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科其人其书

2015-07-07 08:03陆明君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登科艺术家书法

陆明君

王登科 辽宁省海城市人,1963年生,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2000年—2001年赴日本京都教育大学东洋史学部,师从著名汉学家、书法理论家杉村邦彦先生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中日近代书法交流史的研究。2009年9月,再入著名鉴赏家、画家吴悦石先生门下,学习国画。曾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的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报》副总编辑。2000年被辽宁省文联评为“优秀中青年书法家”。2008年被辽宁省评为“五个一批人才”。先后在全国、省书法展中获奖。有学术论文、批评文字多篇,曾获“全国第五届书论研讨会三等奖”、“全国第二届书谱奖”。出版专著、画集四部。创办鞍山师范学院书法教育学科,并从2004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2008年应法国克莱蒙市邀请赴法举办个人书画展。2010年3月,应长崎大学邀请,赴日本举办书画展。2012年6月被台湾慈济大学聘为首位大陆“博雅”驻校艺术家。 2013年1月,应美国印第安纳州之邀,赴美举办书画展。

王登科是我的师兄,我俩读硕士、博士皆师从于丛文俊先生。登科兄是丛先生的第一届研究生,而我晚他六年才拜于丛先生门下。王登科的大名,在我刚爱好书法时便知道了,他在1994年读研究生前就曾参与陈振濓先生主编的《书法学》的撰写,还获得了青年书法理论奖书谱奖等,令我钦慕。而随后登科的书法创作频频入选全国大展,并在全国第六届、第八届中青书法篆刻展等重要展览中获奖,其第八届中青展的获奖对联,刚健而飘逸,在展厅中非常突出,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他在1999年《中国书法》百名中青年学术展中的行书作品,更写出了当时的高度,格调儒雅而有新意,用笔轻松自如,饶有韵致。在当时书法传统功力普遍缺乏的背景下,看到那件作品后,我对登科真是由衷地佩服。当我负笈北上,就读于吉林大学时,虽然登科早已硕士毕业,离开了学校,但在与他人的交谈中,登科兄的形象也逐渐地在我脑海中丰满起来。有缘的是我俩读博士时得以同窗共处,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作为同龄人,我俩又有类似的生活背景,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又凭着勤奋改变了命运,都曾做过文学之梦,写过一点诗歌或散文等抒发自我情调的文字,后又痴迷于书法,走着学术与创作兼融的路子,这些共同的志趣,也是彼此心契的前提。

而我欣赏登科,除了他的才学、艺术作品的个性外,更是他的艺术家的性情与潜质。其一,他是一个真诚的人。真诚不是做出来的,是浸透在骨子中的心性。艺术家如果没有了真诚,其艺术就不能发乎心、动乎情,他的作品终究是苍白的。正如登科兄在《砚边脞语》中所言:“艺术家一定是一个真诚的人。但真诚的人不一定都是艺术家。一个人能对夕阳惆怅,能向落叶伤怀,能被虚拟的故事感动得泪雨滂沱,这是艺术家最基本的人格素质。……艺术家大都敏感神经,他的反面便是麻木。麻木者不仁。故艺术家不仅是真诚的人,从一定意义去讲,也是一个慈悲的仁者。”的确,真正的艺术家除真诚之外,还应具有仁爱之心,而仁爱者,其心胸也是宽广的,必是磊落敦厚之人,登科兄的人格魅力正体现于此。其与佛门结缘,清心茹素,多有善举,也体现了慈悲仁爱的胸怀。而其开设“里仁馆”,更体现了“居身于仁义,寓心于道德”的情怀,其在《论语》“里仁为美”的境界里,肩荷起了振兴文化艺术的使命,成为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公益性艺术展馆之一,其雅怀高志,斯可见矣。其二,他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人。艺术家最难得的是不在世故中泯灭了天真,依旧有一颗童心。登科的笔下多有那些追忆往事的文字,使人仍然感受到了一个童年的他,而童年的记忆与怀想也成为他国画创作中最擅长最感人的题材。他在《艺术与童心》随笔中言:“我的艺术灵感,多半与对童年的追忆相伴而生,那些懵懵懂懂、似是而非、莫名的欢娱与忧伤加杂的日子,却让我无时无刻地心驰神往。落雪的黄昏,旧日的玩伴,曾怎样地充实过我少年的梦想?茫然无助,却快慰无穷,这是童趣的特质,又是艺术的境遇。”登科的天真,使他处事交友也毫无机心,在表象下我们感受不到他的深谙世事与人情练达,而其烂漫的情怀会不时地呈现出来。记得有一次我俩在清华园与油画家郑艺先生坐饮,登科兴酣感怀,忽然吟咏起他的诗,尔后又放喉清唱起来,看到泪流滂沱的他,我的眼前也氤氲了,这就是性情中的王登科。其三,他是得具艺术通融之境者。中国的传统艺术,其内在精神都是共通而相融的,艺术家都是具有诗性情怀的,所以书画家要赖以“诗”亦即文学的涵养而升华艺术境界,登科正是走着这样一种诗书画相融的艺术求索之路。

而人们一般多了解他的书法与国画,却不知道他在诗词文学方面也有着精深的解悟,而且还写过不少的古体诗与现代诗及散文、随笔等。其在当地与精于诗词的学者金宝博士等同道文友营造了“诗”的氛围,对古体诗达到了能即兴创作的程度。而其现代诗也写得情境并发,耐人寻味,如对“乡愁”的抒发:“在疲倦的旅人眼里,乡愁是一种美丽的、充满甜蜜的折磨。它抑或是间老屋,是口老井,是檐前的旧燕,是老母亲临行前的叮咛,是秋风乍起时故人坟前的衰草……而在诗人眼里,乡愁就是生命的滋味。”读到这些亲切的文字,感到好似是对自己情愫的描述,也使我想起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笔下的《乡愁》。登科的画为什么会在寻常的造形中生发出内在的力量,就是缘乎他真挚而丰富的诗性情怀。而这也正是当代画家普遍失阙的最宝贵的资质,所以有人尖锐地说当代画作多是躯壳作用下的笔墨游戏。人们常常感慨中国第一流的书画家都是诗书画皆造极者,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些不读诗书而偏执于巧技者,艺术的灵光是不会降施于他的。而登科的多才兼备及艺术的通融之境,所以赢得了人们的赏识与藏家的关注。

登科的书法,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前追求雅秀、精致一路的书风明显不同,使我感受到了他的睿智与成熟,体现了技道两进的修为。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寻与理解:一是禅意的心境。当代社会的浮躁,是为艺为学的首要天敌,艺术家在骄躁中停止不前、衰退甚至夭折已是普遍的现象,所以艺术家的发展未来,不在于现时的高度与成就,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其心境。登科兄至于艺术,是一种生命的诉求,所以其在心态上同那些以名利为主导的艺术家就有了本质的不同。更可贵的是其在治学中涵养心胸,不但崇尚魏晋高士玄学背景下的清简胸怀及宋贤游于艺的自适心态,而且心笃于佛禅之境,礼佛清修,并在写经画佛中得到了参悟,在疏离于世俗中,求取了虚旷之心。这种心境,不仅使他的艺术格调与起点超逸于一般的书家,还体现在了创作上,作品中书写的自适天然与“淡”意流露,都构成了他者所不备的书法因素。二是尽精微与致广大的艺术表现力。登科浸淫书法几十年,遍临诸家,融合碑帖,已逾越了技术的隔障,体现出各体兼擅、大小兼工的创作特点。其楷书平和中有奇意,行书淡然而疏放,草书纵逸恣肆,隶书拙朴中见风规。而登科书法的表现能力可在作品的大、小两极中充分体现:日常稿札小字古雅精劲,用笔轻松中见沉实;偶有发笔的径丈大字浑厚而飘扬,酣畅淋漓中显现了狂傲之心。三是个性化的笔墨语言与独特的书法审美趣尚。当代书法近些年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技术型的年青书家,在笔墨的驾驭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作品的内涵相对单薄,有的风格乖戾,荒诞不经。而登科的书法始终在传统的语素中创变,个性鲜明而不失规矩法度,点画中参透着古代经典作品的形质,皆没有作意之感,挥运自然,一任性情。其注重书法内在精神的开拓,探索着自我的笔墨意境,其书古雅而具谐趣,奇倔而又散淡,耐人寻味,颇具感染之力,体现了其深厚传统文化滋养下的审美追求。与六十年代出生的其他优秀的书法家相类似,登科在书法上走着先博而后约的路子,经历了求索的磨砺,追寻的苦恼与欢欣,迎来了鲜花与掌声。但登科对自已始终有清醒地认识,并善于反思自我的阙失与不足,以深厚的学术为依托,不断修正自我,检点着艺术旅程中的每一步……

对于登科,我虽知之较多,但又有点尚不能窥其真面的感觉,也许认识一位艺术家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距离”,而登科沉潜的艺术因质与非凡的艺术创作活力确是难以测度的。我只有最诚挚的期盼,期盼着有抱负、有才情的登科兄在高远的艺术天空里展开雄健的羽翼。endprint

猜你喜欢
登科艺术家书法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silicon-germanium heterojunction negative capacitance gate-all-around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ased on a simulation study
书法
书法欣赏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书法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书法欣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