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心里需求,其次对园林景观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学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心理学
一、园林景观设计心理需求
1、先天心理需求
1.1安全感的心理需求
环境负荷理论指出,大家加工外部影响的才能是有限的,经过削减信息加工或许进入到有利于恢复健康的环境如林间小道、公园中,下降游人处理外部影响的压力,注意力疲劳就可以得到改善。围合的园林景观空间可以大大削减外部影响,给大家带来安全感,使游人身心更放松。
游人关于安全感的心思需求实际上是关于私密性的一种需求,大家身处某一个自然环境时,可以放松地感受美丽景观带来的夸姣体会的条件是确保自个的“个人空间”不被侵略,安全不受要挟。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当注重私密空间的设计,如空间要有一定的围合感,座椅设置要有依托感,背后通常不能有空旷空间或许是人来人往的园路,避免给人发生不安感等。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漏窗以外种植芭蕉、淡竹或许置以太湖石的方法来构成框景,这样可以确保主人活动的相对私密性,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1.2好奇心理的需求
好奇心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动因,也是人生高兴源泉之一;好奇心作为人脑对生疏事物的认知意向,是发生认知活动的内涵驱动力。景象规划中的借景以及藏景就是奇妙地运用这种心思需要,使用地势、假山和植物等对远处的景象进行遮挡,当人们看到这个景象的一有些时就会对躲藏的有些发生好奇心,并因而发生探求的愿望。一处好的景象就像规划师在大地上导演的一场话剧,有开场、有悬念、有高潮、有结尾。话剧中的悬念就是景象里的藏景,勾起游人的猎奇心思,一步步走进规划师规划的美好地步,就像《桃花源记》之描绘: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似乎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恍然大悟……。
2、后天心理需求
2.1对于互动的心理需求
在园林景象规划中应当考虑到为大家发明能够进行各种形式互动的景象条件。直接互动的方法比方游戏、攀谈、歌唱、运动等,标准适合且具有必定围合感的空间、向心式安置的座椅、间隔适合的健身设备、较安静的环境等都为游人沟通供给了潜在的也许。直接互动的方法如经过雕塑、匾额、楹联等感触作者想表达的内在;调查他人也是直接互动的一种方法。《群众行动与公园规划》中说到“人看人”是人的天分,公园是一个剧院,而每一个活动即是一个潜在的舞台,处理美观与被看的互动关系是景象规划师要处理的重要问题。玛莎·施瓦茨的西安园博迷宫园很好地运用了这个“人看人”的心思需求:单向透视镜一面反光成像,而经过另一面却能够透视对方,这样镜子一面的人认为自个在照镜子,殊不知镜子后边的人正在看自个的“照镜子扮演”,比及走到镜子后边看到他人重复着自个的“照镜子扮演”的时分,便会莞尔一笑,这种“看与被看”的阅历却成为了一种奇妙的景象体会。
2.2对于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心理需求
人在出生后身处某种特定的人文环境中,渐渐构成的一种具有地域区别的心思特征,游人关于园林景象的心思感触也由于地域文明不一样而发生区别。比如对山水的感触,日本人对枯山水情有独钟,意大利人愈加偏心台地园,而中国人关于天然山水园林有独特的见地……。当游人看到具有地域文明特征的园林景象时可以发生一种共识,或者是浓浓的乡情,或者是关于传统文明的佩服和自豪。这种文明认同感会给游人一种心思上的满意感。作为景象设计师,不仅仅满意旅游者的视觉听觉感触,更要给他们带来心灵的夸姣感触,这种感触许多时分便是大家关于地域文明的认同感。地域文明特征在景象中的表现方式:1)选用本地人脍炙人口,有代表性的传统色彩。2)运用本地资料和工艺。3)获取本地风俗或特产符号。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学
1、安全与私密
1.1安全的距离与位置
安全需求属于人最基本的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为游人安排一定的空间领域作为缓冲。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的理论,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分为4种: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如果突破了相应的距离范围,就会令人感到不安,本能地会产生防卫的意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措施,以公园为例,坐憩设施应该朝着活动的方向,这样既能够看到别人的活动,又可以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这种设计尤其适合那些以观看孩子们玩耍为乐趣的老年人,不致被孩子们的嬉闹所干扰。另一方面,如果将坐憩设施设置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如公园出入口,一进公园就被其他人看着,心理上的安全感就不复存在,转而变成潜意识的提防,同时游客也会对这种“夹道欢迎”望而生畏。
1.2私密空间的营造
对于空间私密性,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曾经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根据亲密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周围都包裹着一个或大或小的、不可见的“气泡”,一旦“气泡”重叠了,就意味着私密空间受到了侵犯,人就会感到不适。私密空间的营造,通常的形式为利用高篱、低矮灌木或分散种植的树木进行围合,创造半封闭的空间,人们可以在其中读书、闲聊、私语而互不干扰。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心理非常微妙,园林景观设计不能单纯注重空间的利用率,还应该充分考虑陌生人交往中的心理特点,避免陌生人被迫近距离接触的情况出现。以公园的长椅为例,通常的长度一般在120~150cm,这个长度可以满足2个成年人使用。之所以不将长椅制作得更长一些,是因为当2个陌生人先后到达长椅后一般会保持一个稀疏的距离甚至各自坐在长椅的两端,而第3个陌生人到达后往往宁愿站在长椅旁边也不愿意夹在2人之间而體会局促的感觉,也就是说,即使有能够容纳3个成年人的长椅,通常情况下最多也就坐2个人。
2、空间与布局
2.1空间功能的实现
公园内的空间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都需要进行功能分区,如安静游览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园务管理区和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不是依靠在园区内竖起一块告示牌来实现的,而是依靠设计师对现场条件的准确认识,保证空间的使用价值可以按照设计意图发挥。美国中西部曾有一个校园内精心设置了一个演讲区,投资可观、设施完善,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人们对这个演讲区视而不见,在它旁边举目可见的地方自发形成了一个新的演讲区,这是因为设计师在选址时没有把交通方便、集散快捷的因素考虑进去,违反了人的行为规律。园林景观设计的细节处理上应当考虑到使用者的这一心理特点,以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中国古典园林有一种建筑形式为廊院建筑,其设计原理就是要避免人长时间在直路上行走產生乏味、无聊的感受,而使用曲线行走的形式,降低疲劳的感受,行进中的乐趣也随之增加[2]。
2.2园林布局手法
科学的园林布局,可以改变使用者对空间大小的感受。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空间有限,但大量应用了对景、障景、隔景和借景等多种布局手法,使用者徜徉其中,既不能将园区一眼望穿,又可以将园区外的景色收纳眼中,增加园林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得到徘徊于山水之间的心理感受。
3、树种与种植
3.1植物的园林语言
园林树木除了具备最基本的绿化功能,部分树种还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适合布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以烈士陵园为例,最常见的树种是松树、柏树、冬青等常绿植物,象征着革命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参观者进入此园区,自然会感受到一种肃穆、静谧的氛围,崇敬的心理会油然而生。中国南方古典园林广泛应用梅、兰、竹、菊,也称为“四君子”,象征着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游人进入此环境,除了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外,还可以体会到园主人超然脱俗的心境。由此可见,树种的合理选择,也是设计师与使用者沟通的一种园林语言,通过氛围的营造,进而影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3.2种植形式的心理暗示
3.2.1规则式种植
多见于西方园林,以法国凡尔赛宫为典型。它讲究整齐、对称,植物修剪成一定的几何图案,具有很强的人为痕迹,但韵律感强,它给人的心理暗示是雄伟、气魄。
3.2.2自然式种植
多见于中国南方古典园林,它讲究孤植、对植、群植的合理运用,体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原则。植物稀疏的大草坪,视野开阔,人会感到放松、舒缓,而人如果在两边种植着繁密植物的园路上长时间行走,就会产生压迫感。
4、色彩与质感
4.1色彩对心理感受的渲染
色彩是重要的园林景观视觉要素,由于其表现机能不同,传达给人的心理感受也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冷暖感、轻重感、距离感、运动感、方向感、面积感和重量感。依据此理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强化或弱化色彩的对比,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例如,国庆节前后城市街头组摆鲜花,基色多选用红色这样的暖色调,给人以热烈、喜庆的心理感受。园林功能分区中以动为主的区域,可以使用暖色系使人活泼兴奋,强化运动感,在以静为主的区域可以使用冷色系使人安静轻松,弱化运动感。
4.2质感对心理感受的影响
质感通过大小、形状、排列规律及表面光润度来体现,这也是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以植物为例,叶片巨大、枝干粗壮、树皮粗糙、树冠膨大伸展,给人以强壮、坚固、刚健之感,适合在北方栽种,可以作为孤植树。相反,园林植物叶片细小,枝干脆弱,树干整齐密集而紧凑,给人以柔软、纤细、幽雅之感,适合紧凑狭窄的空间,如中国南方古典园林。
5、不利行为倾向
5.1存在即合理
园林景观中经常会出现绿化及设施非正常损坏现象,但是,这不能完全归咎于使用者自身的问题,很多景观设计有时候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考虑人的使用体验。我们经常会在绿地内看到人为踩踏的小路,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就证明这条小路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人都有走捷径的潜意识,既然小路形成已经成为了事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小路上铺上几块踏步石,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
5.2积极对待人的诉求
鲁特里奇第三法则认为:“在没有提供新的交换物之前,人们决不会抛掉旧的东西”。使用者的诉求也许并不全部都是合理的,但是设计者并不能以此为理由漠视这种诉求的客观存在,与其被动地等待实际损害在某一时刻发生,不如主动提出新的方案来消除隐患。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为了减少部分游客刻画柱子、墙壁的不文明行为,在黄鹤楼的主楼设置了3块电子涂鸦墙,游客可以在电子屏上书写“到此一游”,同时还可以将涂鸦作品发送至个人电子邮箱,这一举措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成了一项别样的旅游文化。
结束语
对一名园林景观设计师而言,图纸表达了对规划的预见,预见的实现,需要设计师通过对园林景观要素准确地把握,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使用者的情绪,不动声色地对使用者进行心理暗示,科学有效地引导使用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光影在园林景观中的审美与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
[2]袁媛.中国传统造园中汉字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3]闫亚倩.西方绘画艺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4.
[4]纪旻.园林景观设计的几点心得[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