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智川
寓兴写意的中国花鸟画艺术
◎文/徐智川
花鸟画,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最开始绘画没有分科,慢慢地为了装饰的需要和使画面更为丰富,逐渐将花鸟鱼虫等作为近景,这样花鸟画便渐渐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审美对象范围的扩大及宗教教义宣传的需要,绘画题材开始拓展,画家也开始渐渐“术业有专攻”,走上了专业化和职业化之路。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已具有相当规模,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虽然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表明当时的花鸟画笔迹谨细,赋彩新丽,形象微妙,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可谓花鸟画之蓓蕾初萌。
至唐代,著录中的花鸟画家多达80多人,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韦偃画牛,李泓画虎,卢弁画猫,张旻画鸡,齐旻画犬,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他们已能注意到动植物的形体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但大略均是工笔设色的画法,可谓形象逼真生动。中唐以后,花鸟画正式独立成科,一大批花鸟画家涌现,其中边鸾的成就最高。他长于写生,画法工笔重彩,笔迹轻利,赋彩鲜明,形象生动逼真,可以说花鸟画工笔设色的技法,到边鸾已经达到相当水平了。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黄徐异体”为旗帜,花鸟画一科臻于圆转成熟。当时西蜀的画坛,由习光胤、滕昌祐带去了唐代的传统技法,到了黄筌、黄居寀父子手里获得了进一步发扬光大,画风艳丽丰满,谚称“黄家富贵”;南唐画坛则以徐熙为代表,他以落墨为格,以江湖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等为题材,意境清淡隽秀,谚称“徐熙野逸”。此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黄筌的富贵不仅在于表现对象的珍奇,更在于画法上的工谨细致,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基本没有超出这两大基本的传统技法之外的。
至宋代,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以线描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兴起于同时。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他对画院的建设不遗余力,对花鸟画的提倡尤其着意。概括其对绘画艺术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注重写生追求客观的真实性,二是通过考试追求命题的含蓄性。在其影响下当时画院的花鸟画创作呈现出的形象逼真、意境生动的特色比之前更有长足的进步。同时广收古物和书画,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以绘画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以诗词做题目使考生作画,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宋徽宗不仅对中国绘画事业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自己还十分注重钻研书画。据传他画鸟用生漆来点睛,成豆形突出于画幅之上,又黑又亮,炯炯有神。在书法上,他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又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从北宋中期开始,水墨写意和以枯木、竹石、梅兰为题材的文人画涌起,后来这三类题材加上菊花合称“四君子”,成为花鸟画科中一个特殊的门类,历千百年而不衰。此类题材不专以形似而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等思想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已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花鸟画的发展路线。
元代由于特殊的政治氛围,多数画家寄情花鸟和山水以求自保,使花鸟画、山水画、写意画获得极大发展。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推崇工整清淡的墨花一路,同时受水墨四君子画的影响,一方面对院体花鸟作了大范围的改造,另一方面扩大了文人画在花鸟画领域的表现题材,为明代以后文人花鸟的兴起,起到了先声的铺垫作用。
进入明代以后,宫廷院体花鸟画一度复兴,但至明代中叶,墨花齐放,逸兴纷飞。至陈淳始,更以水墨大写画法开宗之派,他与后来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再后周之冕以勾花点叶著称于画史。徐渭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怪杰,他的水墨大写意花鸟虽与陈淳并称,但二人的画格迥然有别。陈淳画生动而不失文静蕴藉,属于传统文人画的范畴;徐渭则笔墨恣肆,他借以发泄其满腔的怨愤,传统文人画的蕴籍、文雅、宁静和文质彬彬,同他是无缘的。
■ 五代 《写生珍禽图》 黄荃
■ 明 《墨葡萄》 徐渭
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亡国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石涛花卉画法也属大写意,但其抒发的情调,丰腴俊爽的笔墨,清新奔放的才华,与八大山人形成明显对照。另一位遗民画家恽寿平,则以工细清丽的笔调,开创了宋元明以来所不曾有的写生风格,开创浓于文人书卷气息的工笔没骨设色画派。此后,宫外的扬州画坛,花鸟画创作盛极一时,明显压倒了山水、人物的势头。晚清花鸟画坛,海派的赵之谦、四任、虚谷、吴昌硕均称巨擘,用笔挥洒浓丽清新的色彩,提供了传统绘画向近现代转轨的契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创作传统,在近现代产生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和李苦禅等花鸟画大师。
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所谓写生就是尽其所能地传达动植物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触,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追求像书法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简单说,就是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中国花鸟画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思想情感的联系并加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认知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对人思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正因如此,中国的花鸟画特色鲜明,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编辑:马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