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07-05 06:00刘景奎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概念学科区域

刘景奎

地理教学中“整体把握”,从内容层面上理解,其实质是用学科统领性知识来规划学科教学内容,用地理学科特有的研究对象、地理视角、思想方法、核心概念等作为基本脉络或主线统摄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使每个具体知识点不再显得零散与孤立。对于每一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要站在整个中学地理课程层面,准确把握特定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其教育价值和意义。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中的重要内容。

一、界定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解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包括不同的时空尺度,包括自然与人文诸多要素。为了使课题研究可操作化,便于深入,需要对研究的空间尺度予以界定,即以某区域为例。以某区域为单位,综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深刻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能更有针对性地研究该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限定语是“以……为例”,行为动词是“分析……”,这是典型的案例教学,借助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课标中的农业概念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等。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受生产条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不同区域农业布局各不相同,农业布局是否合理,对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农业布局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会产生制约农业发展的诸如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可见,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的探寻,必须首先建立在深入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课标在教材中的体现:本课标在中图版必修三教材中是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呈现的。整个教材的编写力图按照课标的表达顺序,依次完成,呈现给学生一种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或方法。一是教材首先从把握区域特征的角度阐述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突出主导因素,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中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工业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方面,显现出与我国其他农业大区的地理环境差异性。二是农业布局的表达可从地理条件的描述中体现出来,教材在从自然环境整体性方面宏观上把握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空间分布。三是对于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人地矛盾和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方面,阐释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结构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四是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角度出发归纳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但是内容显得琐碎、杂乱,不易理解,应该从具体农业部门内部说明实现生态、经济、环境三者的统一发展,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阐释基本定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采取的策略各不相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和我国在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重点关注的课题。

单元内容教育价值分析:时代价值——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而至的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显性危机,不仅阻碍了农业本身的发展,还影响到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国与世界都在不断进行着有关保护资源环境与发展持续农业的探索,逐步走向一条人地和谐之路。实践应用价值、学科思想价值——“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根据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将头脑中已有的农业区位因素、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和可持续发展内涵等理论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应用地理学基本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到学科的实用价值,加深了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空间”“区域”“人地关系”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强化着用“时间视角”“空间视角”和“综合视角”看待现实世界,提升了地理学科思想和学科素养。

三、揭示内在联系

(一)单元教学中知识的层级关系

地理学习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大量地理事实现象的认知基础上,逐步归纳概括形成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进而提升到学科体系中更具上位、更具统摄力的核心概念和学科观念,最终达到科学主题。就本单元内容来讲,教材中呈现的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部门的地区分布、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等大量事实,在教学中这些大量事实会被农业区位原理、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原则这些地理学专业术语贯穿起来,而这些专业术语又从属于更高级别的地理学科核心概念:区域、区位、人地关系,再进一步提升则被科学主题“系统”所统摄。

(二)单元教学中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1.單元知识与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

2.单元内容内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结构中“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科学生产 确定农业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措施”体现着核心概念“区位选择”“人地关系”等,而“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现着核心概念区域。

实际学习中,学生缺乏调用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敏感性,这一切都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和强化。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能够抛弃课本、笔记和琐碎的记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领悟学科本质,用地理学科独特的地理视角和思想方法认识与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以及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知识超越事实,具有迁移价值,能够统摄具体知识。智慧的老师帮助学生建构有学科内在逻辑的体现学科教育价值的知识体系,引领学生从具体事实性知识走向概括性的概念、原理、规律,再从概念、原理、规律提升到学科方法、思想观念。

猜你喜欢
概念学科区域
【学科新书导览】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