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论视角下的欧亚主义

2015-07-06 00:05杜宇鹏
世纪桥 2015年6期

杜宇鹏

摘要:欧亚主义旨在确立具有俄罗斯民族特殊性的文化定位,这种特殊性源于欧亚洲这块“发展地”既是俄罗斯文化的“地理空间”,又是俄罗斯地理的“文化空间”。欧亚主义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意在打破欧洲文化中心论对俄罗斯文化的统治地位,同时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与相对性。如果非要找到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那只有在做为欧亚主义文化精髓的俄罗斯东正教中才显现出来,欧亚主义不得不将自己的文化引向宗教救世主义上,因此只能说做为文化相对论的欧亚主义文化也有将其自身绝对化的终极倾向。

关键词:欧亚主义;文化相对论;文化模式

欧亚主义是一种历史哲学,更是一种文化哲学,它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一群流亡欧洲的知识分子对俄罗斯自我文化定位的艰辛探索。正如欧亚主著名代表人物萨维茨基讲到:“将旧世界的文化划分为‘欧洲的和‘亚洲——亚细亚的,在这个范畴的意义上讲,俄罗斯文化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它是将两种因素加以结合,并形成某种程度的统一的文化类型。按照上述的文化分类,说俄罗斯文化类型是‘欧亚文化更能表达这一现象的实质。”[1] 欧亚主义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类型,是一种文化模式,更是一种“文化空间”。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文化相对论的视角来理解欧亚主义。

一、 做为历史——文化类型的欧亚主义

俄国著名学者达尼列夫斯在其《俄罗斯与欧洲:论斯拉夫世界与日耳曼-罗曼世界的文化及政治关系》一书中提出历史——文化类型论,意在指出俄罗斯文化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文化,它不会屈从欧洲文化,更不会追求所谓全人类文化,因为所谓全人类文化只不过是欧洲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欧洲文化的价值在很多人看来代表了全人类的价值,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欧洲历史与欧洲文化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它所在启蒙时代以理性所确立的普世价值在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集权主义盛行的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甚至有土崩瓦解的危险,从而文化绝对主义、普世主义以及欧洲文化中心论越来越失去市场,文化相对主义开始觉醒,这也意味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开始独立探索各自的发展道路。欧亚主义者力图寻找一条非东方也非西方的俄罗斯独立发展道路,亦为其确定独立的文化定位。欧亚主义者们极力反对欧洲中心论,尤其对黑格尔的历史文化观持坚决批判的态度。众所周知,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按照绝对理性的设计呈现出一种进步上升最终归于普遍与统一的发展态势,另外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历史呈现的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社会进步主义也是欧亚主义者所反对的。

总的看来,欧亚主义者反对的正是做为人类绝对价值的欧洲中心论,他们认为欧洲文化不是人类文化的样板,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发展道路,每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其特殊的发展历史类型。俄罗斯民族做为处于东西方世界交汇点的民族,既不完全是欧洲人,又不完全是亚洲人,而是“欧亚人”,显现着这一民族独特的历史烙印,从基辅罗斯到蒙古人入侵到莫斯科罗斯再到彼得一世改革与扩张俄罗斯成为世界大帝国,这一进程不单是俄罗斯人生存空间的扩大,更是其民族文化在内外冲撞中不断寻找自我定位从而确立俄罗斯做为欧亚洲的历史,甚至欧亚主义者们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某种层面上看是欧亚主义使命继续的变种形态,至少在帝国空间上以及意识形态上完成了某种层面的统一。

二、 做为文化模式的欧亚主义

欧亚主义者极尽所能从俄罗斯的地理空间扩大、民族演变、宗教冲突与和谐、文化的保守与开化等诸多方面将欧亚主义做为一种文化模式逐步清晰地揭示出来,如果说欧亚主义是一种“境外俄罗斯”文化思潮、历史哲学更不如说其是一种文化哲学。他们企图找到俄罗斯文化不断流变过程中的不变因素或能为俄罗斯民族普遍接受但又不同于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定位。欧亚主义者深切认识到,俄罗斯如果不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会有使自己整个文化断裂甚至灭亡的危,这是针对从彼得一世以来的欧化改革谈起的,“俄罗斯欧化进程尽管使欧洲文化变成其主流文化,但由于处于亚文化状态的传统文化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造成成民族文化心理的紊乱,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主体之间的隔阂日深,进而是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断裂,它面临的是民族文化的断层甚至整个文化的湮灭。”[2]这似乎有些危言耸听,历史上已经出现多种文化由于无法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走向最终破产的命运,如南美的玛雅文明,北美土著印第安文明等。有人曾说俄罗斯文化是一种外源性文化,意指俄罗斯在精神层面接受了西方的基督教,在物质层面及国家统治方式接受的是靼鞑—蒙古,这两种文化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今天俄罗斯民族的状况,即东西方两种力量始终在俄罗斯角力,俄罗斯族不得不总是处于一种左顾右盼之中。这在世界民族史上绝对算得上一件神奇的事件,那就是一直在为自己的民族归属奔忙,但始终无从落脚。

欧亚主义者企图将这种左顾右盼的民族心态与民族性格终止,他们寻找到的是欧亚主义——欧亚洲——欧亚人——欧亚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决不是凭空理论创造而强行塞给俄罗斯民族的,因为在欧亚主义诞生之前俄罗斯思想文化界已经出现了关于俄罗斯文化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之争,欧亚主义者当然是反对西方派将俄罗斯文化拉入西欧文化行列之中,而承认自己更接近斯拉夫派,但排除了斯拉夫派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欧亚主义文化是承袭达尼列夫斯基、列昂季耶夫等人的文化相对论而展现的,而此时西方学者如斯宾格勒、汤因比、博厄斯、本尼迪克特等人也开始有意识对“西方中心论”进行批判,主张文化价值的多元主义。上述思想对欧亚主义者影响极大,他们从其中发现了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并结合到俄罗斯文化实际中,欧亚性正是俄罗斯文化的特质,其文化内核并在其作用下塑造出来的俄罗斯民族精神体现为斯拉夫、乌戈尔——芬兰、突厥和东正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难以从欧洲性或亚洲性中寻找,将之称为欧亚性是最为准确的。

欧亚主义者认为,俄罗斯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机的融合于各种文化形式的并且具有个性的(личность)文化类型,用欧亚主义文献《欧亚主义(系统阐述的尝试)》中的话来说“文化不是各种元素的偶然总和,也不可能是这样的总和。文化是有机而独特的统一体,是活的有机体。它总是决定着在其中实现的主体——一个独特的和谐个体——的存在。”[3]俄罗斯文化做为文化的活的有机体,是独特且和谐的个性存在,绝不可用西方文化价值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衡量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