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胜南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新媒体新闻的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研究
卢胜南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当中,产生了很多新型的传播媒体。不同于传统平面传播媒体的是,新型传播媒体对于事件的反馈性、互动性等更为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其在新闻发布和传播等方面都具有自身不同的特性。近年来,随着受众群体的移动化转变,新媒体也正逐渐朝着移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新媒体新闻和社会舆情表达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新媒体新闻;演变;社会舆情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新媒体新闻的传播、编辑、写作、报道等与传统平面媒体截然不同。新媒体新闻不但能够融合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增强时效性,还能够对现场播报进行同步,提高新闻的交互和深度。新媒体新闻的不断演变,使得新闻的接受者和发布者都具有了不同的新特征,同时还引发了公民新闻、意义建构新闻学、融合新闻学、网络新闻学等学术研究。在各类新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反馈、发布、采访、搜集的过程中,都能够体现出其交互和深入等特点。
1.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持,一切新事物都难以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当中,科学技术的力量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和进步的最大动力。而人类也是从落后的社会中经历了多次的科技革命,才逐渐走向进步的。在人类出现的时候,信息的传播就成为了必要的事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先后经历了口头、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几个发展阶段。信息传播的媒介也先后经历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阶段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媒介,人们称之为第五媒体。在新媒体当中,对新的科学技术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它是基于全新的科学技术,在理念、形式、技术等方面,对新闻传播媒介的一次重要革新[1]。这种革新的实现,使得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是获取信息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利用新媒体,人们能够对信息进行自由的获取,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需要的信息或资源。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信息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社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1.2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所提出的,在当前社会中,新媒体主要有互动电视传播、手机传播、网络传播等传播方式。新媒体在产生之后不久,就体现出了很多优于传统媒体的方面,因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十分广泛的受众群体。在实际应用中,新媒体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取决于以下几个特点。
1.2.1 互动性强,受众参与广泛
新媒体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网络的数字化传播,因此使得与受众群体之间的距离极大的缩短,促进了地球村的发展和转变。通过网络的渠道,受众群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接收,同时也能够随时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对于自己实际需求的信息和新闻,受众群体能够自由的进行选择。通过新媒体,还能够对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进行获取,冲破地域性的束缚和限制[2]。
1.2.2 及时性和广泛性强
网络传播、手机传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受众群体就能够对事件的内容和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关注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在当前社会中,有很多重大的新闻事件都是通过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进行传播,从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和重视。而微博、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新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提供了十分便利的社会舆论产生条件。
1.2.3 开放性强
新媒体新闻的产生,不但消除了传统媒体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同时也改变了新闻传播垄断的局面。传统的媒体大多处在媒体工作者或政府部门的掌控之中,对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可靠性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于传统媒体新闻,受众群体只能被动的接受[3]。而对于新媒体新闻,受众群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对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表达,使得受众群体的主动性大大增加。
随着新媒体新闻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社会舆情表达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媒体新闻主要是由媒体工作者或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新闻的发布与传播,受众群体不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互动性,只能对新闻信息进行被动的接受。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使得传统媒体难以及时、有效的接受到受众群体的反馈。而在新媒体新闻当中,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和传播受众群体的看法和观点,从而使新闻传播者能够及时收到受众群体的意见反馈[4]。
在实际的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受众群体往往具有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传统媒体传播难以对其需求进行满足。在世界范围内,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对于设置议程都十分重视。在无形之中,大众媒体为受众群体构建了现实的社会。而在新媒体新闻传播过程当中,由于受众群体的看法和观点能够迅速的进行反馈和传播,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舆情的表达和发展。在新媒体新闻当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特点,受众群体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舆情。通过新媒体新闻,受众群体能够获取到信息,同时对新闻事件的进展进行关注。如果有实际需求,受众群体还能够对更加详细、深入的信息进行获取。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身边发生的社会时间越来越多的被曝光出来,同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形成了社会舆情。例如药家鑫案件、郭美美炫富等新闻事件,都是通过新媒体新闻进行传播,从而形成社会舆情的[5]。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不断进步,从论坛到微博再到微信,在社会新闻事件当中,普通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与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广泛,极大的改变了社会舆情的表达。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过激言论、侵犯隐私、新闻造假等不良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新媒体新闻传播和社会舆情表达的正常进行。对此,各大新媒体平台应当加强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考察,受众群体也应当认真的分辨信息的真伪,避免被不良用心的人利用。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新媒体新闻的发展和社会舆情的表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的产生成为必然。新媒体新闻的不断演变,逐渐改变了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方式的渠道,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新媒体新闻传播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受众群体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够发布信息。新媒体新闻的演变和发展,使得社会舆情表达的方式得到了优化,其作用也能够更好的发挥,从而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动力。
[1]吴澄,吴晓明.新媒体新闻的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42-148.
[2]宋振文.新媒体:公共危机舆情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学术论坛,2011,12:195-199.
[3]杨雨柯,黄剑威.在国际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媒体演变与社会舆情表达[J].新闻传播,2013,12:299.
[4]牛显达.刍议新媒体新闻的演变及社会舆情[J].新闻传播,2013,2:64.
[5]季丹,谢耘耕.社会舆情传播特征的区域差异研究[J].情报杂志,2014,1:108-113.
G2
A
1674-6708(2015)138-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