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rKF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策建议

2015-07-07 23:10夏火松甄化春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产学研研究企业

夏火松+甄化春

摘要: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的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在变化。首先分析了三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问题;其次,构建了“政(政府)、产(产业、企业)、学(高校)、研(研究机构)、用(用户)、景(情境)六因素互动模型”,该模型从6大关键因素简洁的描述了产学研互动的生态系统,并利用24HrKF思想,在全球化的范围来协同创新;第三,根据模型,为政府、企业和高校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24小时知识工厂(24HrKF);产学研合作模式;六因素互动模型;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00305

Model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Linkage based on the 24HrKF

XIA HuosongZHEN Huachu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China)

Abstract:With big data, Internet+ development, Model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Linkage needs to evolution.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d choice problem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Linkage. Secondly,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odel Six Key Factor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cluding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user and context based on the 24HrKF; Thirdly, this paper presents Policy Suggestion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Linkage for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model.

Keywords:24Hour Knowledge Factory (24HrKF); Model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0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概念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数据、信息、知识共享与协同的时代,IT使空间缩小、时间变快。在这种情境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协同和竞争并存,全球化、外包、协同和信息技术的变化使世界越来越小,有效的全球化的协同不仅是需求,而且成为可能。文章在全球化的视角下,提出了跨地区、分布式的业务协同的24小时知识工厂(24HrkF)。在该视角下,通过对可视化、可信、异步与分布式产学研等问题的研究能够构建很好的合作模式。

国外学者对于产学研知识创新合作更多的定位于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和UniversityIndustey Interaction等方面,一般采用市场调查与实践分析的方法。Segarra、blasco、JosepMaria Arauzo等学者通过对西班牙4150家创新企业的合作知识创新情况进行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后找到企业选择研究机构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特殊性,并且通过这些差异性和特殊性,发现了影响企业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为企业资金在研发和创新过程中所占的权重(SegarraBlasco,JosepMafia Arauzo,2008)。Johan Bruneel、Pablo等学者通过案例分析后发现,阻碍产学研合作知识创新的主要因素为企业与研发之间的信任度以及合作机制,他们提出用提高合作伙伴的信任度,消除障碍因素作为解决办法,提高创新合作效率,促进知识创新发展(Johan Bruneel,Pablo,2010)。P.craig Boardman则利用科技决定人力资本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外部环境和不同产业的产学研合作知识创新的不同特征和作用(P.Craig Boardman,2009)。Kazuyuki Motohashi在对一些新兴高科技企业研究后发现,知识创新合作能显著提高偏技术性企业的生产优秀产品的能力,而中小型企业更能受益于知识创新合作(Kazuyuki Motohashi,2005)。Lee Y.S在分析大量数据后发现,知识创新合作形成的动因是企业要更早的在市场获得竞争优势,需要降低研发成本和开发新的革新技术,而大学和研究机构则为了获得大量的研究经费,以及社会影响力和与外部组织的关系(Lee Y S,2000)。Santoro、Gopalakrishnan则发现,产学研之间在资本,研发设备,科技人才之间存在的互补性,是知识创新合作联盟的成立动力,并且互相之间的合作默契程度高低则对联盟的选择有着直接影响(Santoro M,Gopalakrishnan S,2001)。Baclia和Gica研究发现,知识创新合作的外部诱因是外部环境对产学研的影响,而内部动因则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需求的自我发展。Dorit Nevoa等人利用Delphi方法分析了知识创新和管理在合作中的定位和应用范围(Dofit Nevoa,Yolande E Chanb,2007);Mecha EZi等学者则认为知识创新和合作对于企业保持竞争力是极其重要的,该学者分析了知识合作创新的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Mecha Ezi I,Desai Mayur S,Richards Thomas C,2009)。Massing Peter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得出个人因素对于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为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佐证,并提供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Massingham Peter,Diment Kieren,2009)。Mccalman等学者的研究表明,知识共享就是不断的进行互动,从而提高个体之间的效率和降低获取创新知识的成本,从而使主体和个体获得潜在的利益分配(Maccalman,2004)。Daven Pmsak指出创新知识共享就是把知识放进知识市场中,像商品一样进行交换。Wijnhoven通过模型得出知识创新共享的实质是知识通过一定的信息媒介传递,而且这个过程是循环的(Wijnhoven,E,1998)。而Eriksson和Dickson在Wijnhoven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了知识创新共享模式,模式表明知识创新共享通常受到外因,内因和诱因的影响(Eriksson,I.V.Dickson,G W.,2000)。除此以外,Dickson等人通过对中国高新产业之间合作的实证研究,得出合作效率是影响知识创新共享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相关学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知识创新合作相关的研究发展很快,国内关于知识创新合作主要集中在合作对象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执行力差别等方面。一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建模来研究知识创新与合作。另一部分学者通过研究知识创新合作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形成的原因研究知识创新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如,基于广东省部分合作创新实践来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鲁若愚,张鹏,张红琪,2012)。

1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问题

目前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在已有的研究中有各种形式的模式,各种模式均有其优点和缺点。但是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关键因素,有些因素可以忽略,不同的关键因素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模式,产学研模式选择问题可以从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的维度将产学研模式梳理成三类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景可进行模式选择。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高校的匹配能力和政府的引导方向选择适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但总体来说三类模式的共性就是:基于知识管理的,在全球化视野下的产学研合作共赢与知识共享的创新模式。

1.1创造知识型的产学研模式

(1)基于龙头企业的共性问题协同创新模式。

该模式指的是处于同一生产阶段的企业为获取相同的共性技术支持而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其中以龙头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导者,各企业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研发的重点在于解决对企业的发展和科技实力提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关键性、前沿性的应用技术。它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之间共同出资建立研发机构、共建试验基地、共建培训中心以及共享创新网络等,可以称之为产业内部横向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另一种是企业之间共同寻求外部技术资源的支持,具体包括共同委托研究部门进行开发、共同购买技术专利等形式,即外部横向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企业进行横向创新合作的依据源于共同的技术需求、人才需求以及相同的销售网络和市场对象等。这种由多个企业为主导的横向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间技术信息的共享, 减少创新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单个企业创新的负担,加大创新投入的力度以及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合作创新的顺利实施需要特定的契约保障,主导企业间通过协商,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创新要素的投入量、创新过程的支配权以及技术成果的分配形式,进而保证创新各方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和创新过程的连贯性。

(2)基于高校的产业链竞争与安全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该模式指的是由同一产业链上不同功能部门之间相互结合共同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专指单一线性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各部门以专业优势为依托,以分工协作为手段,对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而保证创新链条的完整性。具体来说,科研机构和高校利用自身人才优势、知识优势、技术优势等进行技术研发;生产企业利用其生产优势、配套设备和资金优势将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并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之中;销售企业利用其庞大的网络系统和灵活的营销手段迅速将产品转化为收益(有时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合二为一)。创新合作的目的不仅为了使企业在打破现有市场格局、迅速占领市场的应用型高新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同时还有助于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提高科研部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之上,其相互之间紧密合作实现了从“构思-研发-生产-销售”的创新全过程。这种模式常常以产权为纽带,以合同为基础,其主要形式包括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委托研发以及校企联合办学等具体模式。纵向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产业链上不同部门各自的资源优势,同时也促进了部门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顺利实施。

(3)集成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集成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指的是集多个特点于一体的网络式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这种网络式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既包括同一产业链上众多部门相互结合形成的网络式组织结构,也包括由不同产业链的交叉与融合而形成的网络式结构。同一产业链上部门间的合作保证了分工协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信息、技术的共享,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不同产业链的交叉融合扩充了产品间的关联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范围经济。合作的目的不仅在于能够给企业带来先进的应用技术,同时也希望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共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混合型产学研合作创新实现了一体化下不同要素的聚合和专业化下相同要素的集中。其具体形式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集群以及大学科技园等,其中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是混合型产学研合作创新完成的关键,同时创新的顺利实施还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有效协调,比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制定相应行业标准以及搭建各种服务平台等。

1.2共享知识型的产学研模式

知识共享要使知识提供者获得收益。硅谷成功经验是通过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而实现的。因此,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风险投资不仅具有资金效应和体制效应,而且是化解产学研合作中各种矛盾因素的有效方法。风险投资一般是一种中长期的股权投资,其关注项目的远期成长性,是以少数成功的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后的高资本收益为投资目标的,而其投资对象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涉及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风险投资分解了转化中的各类风险,降低了风险系数,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信心。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需要进行权益分配,参与企业管理,要求企业规范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风险投资的投入带来的体制效应能够消除产学研合作中因体制差异而引发的障碍;有助于协调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关系,消除合作方间的信用危机,更容易征得产、学研机构的信任,有助于促进良好共享知识成果的转化。

1.3知识转移型的产学研模式

“产、学、研”联合型合作转化模式是指在保持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各自拥有原来体制的条件下,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各自的要素占有上的优势,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一项技术创新过程的行为。该模式是相对于“企业”主导型、“大学”主导型、“科研机构”主导型模式来说的,这种模式更强烈地表现出功能互补的优势,目前正成为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联合型的合作转化模式并非完全是单纯的一校一企的对应关系,有时是多个大学(科研院所)与多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如美国的半导体研究公司(SRC)就是由IBM、英特尔和惠普等近30家公司和以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近10所大学共同创立的合作研究机构。“产学研”联合型合作转化模式包括合作开发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共建实体模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模式、合作教育模式。

2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建议

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是指各主体之间以知识创新为基础,通过知识共享,协作一致的合作关系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在我国,由于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的发展并不到位,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提高协同知识创新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和改进办法。

2.1全方位地制定产学研政策法规

在协同知识创新中,政府起着制定法规和引导作用,我国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在许多细节上还不完善,比如并没有颁布一部专门针对协同知识创新的细则,造成各主体之间没有一部专门的政策法规用于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盗版和山寨横行,严重打击了产学研各主体对于创新的积极性,阻碍了知识创新的发展。因此,政府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制定,能够在出现问题时有法可依和按章办事,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各主体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的保障,从而对知识创新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在产学研创新政策上,主要体现在知识管理、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权政策上,形成集成化的、一体化联动政策。在国家级的高科技园区和各类协作园区中,对于产学研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国家示范区先进经验的政策借鉴与学习,真正适合特定情境集成一体化产学研政策。

2.2全协同地创建知识共享联系机制

在协同知识创新中,各主体之间应该资源共享,协调统一。在我国目前阶段,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不够,造成知识共享停滞,严重阻碍知识创新的发展。加强知识创新联系的方法包括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合作教育等,通过加强各主体之间的联系,能够使各主体之间步调一致,高度统一,从而使知识和资源共享无阻碍。

在产学研的知识共享联动机制上,要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和联盟机制的建设。同时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提供知识共享联系机制。

2.3全过程地加强知识创新成果管理

知识创新最大的动因就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产生的效益。产业机构是通过创新成果使产品商业化,市场化,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而学研机构进行知识创新,能够通过知识产权授予,专利转让等得到经济效益,从而使知识创新过程能够延续下去。加强对知识创新成果的管理能使各主体之间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各主体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协同知识创新过程能够拥有更多的知识资金和资源,从而使创新过程加快,加速知识创新。

在产学研创新成果管理中,加大成果转化的有力措施,提高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与管理的政策机制,提供成果转化和中式及创业的机会。

2.4全视角地推进知识创新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的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教学阶段,学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一条完善的渠道培养专门的人才,造成专业人才欠缺,创新知识不足。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方法包括共建科研基地,组建联合实体等,通过企业委托培养定向人才,能够加速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和学研机构之间合作开发,联合研究课题,从而使知识能够更多的用于共享,有利于创新的进行。在一个企业中,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加强知识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使知识更大范围的传播与共享,资源也能有效统一,加速知识创新的速度和专业性,从而使知识创新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产学研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实现学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只有建立社会化的问题导向、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才有可能实现创新人才与地方经济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3产学研政策建议

这些年政府不断的在政策上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体制机制,但是改善的空间有很多。通过分析,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政(政府)、产(产业、企业)、学(高校)、研(研究机构)、用(用户)、景(情境)六因素互动模型”。该模型从6大关键因素简洁的描述了产学研互动的生态系统。该模型可以在24HrKF视角下,在全球化的范围来协同创新。后面的政策建议也主要针对这些因素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图1基于24HrKF政产学研用景六因素互动模型

如图1研究,基于24HrKF政产学研用景六因素互动模型“政产学研用景”六因素涉及有:政府与行业组织、企业与产业、高等院校、研究所(既包括独立的研究院所,也包括企业联盟(或内部)的研究机构)、最终用户、情景(包括合作文化、中介市场、基础设施、知识分享与转移的机制环境)六个关键因素。该模型认为核心的三大主体包括: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及政府为主体;而政府的机制、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基础设施知识分享与转移的机制环境等作为情景变量。该模型主要对三大主体、六大因素和互动生态系统来对从事知识创造等合作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产业化等创新型活动来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复杂系统。

该模型的核心思想强调圈内的互动、互生的合作共赢机制,最后在圈外看到的是一个可持续和有责任的生态系统。

3.1对政府的政策建议

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上要能够防范产业发展的风险,特别是产业的安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科技服务中要构建良好的产学研的互动生态系统,提供有利于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的科技服务政策,同时价值取向上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宽容失败的文化。

(1)政府投入的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知识共享与互联互通。

政府投入了大量纳税人的钱建立科技资源,特别是公共的知识库和数据库应该对社会免费共享,使研究者和企业等能够方便的获取这些资源,从而进一步的进行知识创造,并转化为企业产品。

(2)政府投入从要从硬件与消耗品支出转化为人员与硬件等支出并重。

产学研的重要主体主要还是在人,只有对人的激励达到一定的界限,才能够使科技成果创造并且实现产业化。

(3)政府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借助智力库。

产学研的政策制定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好的数据资料和模拟结果来论证政策的导向,从而通过国内外、省内外的政策比较,以模拟的手段和多种论证后形成比较长期的稳定政策。

(4)政府推动建设成果交易平台和形成不同的战略联盟。

政府在推动产学研的互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考核成果交易平台,不断地促进产业的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产业的发展与安全建立监测系统平台。

3.2对企业的政策建议

企业在发展中,要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可上,进一步认识科技进步对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动力,在科技投入中要提高在销售收入的占比,不断加大科技投入(R&D)。在资本、人力和科技三因素中,不断的认识和加到科技进步的步伐,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1)大企业的创新主体与高校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结合。

大企业有创新的动力,并且利用大企业的感知市场的方便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R&D),促进科技进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大企业需要借助高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实力,不断进行联盟和合作转化的力度,为企业不断提供创新的原动力和新知识。

(2)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与高校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结合。

中小企业要不断的提出创新需求,在科技投入中也需要一定的比例来发展基于知识创造的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有不断发展的科技创新基础。

(3)小微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对于实际的应用问题需求而提出。

小微企业一般不具备科研能力,只有极少数的科技型的企业能有较强的能力从事科技进步相关的工作,大部分小微企业更多的需要提出实际的问题需求,以利于产学研合作。

3.3对高校的政策建议

高校在不断加大基础研究的同时,要对现实问题密切关注,特别是要深入企业和社会,收集相关的科学研究问题,了解现实中的企业与社会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真正解决社会和企业密切关注的现实需求与问题。

(1)科技转化为产学研的发动机。

高校要调研企业的社会和企业密切关注的现实需求与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需要多产时间和多少经费,能否与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2)进一步完善高校的科技评价机制。

没有高水平的知识创造,很难有高校的生存空间和价值。知识创造评价体现在多个维度中。既需要高水平的论文、发明专利等,又需要知识创造变成满足现实需求的产品和政策;既需要理论贡献,又需要实践的价值;既需要长期的研究价值,又需要现实中企业和社会问题的应急解决;既需要知识的专利,又需要知识转移的现实生产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也需要在不同情境下的柔性政策和科技评价机制,真正体现出高校的价值。

(3)构建高校开放的科技研究与服务中心。

利用高校、政府和企业各自不同的优势,构建开放的科技研究中心,填补产学研中的缝隙。高校要建立共有的各类数据中心和实验研究中心,对全社会开放,实现知识的共享和转移。尤其是实现知识库(包括电子的和纸质的期刊、专利等各类)在互联网上互通,因为这是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所以应该供本地研究者免费使用,促进知识的共享与转移。

4结论

论文的理论价值是从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和转移知识的三种模式中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问题;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需要全方位的制定产学研政策法规、全协同地创建知识共享联系机制、全过程地加强知识创新成果管理和全视角的推进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论文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基于24HrKF政产学研用景六因素互动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政府、企业和高校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利用24HrKF的全新视角分析产学研问题,并提出政府、企业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议。

论文需要深入研究的是:(1)政策建议模拟的问题分析;(2)政策建议转化成制度的完善性分析与验证;(3)大数据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Thomas L. Friedman.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Farrar,Straus and Giroux.New York,2005.

[2]Satwik Seshasai, Amar Gupta,Ashwani Kumar.An integrated and collaborative framework for business design A knowledge engineering approach[J].Data & Knowledge Engineering,2005,(52):157179.

[3]Amit Mitra,Amar Gupta.Agile Systems with Reusable Patterns of Business Knowledge:A ComponentBased Approach[J].Artech House,2005.

[4]Amar Gupta, Satwik Seshasai,Sourav Mukherjo, Oak Ridge.Offsho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Economic Drivers toward Strategic Global Partnership and 24Hour Knowledge Factory[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2007,(2):123.

[5]Santos A R, Sales A,Fernandes P.Using SAN formalism to evaluate FollowTheSun project scenarios[J].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14:182194.

[6]Gorton,I. Hawryszkiewycz, L. Fung,S. Enabling software shift work with groupware: a case study[C].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s,IEEE,1996:7281.

[7]Carmel E,Espinosa J A,Dubinsky Y.“Follow the Sun” Workflow in Global Softwar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0,27(1):1738.

[8]Prikladnicki R,Carmel E. Is timezone proximity an advantage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The case of the Brazilian IT industry[C]//Proceedings of the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IEEE Press,2013:973981.

[9]Kroll J, Hashmi S I,Richardson I,et al.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Best Practices and Challenges in FollowtheSun Software Development[C].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Workshops(ICGSEW),2013 IEE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3:1823.

[10]Kroll J,Richardson I,Audy J L N.Proposing a Software Process Model for Follow the Sun Development[C].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 Knowledge(SEKE),2014.

[11]A. Gupta.The 24Hour Knowledge Factory:Can It Replace the Graveyard Shift[J].Computer,2009,(1):6673.

[12]鲁若愚,张鹏,张红琪.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广东省部合作创新实践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2):186192,224.

[13]汤建影,黄瑞华.合作研发伙伴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2):4447.

[14][美]哈里·兰德雷斯(Harry Landreth) 大卫·C·柯南德尔(David C.Colander).经济思想史(第四版)[M].周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产学研研究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