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金具有商品属性、货币属性和金融属性,使其在国家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凸显。实施国家黄金战略对于我国而言具有战略性和紧迫性。“藏金于国”和“藏金于民”是实现国家黄金战略的两条途径。目前金价持续下跌,正是增持黄金的最佳期,要通过创新驱动,通过“以金养金”,实现“养金报国”。在“互联网+”时代,要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桥头堡”作用,发展繁荣黄金市场。要重视顶层设计,探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黄金储备数量模型,构建黄金产业发展战略机制体系。
关键词:黄金属性;黄金储备;藏金于国;藏金于民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2002
1黄金的三个基本属性
黄金是国家经济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器,黄金属性和价值很“任性”,不能同一个层面上将黄金的商品属性和货币、金融属性混为一谈,必须摒弃“黄金无用”的谬论。
自2013年4月金价“超级周期”后的持续大跌,金市扑朔迷离,怀疑黄金价值的“黄金无用论”泛起,最典型的观点就是“股神”巴菲特认为“黄金是一只不会生蛋的鸡”。这不但动摇投资者的信心,而且直接影响了黄金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从本质上看,“黄金无用”论的错误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将黄金的商品属性和货币、金融属性混为一谈。
其实,黄金的三个基本属性表现在不同的层面。在国家层面上(如外汇储备等),黄金首先体现的是货币属性,国家要发挥黄金的货币功能,达到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维持外汇储备最优最安全结构、贸易支付等目标。在黄金产业层面,黄金首先表现的是商品属性。从黄金矿业到深加工到实金交易,黄金等同于普通的商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在投资理财层面,黄金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黄金及其衍生品就是金融产品。
从不同层面看黄金属性很重要。如果错位思考,在国家层面关注黄金的商品属性,金价涨跌,患得患失,无视黄金的货币属性和金融属性,放弃黄金战略储备,忽视黄金产业和黄金市场发展,损失的将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甚或社会稳定和安全。同样,在投资理财上,如果忽视黄金的金融属性,“坚挺”黄金的货币属性,就会误判金市,投资照样会受到损失。很多“中国大妈”就是把黄金的三大属性混为一谈,导致最终赔得一塌糊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笔者认为,巴菲特只是“股神”,不是财神,更不是财长和行长,他可能是站在有利于个人投资的角度来评价黄金的。对于巴菲特,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这种否定黄金价值的观点,不能苟同。因为同样生活在美国的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说过:“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美国的同一时代的两个名人,对黄金的价值观差别就这么大呢?角度、层面不同而已。其实,巴菲特也明白自己再高超的理财技艺也不可能保全自己的财富不被通货缩水。没有强大的美国用“任性”的黄金作最后的屏障,巴菲特也不能“率性”而为。
2“藏金于国”是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战略选择
“藏金于国”是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战略选择,目前金价持续下跌,正是增持黄金的最佳期,要通过创新驱动,“以金养金”,实现“养金报国”。
2.1我国目前黄金储备现状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经济强国目标不相符支撑乏力
储金如养兵。“兵者,国家大事”(《孙子兵法·始计篇》。重视黄金的战略地位,首要的是要“藏金于国”,增加黄金储备在国家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真正实现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国家清偿能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币信誉,降低改革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但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主要以风险系数较高的美元等主权信用货币为主,黄金储备无论在绝对量上还是在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上均现“双低”,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双高”相形见绌,也与我国是世界第一产金国和最大消费大国、重要的黄金交易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及路透社的报道估计,目前,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而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2015年3月,我国黄金储备虽有1054.1吨,位列全球第7位,但是所占外汇储备比例很小(有关机构认为中国外汇储备时为3.8万亿美元左右),仅有1.1%。而同期美国黄金储备量高达8133.5吨,德国3384.2吨,意大利2451.8吨,法国2435.4吨,这些市场经济发达大国黄金储备占其外汇储备比在66%~74%。近邻日本、印度虽然黄金储备量比中国少,分别为765.20吨和557.7吨,但其占外汇储备前者达25%,后者更高达6.9%。可以看出,美国黄金储备绝对量是我国的7.7倍。不可置否,虽然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年宣布黄金与美元脱钩,但是庞大的黄金储备量、世界金库地位是美元坚挺,成为世界货币的重要支撑之一,甚或也是美国敢于频发对外战争军事干涉别国内政和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连连施发四轮货币宽松政策的底牌之一。为应对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动用近万亿美元救市,但是对其黄金储备丝毫未抛。2012年前后德国、荷兰等国家发起的旅美“黄金回家”运动,均表明黄金在当今市场发达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纵观2013年,尽管金价持续大跌,但是并没有动摇央行总体增持黄金的信念,至2015年3月,全球央行一直都是黄金净买家。
2.2“藏金于国”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已进入增持黄金的最佳期
“藏金于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藏金于国”就是充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出改革“深水区”的底气。
至于增持黄金的量化指标及其实施步骤,应该伺机、稳步增持,努力接近国际通行的11%左右的占储比例(英国目前就是该比例),即6000吨左右的存金量。近期,即或以近邻日本的2.5%来计算,黄金储备至少也应在2500吨左右。endprint
纵观金价等多因素考量,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增持黄金的最佳期。
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市场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各种不确定的市场和社会因素可能增多,加之我国周边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家应该早储金提高应对国内外各种突发事件财力,因此,必须改变“黄金无用”和暂缓储金的观望观点,因为,即使多持黄金储备,也不能视为被占用的闲钱——这是关键时刻的“安民救国”款。
一方面,自2013年4月以来,金价持续向低,增持交易成本较小,同时,金价的低位徘徊,也暗示着新的一轮的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正在发酵,因为消除经济危机的本质矛盾并没有因为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及其他国家的主权货币扩张而消失,可以断言,目前盛行的社会无节制的债务扩张,以及政府财政问题货币化处理方式,严重影响公众对货币、经济和政府的信心,已经播下了可能比2008年危机前更大的泡沫种子,饮鸩止渴式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只会使顽症更顽,这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辩证法。这是我国增储黄金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如果非要等到金价最低时机增持黄金储备,可能交易成本最低,但是社会成本更高。再者,金价何时筑底尚不明朗。国家增储黄金要算大帐。与国家增持黄金储备发生的保管费用及其金价可能再次下跌引发的风险等等相比,其积极作用,尤其是战略作用更加重要。作为宏观调控的国家层面,其考虑的应是改革发展成本和改革风险。退一步讲,只要我们创新黄金储备方式和管理模式,如出借金库黄金给商业银行收取租借收益等等,其管理成本或机会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存储黄金,就要存“活”黄金,起码也要“以金养金”,达到“养金报国”的境界。
另外,目前,外界猜测中国官方公布的储金量偏低,实际储金可能在2~3万吨。笔者认为,即就是这样,处于国家经济安全考虑,有关部门不便公布实际数据,情有可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难道别的国家官方公布的储金量就没有水分吗?再者,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与日本等国家相比有着很大差别。后者是自有储备为主,而我国则借入储备的比例较大,最终要通过利润或者红利的方式进行偿还,其风险较高。增储货币黄金有助于实现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
3“藏金于民”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
“藏金于民”利国利民,在“互联网+”时代,要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桥头堡”作用,趁世界黄金西金东移之势,发展繁荣黄金市场。
3.1“藏金于民”重要性
“藏金于民”和“藏金于国”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必须同盘考虑,齐步共进,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政府调节市场的筹码,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众所周知,民间具有极强的“吸金”能力,民间资本是极其重要的融资渠道。“藏金于民”就是接社会地气。要实现国家黄金战略,没有国民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的。虽然我国民间自有藏金的文化传统,但就人均黄金拥有量而言,目前世界平均水平25克,而我国仅有3~4克,人均年度消费黄金0.2克,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左右。事实上,我国的民众普遍已将拥有黄金珠宝作为幸福、小康,乃至“美丽中国”、“美丽家庭”、“美丽自己”的一项重要考量。这是承延发展我国黄金文化、关系社会福祉的大战略。1997年韩国民众演绎的“捐金救国”壮举,就是应该将“藏金于民”列为国家战略范畴考量的实证。
3.2“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繁荣黄金市场
实现“藏金于民”的主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和繁荣黄金市场,增强民众黄金消费欲望和购买力,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多种黄金市场交易。自2002年开业以来,上海黄金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实物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成交量也已稳居全球第二位。2014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正式启动,揭开了中国黄金市场的国际化序幕。
其实,“互联网+”时代,为发展繁荣黄金市场,更好实现“藏金于民”创造了技术条件。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远距离交易为黄金市场扩容创造了便利条件。目前,世界黄金呈现“西金东移”之势,我们要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桥头堡”作用,将上海打造黄金国际交易中心、实物转口中心和人民币定价中心。
在我国的周边,日本和印度依靠发达的黄金市场,吸藏世界黄金于本国国民,弥补本国黄金资源匮乏的不足,应借鉴、吸纳。据权威机构估计,目前日本民间
积累黄金超过1000吨,印度是15000吨左右,加上官
方黄金储备将使两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重分别达到5.8%和67.8%。2011年两国黄金期货量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二、三位。我国民间藏金估计5000吨,加上官方储金也才6000余吨,占外汇储备10%左右,勉强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倘若美、德、意、法等国官方加民间黄金储备,其占外汇储备的份额就远远超过80%,世界平均水平将会拉高)。
4建立和完善黄金产业发展战略机制体系
重视政策制度顶层设计,探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黄金储备数量模型,建立和完善黄金产业发展战略机制体系。
实施国家黄金战略,必须建立黄金产业发展战略机制体系。首先要求国家要继续深化改革,重视黄金政策、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包括金融、财政税收、产业规划布局、内外投资、黄金市场建设等涉金方面互相支撑的政策体系。政策要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探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黄金储备数量模型,不能机械照搬别国范式;尽快建立一个囊括央行、财政、科技、人事、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部委在内多部门、助推黄金发展的联动互动机制;建立一个囊括黄金探采、选冶、精炼、加工回收、销售的完整产业网链;建立一个完整的、囊括地质勘查、黄金采选、冶炼加工、黄金市场交易(包括黄金衍生品)、囊括国内海外等所有环节在内的、开放式大黄金市场体系;构建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境,能培育大集团、大集群的黄金产业竞争和创新机制;最后,在这些机制体系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我国黄金产业跃居世界黄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增强黄金市场的“吸金”能力,享有国际黄金定价权,进而使得国家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占有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比例。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就已经把黄金产业放在战略地位,建立了初步的、与当时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黄金产业(工业)发展机制。实施长达53年(1949~2002)之久的统购统配的黄金管制政策、开展群众采金运动,使黄金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尤其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发挥了黄金的货币、支付等功能,才使得新中国渡过了各种自然、社会和国际政治难关。目前,虽然旧的机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脱胎其中的新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和运作起来。唯有用科学的眼光,超前的胆识,创新的手段,才能使呼之欲出的新机制早日建立并不断完善。
总之,目前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各种冲突有增无减,实施国家黄金战略,增加我国黄金储备不仅仅是保障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安全。当然,实现储金的前提是政策上能足够重视黄金战略,措施上能进一步激活黄金矿业和繁荣黄金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山恩.破茧——解密我国黄金市场化历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0).
[2]高茹琨.聚焦中国黄金市场20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0).
[3]钱万权.“任性”的黄金价值[N].北京:中国黄金报,20150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