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表哥与恙表弟

2015-07-07 04:09黄瑽宁
孩子 2015年7期
关键词:恙虫耳屎耳道

黄瑽宁(马偕医院儿科医师)

根据新闻报导,台北有一家人到马来西亚度假,回来后女儿抱怨眼睛和耳朵发痒,并且渐渐疼痛加剧,最后还从耳道流出血来。

家长仔细一瞧,好像看到昆虫的脚!赶紧找医师帮忙,结果医师竟然从女儿的耳朵里面,夹出三只蜱虫!

身为“城市俗”,想到身上被虫虫寄生吸血,立刻浑身起鸡皮疙瘩。但其实被蜱虫叮咬这件事,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有野外丛林,基本上天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城市人觉得少见而已。

蜱虫是一种8只脚的吸血小虫,直径大多在1公厘左右,要打开灯很仔细看才看得到。全世界会吸血的蜱虫高达800多种。它们只要有血就吸,基本不太挑宿主,所以几乎所有你想得到的温血动物,蜱虫都可能找上门。

如果大家对蚊子比较熟悉,基本上蜱虫可以比拟为“不会飞的蚊子”:两个家伙都一样,靠着对二氧化碳的灵敏嗅觉,只要远远有动物接近,它们就知道“吸血时候到了”。

蜱虫还有一个表兄弟,叫做“恙虫”,其幼虫比蜱虫还要小,肉眼几乎看不到,不过也一样是吸血高手。

恙虫主要分布在亚洲,欧美国家比较少见。我们都知道“别来无恙”这个成语,有人把它翻译成现代文来说就是:“你最近有没有被恙虫咬啊?”你看看,这么说恙虫在我们亚洲地区流行,从古汉语时期就开始啦!

蜱虫和恙虫不愧是一对儿表亲——哥儿俩都不会飞。这一来,想叮饱血就必须靠智慧。它们的智慧就是:通常掉落宿主身体上后,不会立刻开始吸血;而是先慢慢地爬呀爬呀,爬到你意想不到的位置,钻入皮肤,然后才开始饱餐一顿。

如同新闻中那女孩身上的蜱虫,钻入她的耳道后才开始吸血,就是展现其智慧的地方;反之那只才爬到眼皮旁边就受不了饥饿的虫子,刚一下口宿主就觉得“有点痒”,手一拍、一挥——Game Over,游戏结束了!

不过,大多数所谓“意想不到”的位置,一般来说并不包括耳道;有些专家认为,耳屎是一种天然的“驱虫剂”,小虫不喜欢耳屎的味道,反而会敬而远之。

那么真正意想不到的位置在哪里呢?

请记住:蜱虫和恙虫最常选择叮咬的位置,反而是那些皮肤的皱折深处,比如说胯下、腋下、肚脐眼、屁股缝等。

蜱虫和恙虫吸血时,宿主多无痛感;不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造成红肿热痛等症状。

然而,这并不是最要紧的。真正糟糕的是,像蚊子叮咬会传播登革热、疟疾等疾病一样,蜱虫和恙虫也可能会从其他动物身上传染给人类许多奇怪的疾病,包括恙虫病(scrub typhus)、莱姆病(Lyme disease)、Q热、科罗拉多蜱热等等。

因此新闻中这位女孩,虽然医生已经将虫体移除,不过日后还必须追踪有无带来所谓的“蜱传染性疾病(tick-borne disease)”。

看到这里,家长心里可能已经毛到不行。

别担心!其实以台湾本土疾病而言,大概只有恙虫病比较常见,其他的蜱虫疾病几乎都是旅游带回的。

不久前,我们医院诊断了一名恙虫病的案例。他们一家人喜欢到处去露营。结果一次刚从花莲山区露营归来,孩子就高烧不退,头痛,全身起疹子,而且始终查不出原因。直到最后,遇到本院有这方面经验的小儿感染科医师,直接请孩子把裤子脱下来,翻开腹股沟皱折处一看——果然找到了恙虫叮咬后留下的“焦痂”。凭此铁证马上确立诊断,最终顺利治愈出院。

听我这么讲笑话一样讲,你以为这恙虫病真的防治如此轻松好玩?告诉你,若没有医生“脱裤子翻屁股”这些动作,一旦错失诊断良机,死亡率可以高达60%哦!

一般公园内极少有蜱虫恙虫生存,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但如果全家要去游山玩水的话,还是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避免被恼人的蜱虫和恙虫叮咬。

1. 在野外旅游时,尽量不要进入草丛地带,尤其因为找不到厕所而去草丛“野放”时,更容易被叮咬。如果必须翻山越岭,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靴子,长裤要塞进鞋子里。

2. 进入蜱虫和恙虫猖獗地区之前,应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驱虫药剂,如Picaridin或DEET,以防止蜱虫恙虫叮咬。离开易感染地区后,尽快沐浴,并换洗全部衣物。

3. 在台湾以外的山区,每天至少要做一次全身“蜱虫检查”:在明亮安全的环境下,脱光全身衣物,自己检查胯下、腋下、肚脐眼等私密处。若发现有蜱虫正在吸血,要用尖头镊子慢慢取下——不能太用力拉扯,否则一旦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那就糟糕了。

4. 返家后若出现身体不适,请尽速就医,并告知医师旅游史,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猜你喜欢
恙虫耳屎耳道
耳内插葱治不了耳聋
恙虫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耳屎能不能掏
快乐
给鲸掏耳屎
春夏季户外谨防与小虫“亲密接触”
掏耳屎 会不会掏出病来?
声学头模耳道入口处的声场仿真分析
我国成立耳道数据与3D打印服务中心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