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5-07-04 00:06尚金桂
信息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摘 要】在泵站建设的同时就应该思考研究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争取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泵站更新改造的步伐同步。

【关键词】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2013年10月,安徽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造提升,其中装机300千瓦以下的小型泵站还有51万千瓦需要更新改造。国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争取2015年基本完成全国251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适时研究启动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改造。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省的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将会全面加速,但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形势还没有完全改变,特别是处于偏远农村的中小型泵站更是运行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泵站建设的同时就应该思考研究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争取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泵站更新改造的步伐同步。

1 我省中小型泵站现状

据最新的水普及相关资料,安徽省已建成的固定泵站1.95万座,总装机185.49万kW。其中大型泵站15座,总装机功率14.9万kW;中型泵站375座,总装机59.2万kW;其余为小型泵站。中小型泵站总装机容量已占我省泵站总装机容量90%以上,存在点多、量大、面广的特征,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证防洪安全、社会稳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泵站安全使用期一般为20~25年,而我省的中小型泵站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约占中小型泵站总数的80%,泵站运行30多年,不少设备属于淘汰产品,市场已买不到零部件;泵站建筑物多为圬工结构,设计灌排标准偏低,运行效率低下;缺少运行管理费和维修费已是基层泵站多年的难题,且运行维护成本逐年提高;泵站运行管理人员不足,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收入偏低。

2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型泵站运行管理与小型泵站相比要好点,国有泵站比乡村集体泵站管理要规范,排涝泵站与灌溉泵站相比政府要重视点,即使是中型的国有的排涝泵站,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也大部分都属于带病运行状态。对于纯灌溉泵站,有不少泵站已经无法开机,处于报废状态。

2.1建设标准低,规划设计不合理

由于我省泵站大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前兴建,建设时灌排标准偏低,沿淮地区一般仅能达到3~5年一遇标准,沿江泵站也只能达到5~7年一遇的标准。受益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河流体系变化导致灌排面积的改变等原因,也使现有的泵站灌排标准与现行规范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泵站在设计时受到当时技术、资金等局限,有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如有些泵站主机房高层偏低,在汛期时,都需要把电机拆掉,否则就可能被水淹没;有些型泵站原设计时为避免施工中对地基处理的难度,一般主泵房设计在岸边,侧向进水,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且容易产生漩涡、汽蚀、振动,设备损坏率提高,增加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另外,中小型泵站大多数建于计划经济年代,机电设备靠政府计划调拨,七拼八凑,即使同一座泵站,机电设备也是型号不一,给运行维护管理增加了难度。

2.2管理體制落后,职责不明

如我省颍上县,属于泵站管理改革较早也较好的地方,在2005年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后,该县32座国有泵站(31465kW,159台套)进行了改革,颍上县机电排管所(县水务局二级机构)为县级国有泵站管理机构,主管泵站的维修、更新改造以及排灌期工程的运用调度。改革后泵站不再收取排涝费,精简了人员,排涝站、排灌结合站、灌溉站定性分别为公益性、准公益性、自收自支性质,每个泵站为独立运行管理单位;排涝电费主要由县财政负责,省级少量补助,灌溉水费很难收取,泵站维修养护费用不足,非财政供给人员较多,已不适应机电排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但该县仍有646座小型泵站((34627kW,811台套)属于集体泵站,有的泵站终生都得不到维修,运行成本加大,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对泵站管理重视程度和人力方面,也不如以往。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乡镇、村集体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的逐步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使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原有的技术骨干不少出去打工不在岗,本单位或聘用的一些老同志在家临时看管,如多个地方反映户外变压器等设备出现被盗现象,在一些重要泵站真正不能开机无法抽水时,老百姓可能上访找政府,最后还是由政府来买单。在取消基本水费后,向老百姓收取水费越来越困难,在乡镇、村又有无财力去补贴的情况下,一些灌溉泵站只能是形同虚设,更谈不上什么管理。

2.3泵站老化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大部分中小型泵站是超期服役,建筑物年久失修,混凝土碳化、墙体裂缝、基础沉降、门窗破损等都是普遍现象,维修成本在增加,维修的周期在缩短。主机组严重老化,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安全可靠性明显降低。进出水管道、闸阀等锈蚀严重,容易造成爆裂隐患。水泵、电机、开关柜等好多现在都属于高耗能或者是淘汰产品,运行效率低下。如调查中发现,有的泵站屋顶漏雨,屋内的开关柜就用雨布挡住,这样泵站在开机运行时就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2.4泵站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难度加大

2.4.1泵站本身配套不完善

大部分中小型泵站在原先建站时,都未设置固定规范的拦污设备,即使现在少数泵站已有拦污栅,其栅体也是锈蚀严重,结构简易,标准偏低,随时有倒塌的可能。现在泵站引水渠中水生植物可以说是泛滥成灾,最令人头疼的是新品种水草生命力极强,无法一次捞清,在无拦污栅情况下开机时,很造成水泵被缠死,电流偏大,甚至造成电机被烧毁。

好多中小型泵站无固定起吊设备,在设备运行需要维修时,靠架设三架支架挂起吊葫芦等方法进行,增加了维修的难度,也降低了安全可靠性。

2.4.2其他配套不完善

泵站整体运行效率的发挥,不仅仅依靠泵站本身,其配套的引水渠道、出水渠道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泵站引出水渠道边坡垮塌、淤积严重,有的泵站引水渠道在枯水季节因淤积或本身水位调整已无法引水抗旱;有的出水渠道已改成良田。

2.5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差,文化层次低

乡镇、村管的小型集体泵站,大部分都没有被列入我省水管体制改革的对象,人员数量也各地不一,100kW以上的小型泵站平均约3人左右,但实际可能就1人长期看管着泵站,有不少是退下来的村干部管理。这些泵站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水费收入或乡镇政府的财政补贴。因为开机的频率不高,工资就相当低。如阜南县,我们调查时,稍大点小型泵站对管理人员每个月给予200补助,有一些泵站,如有管理房,乡镇、村提供管理房给他们住,或周围有一些土地的,无偿给管理人员种植,但让他们看管泵站是免费的。

小型泵站的管理人员,多数已是60岁以上的,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都已严重老化,他们有的就是在泵站干了几十年,但没有任何学历,工作中靠的是经验。但年轻人都不愿意参与到到泵站管理中去,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收入低。

3运行管理的对策或建议

中小型泵站在更新改造的同时,应实施以明确性质和理順管理体制、人员定编和落实运行管理费用、管养分离和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等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在今后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鼓励用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直接参与到泵站运行管理中。

3.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安徽以淮河为分界线南北地形差异较大,南北的县域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差距,泵站的数量、功能等,在不同地区差异也较大。不同市县应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适合于本区域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规性文件。严格按照当前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地方具体实际,积极稳妥推行改革,妥善解决好分流人员。中小型泵站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真正做到责任、投入和措施三到位。上级扶持中小型泵站的更新改造,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本级财政,制定落实配套资金具体措施。

3.2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建设和维护投入

过去的三十年,历史上对小型泵站,乃至整个农田水利欠账太多。就小型泵站来说,如单位千瓦投资按1.0万元/kW计算,我省目前需要更显改造的51万kW小型泵站,就需要51亿元,这么多资金,需要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有效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多元投入,目前,我省对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明确了几个方面的资金渠道。一是市、县财政设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专项经费。二是各县区可从下达的农水项目和涉水项目工程经费中提取1%,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三是受益主体和农户通过“一事一议”提取部分管护经费。四是从土地出让金和水利基金中提取部分管护经费。五是利用社会资源和吸收社会资金,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如肥东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在泵站建设完成时,县水利部门等对泵站进行验收评定,建设符合标准的,给予补贴,在2012和2013年,全县共安排了两百多座、超过1万kW的小型泵站更新改造任务。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县级部门自筹资金建设给予奖励的力度;鼓励成立用水协会,通过协会自筹增加运行维护的费用。

3.3增加土地流转,发展种粮大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市发展,2012年由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乡镇、村集体要借契机,积极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发展种粮大户,让他们成为新建水利的设施的主人或者最大受益人,他们对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会更主动、更积极。

3.4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对于我省基层水利单位补充专一技术人员问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莉曾总结出有三个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三是存在人才流失现象。要解决上述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4.1采取激励措施。

本身基层技术人员就很难引进,泵站所处位置更偏僻,如引进人才还是采取同样的措施,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去的。可以从编制上加以明确,收入上加以肯定,补助上加以倾斜,培训、评优优先考虑等方面,鼓励年轻人到基层锻炼。

3.4.2精简编制。

对于沿淮和皖北地区一些排涝泵站,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条件相对好点,收入相对高点,出现人员超编或满编的情况,这与改革的本身背道而驰。建议在一个区域相隔不远的泵站,交通现在也比较方便,试实行区域管理,精简编制,提高职工收入,这样可以增加职工工作积极性。

3.4.3定向培养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需求,与大中专院校开展专业定向培训,他们毕业后回到本地,对地方群众关系熟悉,可以保留他们的农业户口性质,也鼓励他们成为种粮大户的一员,使他们成为相当于农场主的管理者,这样他们对泵站维护管理势必更加重视。

3.5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为提高泵站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对灌溉泵站,可以从使用角度考虑,采用节水灌溉新技术等,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3.6以人为本,注重管理设施建设

好多小型泵站就一个独立的站房,夏天高温运行时,值班人员连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加上蚊虫叮咬,环境相当差,建议新建站房时,考虑一并建设管理设施。另外可以通过优化设计,理顺沟渠,使多个较小的泵站合并为一个,形成规模,也便于管理运行。

另外,应提高泵站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为防止被盗现象,可装设监控系统,如阜南县,一些偏远泵站变压器经常被盗,但在2013均装上了连接手机自动报警的监控系统后,一些不法分子也就不敢再动那歪脑筋了。

4 结语

排灌泵站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促进了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没有泵站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无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体制及机制,已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泵站更新改造的同时,就需要对泵站的管理运行体制进行改革,使之尽快走上自我发展、良性循环运行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周学文王晓东李仰傅《泵站更新改造适用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06(324pp)

[2]朱华民甘卫国《安徽省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报告》

作者简介:尚金桂(1975.10),男,工程师,安徽省机电排灌总站,机电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