成为荒地,浪费了资源特别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发展设施蔬菜在部分地区成了“看得见的设施,说出来的成绩,说不出口的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鸡肋”。笔者于2012年9月在山东德州齐河、烟台龙口、临沂兰陵以及济南长清、济宁邹城等地对设施蔬菜基地种植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归纳如下:
一、设施蔬菜种植效益偏低的原因
1. 理想化发展,不理想的效益
有些地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只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未做市场调查就盲目兴建高档智能园艺设施,种植当地没有市场、外销没有门路的“新、稀、特”蔬菜,最终是“赔钱赚吆喝,吆喝无底气”。如2010年前后济宁兖州发展高档温室种植的水果黄瓜、彩色甜椒、多彩樱桃番茄,由于种子贵、管理费用高、当地又不习惯消费这些“新奇”的蔬菜,种植效益大打折扣。
2. 拿来主义,难以撑起高效农业的一片天
我国发展设施农业起步最早、发展规模最大的是山东省寿光市。全国各地每年到山东寿光取经的干部、农技人员、设施蔬菜基地老板及蔬菜种植专业户络绎不绝。对于寿光的经验发展模式不进行分析,而是直接将其做法简单地移植到当地,很多地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设施蔬菜发展起来后,才发现“照抄”的寿光模式水土不服。只能冬季生产蔬菜作物的山东四型温室,适合鲁北地区或者气候条件与鲁北地区基本相同的地区发展,在冬季气温较高的鲁西南地区实用性不强(如山东蚕业公司所在的济宁邹城生产基地在2008年兴建了二十多栋山东四型温室,由于种植季节的局限性,每年又必须维修维护,种植效益低下,目前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3. 管理技术落后,难以做到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
设施内空气湿度大,通透性差,真菌、细菌性病害发生频繁对设施蔬菜危害严重。很多地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属于“拍脑袋”工程,技术储备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种植规划以及实用的种植管理技术。遇到问题束手无策或在对设施蔬菜生产一知半解的农资经销商的指导下,盲目使用农药、加大使用剂量,结果“防治病虫害无效果,设施蔬菜已中毒”。如2012年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西故村设施蔬菜基地在农资经销户的指导下采用高浓度三唑酮防治嫁接黄瓜苗期白粉病,引起农药中毒,植株节间短,生长点萎缩,不得不换茬;2014年济宁田黄镇设施蔬菜高标准示范田种植的越冬辣椒,由于生产技术不到位,将辣椒的霜霉病当成白粉病进行防治,连续使用唑类杀菌剂,造成叶面凹凸不平,落花落蕾。因设施蔬菜管理技术储备不足,造成的设施蔬菜减产绝产现象屡见不鲜。
4. 土壤恶化趋势加重,设施蔬菜死棵现象普遍发生
设施蔬菜田土壤恶化已成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
①土壤酸化趋势加重。2012年7月底,笔者在烟台龙口市北马镇设施蔬菜田随机取样进行土壤酸碱度测定,平均pH值为5.2,部分地块pH值为4.5。土壤酸化原因与设施蔬菜田大量施用化肥以及速效冲施肥、频繁使用酸性杀菌剂防治土壤以及叶部病害、近几年酸雨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土壤酸化在降低土壤肥效的同时,也常常引起设施蔬菜根部病害危害加重。
②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是肥料,包括各类化肥、商品有机肥以及农家肥等,特别是近几年设施蔬菜最为常用的鸡粪,其重金属含量较高,究其原因是养殖者在鸡饲料中配比了部分重金属(如铁、锰、铜、锌等),这些畜禽生理上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畜禽本身吸收的较少,80%以上都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残留在粪便中。如山东省沂南县辛集镇设施蔬菜基地在2010年因使用鸡粪不当而造成越冬黄瓜大幅度减产。
③土壤板结。由于设施蔬菜田得不到冬季冻垡、夏季晒垡,在频繁大量使用化肥及冲施肥的情况下,土壤结构出现微妙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壤通透性差,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群减少、活性降低,土传性根部病害发生危害逐年增重。近年来各地设施蔬菜普遍发生死棵现象与此有关。
5. 设施蔬菜病虫害长期处于高发水平
设施蔬菜生长在人为的高温高湿、通透性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防治病虫害在增加了生产投入的同时,也污染了蔬菜产品,降低了蔬菜产品的商品品质,这是制约设施蔬菜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在山东主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寿光、兰陵等地调查,每亩设施蔬菜平均每茬病害防治费用在1850元以上。防治费用的上升,进一步缩小了收支比例。
6. 信息不畅,种植效益打折扣
各地蔬菜产品销售价格差异较大,一般年份同一个生产季节、同一个蔬菜品种销售价格差异甚至达到100%,如2009年3月羊角椒在济宁地区零售价格为3.0元/千克,而在寿光市场批发价为6.0元/千克。蔬菜销售价格较高的地区集中在设施蔬菜主作区,如山东的寿光、兰陵,普通年份蔬菜价格同山东其他地区相比高30%~50%。信息不畅注定了设施蔬菜销售的局限性,同样的作物,几乎相同的产量,结果是差别很大的种植效益。
7. 品牌意识差,优质产品不优价
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应是每一个设施蔬菜基地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投入成本高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生产者品牌意识差,生产出的优质蔬菜混同于普通蔬菜销售,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二、提高设施蔬菜种植效益的主要途径
1. 设施合理布局
种植设施蔬菜要想获得理想的种植效益,仅仅依靠日光温室或加温连栋温室很难实现。综合分析近几年蔬菜行情不难发现,蔬菜销售高价已不局限于冬季,很多年份早春、孟秋还会大幅度的高于冬季,因此蔬菜设施的建造要具有全局意识,温室、大拱棚、小拱棚以及露地配套发展,实现蔬菜的全年供应。
在温室建造上,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特别是冻土层,确定温室类型,如冬季最低气温在-10℃左右的地区,不必建造仅能冬季进行蔬菜生产且占地大的山东四型温室,可采取提高温室后墙高度、增加后墙厚度,实现日光温室增温保温的综合效果。
2. 提高设施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含量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含量较高,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很难实现高效益蔬菜生产。设施蔬菜生产需要严谨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种植效益的提升与科学管理息息相关。采取与科研单位对接,建立小面积试验示范基地,以此为窗口,培养锻炼自己的技术团队,把园区工人培养成会管理、懂技术的技术工人,人人都是操作能手。依靠科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继而增加生产效益。
3. 改善设施蔬菜土壤结构,紧抓蔬菜“根本”
改善设施蔬菜种植田土壤结构,最基础的做法是合理施肥。在不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前提下,科学施用农家肥,特别是使用大型养鸡场的鸡粪时一定要慎重,应全面了解养鸡场鸡舍消毒所使用的产品、时间、用量等,对于采用氯制剂鸡舍消毒的鸡粪,一定要充分腐熟后晾晒7~10天再使用。化肥使用,必须采取配方施肥,根据所种植的蔬菜作物对肥料的需求规律,合理配比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的使用量、使用方式、使用时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因肥料使用不当,对作物、土壤环境的污染。生物菌肥具有改善土壤菌落、增加土壤有益菌含量、增强作物抗性、降低土传性病害的危害以及规避蔬菜作物早衰等综合效果。菌肥使用量的多少,应根据种植的作物种类、土传性病害发生状况等综合因素来决定。一般而言生育期长的瓜类、茄果类作物应适当增加菌肥施用量。每亩施用木质素菌肥100~120千克为宜。其他作物适量减少,每亩施用40千克左右。促进蔬菜根系生长,形成庞大的根群,提高其综合抗性。对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块,隔年使用土壤酸碱调理剂,为设施蔬菜根系营造合适的生长发育环境。
4. 提高品牌意识,扩大信息来源
蔬菜销售的市场交易逐渐被超市、网络销售所取代,蔬菜品牌不仅是其身价的象征,也是商品品质的保证。品牌蔬菜销售价格往往高于普通蔬菜几倍甚至几百倍,如山东青岛马家沟的芹菜每千克销售价格超过60元,亩生产效益达到20万元以上。品牌是做出来的,也是宣传出来的,要注册自己的商标,培植壮大自己的品牌。
设施蔬菜生产若只为满足当地市场消费的需求,就很难实现规模效益。设施蔬菜要想扩大规模,销售渠道畅通是首要条件,国内、国际蔬菜需求信息是拓宽销售渠道的先锋。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同时,做好各类信息的归类及分析,以将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相迎合。
5. 探索蔬菜加工途径,提高自身价值
发达国家80%以上的蔬菜经过细加工后再进入超市销售,我国蔬菜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附加值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蔬菜销售方式、销售渠道将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设施蔬菜基地要抓住商机,探索蔬菜产品精加工途径,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从而获得较高的种植收益。
第一作者简介:王振学,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2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