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走马镇位于重庆市主城核心区西部,有“都市后花园”之称,西临壁山区,南接江津区,古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成渝、绕城两条高速公路呈“十”字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5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1万余人。
走马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兴盛于明清,是重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西郡邮驿、军事、交通历史变迁的缩影和见证,是如今距离重庆市区最近、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镇。古镇现存占地3.8公顷老街和2.45万平方米历史建筑,拥有关武庙戏楼、孙家大院、万寿宫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留存下来的众多清代民居,建筑风貌独特,是巴蜀民居的典型代表。城镇依山就势,风光迤逦,古香古韵,曾是成渝古驿道上交通要冲和重要驿站。
2005年,走马镇口传文学民间故事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走马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走马镇获批“中国曲艺之乡”和重庆市首个“故事创作基地”,获评“重庆市十佳魅力小城镇”;2012年,椒园村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至此,走马镇拥有了四块“国字号”招牌。2010年,走马镇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中心镇;2012年,走马镇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市级卫生镇;2013年,走马镇被评为重庆市美丽小城镇,入选中国特色镇发展创新优秀案例。全国政协、中组部、国家卫生部、国家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国曲协、世界卫生组织和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多次到走马镇莅临指导。新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对走马进行专题报道。
近年来,走马镇围绕“富民强镇”总目标,深化改革开放,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市级中心镇、区内产业承接平台”三大优势,积极培育“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四大产业,突出抓经济、建城镇、保生态、惠民生、强稳定五大重点,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如今的走马已日渐成为九龙西城建设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一、现代农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相结合,建设走马生态之美
(一)特色效益引领现代农业。以走白路、广胜路、灯灵路为核心,布局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施现代农业“5个2”工程。规划发展2000~5000亩“走马观花”旅游休闲带,2000~5000亩生态绿色蔬菜基地,200~1000亩瓜果采摘基地,200~1000亩草莓特色种植产业化项目,200~1000亩生态鱼塘。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出台镇效益农业产业扶持办法,中寰盛投“重庆走马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项目”顺利落户。已引进观光农业3个,建成设施农业项目5个、冬草莓基地150亩,销售额达350万元/年,完成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二)品牌振兴都市旅游业。升级旅游景区。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建设融合“慈云览胜、古道寻遗、上邦休闲、金马荡舟、古镇探幽、走马观花、走马故事、走马庙会”等“走马八景”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策划“走马观花之旅、古镇驿道之旅、上邦休闲温泉之旅、慈云寺寻遗静心之旅、廉政文化之旅”等5条特色旅游线路,使走马成为主城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办好精品节会。每年3月举办的“重庆走马观花旅游文化节”是重庆市在182个旅游文化节会中筛选保留下来的25个政府主办的节会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上千万元,央视四套、重庆电视台等20余家主流媒体作宣传报道,实现聚人气、敛财气、挣名气的良好效益。
(三)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坚持文化、创意、艺术融合发展,聚焦民间故事、民间曲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获评全市唯一的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打造中国故事谷。建成4个特色故事茶馆,每月8、18、28号定期举行走马民间故事会。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好故事(走马)邀请赛,大赛收到全国14个省区市曲协和个人报送的故事节目58个,大赛期间举行“送欢笑”惠民演出,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群主持,邀请田连元、郭达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及总政话剧团、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等优秀艺术团体,为走马群众带来了精彩演出。打造民间曲艺精品。成立镇文联和走马民间曲艺团,切实做好民间故事、山歌、曲艺的“传帮带”工作,重点培育10名优秀本土文艺人才,成功打造本土精品节目“石工号子”。实施非遗文化抢救工程,对“走马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歇后语、俗语和楹联等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记录文字700万余册,出版故事书籍5则,培育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传承人23人,故事讲述队伍10支百余人。结合中小学素质教育、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与技能培养,与共青团、教委、微型少年宫、学校等联合建立青少年故事创作与培训基地,传承并发展走马民间文化。
二、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打造走马时代之美
(一)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走马至重庆主城区仅25公里,为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重庆市五大功能分区和九龙坡区八大功能板块发展战略,走马成为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集中发展商务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走马镇利用自身口岸优势,在原有物流业初见雏形基础上,实施现代服务业“241”工程。做强两个物流园区。走马国际建材城一二期建成投用,三期343亩基本建成,签约商户580余家,年产值达16.5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石材市场及全区“东部”专业市场“西迁”主要承接地;九高物流园一期89亩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期140亩启动前期手续,顺利签约“重庆商务车之都”项目,有望建成百亿级的重庆商务用车专业市场。发展四大专业市场。成立走马国际建材城服务管理办公室,协助重庆新走马实业有限公司自2013年4月起共代征税1895万元,积极推动建材、石材、陶瓷和商务车四个专业市场由简单的规模扩张向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逐步将走马专业市场拓展至2000亩,主动承接“东城”八大专业市场“西迁”,争取3年出成效,5年全面完成,届时走马镇将成为全市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建材物流集聚区之一。
(二)巩固提振新型工业经济。志建材商品砼站4条生产线建成投产,贡献工业产值1.5亿元,松卉食品、馨亚油脂等企业申请专利7项。积极引进广厦一建商品砼站。
三、新型城镇化和古镇保护开发相结合,展示走马古典之美
(一)实施古镇核心区风貌整治。坚持规划先行,做到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点线面”立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古镇保护与开发齐头并举。
完成走马书院遗址参观通道、渡槽支巷展示区历史风貌修复提升工程,关武庙、场口古驿道道路维修以及走马书院、禹王宫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建成4个特色故事茶馆和明继光抗战陈列馆。实施驿道农耕文化公园建设,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竣工,后续加紧建设园林景观。实施万寿宫、西南关客栈恢复重建,推进古镇基础设施改造以及老政府大院、供销社、卫生院等改造方案的深化设计。积极引进“故事中国”大型水秀项目。
(二)实施古镇拓展区建设。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实现古镇拓展,将走马古镇拓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规划修编,对古镇拓展区和中国故事谷项目进行策划,实现古镇拓展。
(三)实施古镇协调区综合改造。积极推进上邦国际社区、北京首创·渝阅、耀文·枫林郡三大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实施场镇综合整治,2013年按照古镇设计风格,投资900万元完成开发区2万平方米建筑仿古风貌改造;建设以走马故事为原型的走马廉政故事文化长廊示范段;对开发区道路、绿化、人行道、市政设施进行整体改造升级,实施津马路2公里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提升城镇形象。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民生维稳相结合,打造走马和谐之美
(一)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津马大道走马段2公里综合改造工程和椒虎路硬化工程,整治山坪塘69口。先后投入570万元,实施农村人饮管网铺设及抢修工程,全面开通农村人饮,完成辖区7000户有线电视及网络整体移交。开通走马至巴福,走马古镇至大石农民新村公交。积极推进金马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和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建成大石农民新村安置房,物流园安置房建设完成80%。启动走马国际建材城内道路管网建设。
(二)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发放各类低保金、救助金及慰问金百万元;积极建设三级服务体系,10个村便民服务点和1个社区临时便民服务点投入使用。二是镇敬老院2013年获评“重庆市示范敬老院”,2014年被评为全国五保工作先进单位,接受国际及全国范围内8省40个项目区(县)项目官员、项目专家的考察,并得到一致好评,镇卫生院2013年7月率先在全区乡镇卫生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已签约1243户家庭3729人,提供服务50000多人次,接受国家深改办、市区领导多次调研。三是社会治安巡防体系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经验在全区推广。2014年成功创建重庆市安全社区。
迎着党的十八大的春风,承载科学发展的美丽梦想,走马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为把走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口岸重镇、功能完备的旅游强镇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名镇”而努力奋斗。
作者: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