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师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2015-07-05 19:49邬罕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中英语

邬罕清

【摘 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英语十分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传统方式对阅读教学仍然有着很深刻的影响,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一方面对阅读不感兴趣。另一方面阅读水平较低,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育部在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T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焦点,以任务为基础,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本文试通过着重对高一年级中外两位英语老师同课异构的两堂课堂的教学任务设计进行分析,探究任务型教学在高中阅读课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同课异构

一、教学案例介绍

(一)教材内容和编写意图

本课教学内容“The Teddy Stoddard Story”,因为学生基础较好,为市重点英语特色班,因此教师自选教材为大一下学期基础英语第二单元的一篇非常有人文气息和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学要求都是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节导入课。文章讲述了汤普逊老师在新接任一个班级后,面对班上一个在以前老师眼中一步步成为差生的学生泰迪,通过翻开学生评语记录了解到Teddy的母亲不幸生病去世。这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了解了实情之后,汤普逊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开始了对学生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并成功地通过鼓励关心,让泰迪找回了自信,最后终于成才的感人故事。

(二)两个教学案例的描述

【案例一(Sandra from China)】

Ⅰ.pre-reading task: lead-in

教师给了一张泰迪同学的哭泣的照片让同学猜测故事情节。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图片引出话题。

Ⅱ.While-reading task :

Step1: skimming and scanning 并完成 work sheet

Activity1

When (time)

Who (characters)

Where (setting)

What

Something about Teddy

Body language

Social relationship

Living habit

Activity 2

Thompsons monologue about his first sight of Teddy

Step 2 :Further reading and speaking

Activity 1: 讓学生找出描述泰迪不同学期变化的形容词.

Activity2:想象汤普逊老师在了解泰迪不同学期变化的原因后的心理感受。

Thompsons feeling about Teddy after knowing the cause of Teddys change

Step 3:Detailed reading.

Activity1:让学生找出班会课上汤普逊老师打开礼物的具体动作,让学生体会情景阅读中语言的美。

Activity2: Monologue. 想像Teddy和Thompson老师分别在赠送礼物和接受到礼物后的心理感受。

Step 4:Discussion and speaking

Activity: Retelling: 老师通主人公个性变化图和时间轴表来来帮助学生回顾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III. Post-reading task:

Step 1: Presentation and sharing

Activity1: Making an end for the story.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取舍,省去了故事的结尾。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故事结尾的预测,然后让每一个小组的team leader 进行presentation。

Activity 2: Making a title. 让学生通过学习,给文章另起一个标题。

Step 2: Assignment and reinforcement:

Activity 1: 修改润色各自的故事结尾。

Activity 2: 让学生欣赏阅读故事的原文。

【案例分析二(John from America)】

Pre-reading task

Oral directions: Today we will have a reading lesson. When reading,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three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some detailed facts and some contextual vocabulary.

Q1: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title for the story?

Q2: What is the moral of the story?

Q3: Where does the story change direction?

While-reading task

Step 1: General reading

Activity: 学生用十分钟左右来进行文本阅读。

Step 2: Pair-work and general understanding:

Activity: 让学生通过与同伴讨论,回答之前提出的三个问题来达到文章的整体理解。

Step 3:Detailed reading

Activity: 通过细节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故事转折和故事发展的逻辑理解。

Q1: Why wasnt Thompson so nice to Teddy first?

Q2: When did Thompson begin to understand Teddy?

Q3: What happens to Teddy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Q4: How could you tell Thompson is on Teddys mind?

Q5: What did Thompson do at Teddys wedding?

Step 4:Further understanding

Activity: 通过具有隐含意义的问题的提问(Questions for implied meanings).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达特定的含义,培养学生“read beyond the lines”的这种意识。

Q 1:Why did Teddy give the cologne to Thompson?

Q 2:What is the meaning behind “Some stones of the bracelet are missing.”?

Q 3:What is boy really missing?

Step 5:Contextual word study

Activity: 通过情境让学生猜测词义,以培养学生的通过猜测词义,捕捉文本信息的能力。

Q 1:What does “terminal” mean in the sentence “He is troubled because his mother has a terminal illness.”?

Q 2: He was wondering if Mrs. Thompson might agree to sit in the pew usually reserved for the mother of the groom. What does “pew” mean in the sentence?

Q 3: What do you think “MD” mean in the passage?

Step 6: Cultural bite:

Activity: 通过特定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学制。

Q1: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finish the elementary schooling?

Q 2: How long can we graduate from a high school and a college?

Q2: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achieve a bachelors degree?

Post-reading task: Making a new title

通过这个步骤重新回归到本堂课阅读教学出发的问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

二、教學任务设计的分析与比较

英语教学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必须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果,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从教学流程可以看出,两位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

(一)各自的亮点

1.任务设计连贯性

Hunan曾提出过“任务依属原则”(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即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两位老师都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而若干子任务之间也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

【案例一】

教师在while-task中设计的第二个活动任务是让学生找出泰迪不同学期的变化的形容词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第三个任务是细节阅读,让学生找出班会课上汤普逊老师接受礼物过程的描述性动词,让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情景阅读中语言的美和故事发展的逻辑性,同时完成了词汇教学。这两个任务设计完整,浑然一体。

Step 2 Step 3

【案例二】

在while-task的第三第四个任务都为文本的理解而设计的,但是两个任务之间有层次感。第四个任务是第三个任务的延伸,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达特定的含义,培养学生“read beyond the lines”的这种意识。

Step 3  (Read between the lines) Step 4 (Read beyond lines)

Why wasnt Thompson so nice to Teddy first?

When did Thompson begin to understand Teddy?

What happens to Teddy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How could you tell Thompson is on Teddys mind?

What did Thompson do at Teddys wedding? Q 1:Why did Teddy give the cologne to Thompson?

Q 2:What is the meaning behind “Some stones of the bracelet are missing.”?

Q 3:What is boy really missing?

2.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水乳交融

两位老师的教学任务的设计都让学生在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

【案例一】

在post-task 的第一个任务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取舍,省去了故事的结尾。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故事结尾的预测,然后让每一个小组的team leader 进行presentation。整个课堂一下子再次被激活达到了高潮,在准备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验式”的活动中去,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这个活动的设计实现了教学目标中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二】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title for the story?”这个问题贯穿在pre-task, while-task和post-task中,教师通过这个问题的巧妙设计带着学生从了解文本,理解文本到感悟文本。同一个任务在不同的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却像一根主线一样串起了整个阅读的节奏,使得整节课首尾呼应。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通过理解的加深,不断完善自己对于主题的把握,并且提出了诸如“An action of kindness”, “Mothers like you”, “The power of honesty and love”等极其精彩的主题。教师也实现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理解归纳能力的这一教学目标。

3.教学任务设计实用

任务的设计不仅注重形式,还考虑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教师在任务的设计上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間,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赫德生(T. Hudson)与卡雷尔(P.L. Carrell)等人吸取了各家之长,提出了互动论(the interactive approach),主张阅读是读者与所读语言材料互相沟通以及微观阅读与宏观阅读互相作用的过程。

【案例一】

在while-task的第四个任务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故事复述的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性格变化图和时间表,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结构层次,进一步了解了文章主旨。同时能帮助学生更有信心的完成复述的任务。

【案例二】

教师打破传统,在while-task的第一个任务中设计了十分种的文本阅读环节。学生安静阅读,沉入文本,仔细揣摩阅读,阅读教学中文本感知和整体感知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为后续的教学任务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两节课中有待探讨的地方

1.教学任务的设计的量和形式上是否合理

从教学任务的设计可以看出,两位教师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案例一教师任务的设计比较细腻,更多地是通过事实性问题的设计带着学生进行理解,也更关注文本细节的理解,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而案例二的教师更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整体阅读理解力的培养。

【案例一】

教师设计了九个活动任务,学生几乎都是在老师的提问带动下进行了文本理解和语言的操练。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些活动有如蜻蜓点水,不断在赶的感觉,也缺少文化性较高的问题设计,思维的深度不够。

教师可以把while-task中的Step 1,2 ,3中的Activity 2部分去掉。

也可在pre-task中把问题“What is the hidden meaning of the bracelet in the passage?”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案例二】

教师所设计的7个教学任务中,大部分任务设计为个别提问的形式以检测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缺少一些如pair-work, team work,discussion等学生之间合作形式的活动,所以整个课堂的氛围不够热烈。教师应该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 “意义”共建来解决活动中综合交际的需要,自然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乐趣。

例如:Step 4: Further understanding

Q 1:Why did Teddy give the cologne to Thompson?

Q 2:What is the meaning behind “Some stones of the bracelet are missing.”?

Q 3:What is boy really missing?

对于这些比较难的阅读任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者讨论,可以更好地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障碍。

2.词汇教学的任务设计有效性有待提高

【案例一】

教师对于文章的词汇教学主要出现在while-task的step2 和step3中,但都是基于文本理解的需要而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核心词汇的教学,尤其是教师为了需要,对文本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但是把影响整个文本深层理解的“bracelet,等核心词汇换成了necklace, cologne改成了perfume,也没有确定struggle,exclaim,withdrawn, terminal等核心词汇教学的任务设计。

教师首先要对教学使用的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确定所要教的核心词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pre-task环节中可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出新词汇,并进行解释。例如,在2010年3月的 “浙江省高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下文中简称“省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中,来自浙师大附中的陈永芳老师在教学“One Minute Can Change Your Life”时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她在与学生的free-talk中非常自然地渗透了本篇文章的一些核心词汇,下面是一些片段“ …From your smiling faces, it seems that Ive got your affirmation. Last night, I was tired but slept well. I slept like a log. … I worked very hard but I have never grumbled about such kind of life. ...”其中黑体部分都是文本中的核心词汇。在阅读前用这种方式呈现词汇,并加以解释和领读,学生对相关词汇的关注程度就会比较高,词汇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好。

【案例二】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所以,我们不应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而应把词汇与语境结合起来。英语词汇基本上是多义词或多类词,因此教师必须尽量多创设一些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新词汇。案例二中教师在的词汇教学跟其他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割裂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文章主旨归纳的复习环节,把核心词汇以填空的方式在篇章中体现,同时可以以多媒体呈现法运用图片等使学生对直观性较强的事物或者本身较难理解的抽象事物有更形象的概念。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

1.关注不同任务阶段的侧重点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模式框架包括阅读前任务(pre-task)、阅读中任务(while-task)和阅读后任务(post-task)三部分。在阅读前阶段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相关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引导学生根据背景知识预测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结构,为课文的教学做好铺垫。在阅读中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理解细节信息和强化推理判断。学生为完成任务与教师进行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在阅读后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两个任务中所掌握的知识,并使学生能在已有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有创造性的语言输出,以达成更多的情感目标。

2.任务的设计要有情境性

阅读不是一项被动接受的技能,学生必须积极地参与到任务中.首先,设计的任务要与阅读材料紧密相关,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所设计的任务难度太大。其次,任务活动要结合文章的结构,要与文章的内容相协调,要避免流于形式,缺乏意义。再次,要设计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任务要由浅入深,有层次,前后衔接,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3.任务的设计要注意文本体裁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体裁,采用不同的任务来让学生来获取文中的具体细节信息:一是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带着问题的关键词进行阅读,并在文中寻找相关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如:故事性记叙文,通常是围绕着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六大要素来设计问题的,而议论文则是要提炼argument,proof和conclusion。说明文一般是围绕 facts,reason和solution。

4.任务设计时要注意评价方式

传统型教学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力,把语言知识考核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依据。这种考核简易、可信,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为了让学生掌握“正规”的语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对学生的错误是有错必纠,这往往会产生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害怕犯错误),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的语言交流活动,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相反,“任务型”教学法更注重语意的传达,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寻找合适的机会给予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三、结论

总之,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經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在帮助学生英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升,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要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因而在教学中要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活动的设计。同时要积极促进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和人文素质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