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世界冬季体育强国差距及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2015-07-04 01:41王紫娟
冰雪运动 2015年4期
关键词:差距

王紫娟

(哈尔滨体育学院 休闲与社会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我国与世界冬季体育强国差距及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王紫娟

(哈尔滨体育学院 休闲与社会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摘 要: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但在冬季体育科研力量、冬季体育人才培养、冬季体育的大众基础均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冬季体育的强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提出我国成为冬季体育运动大国、强国的突破口应选择加强冬季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加快冬季体育运动器材、服装等的研发建设;加快建设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北冰南展计划;认识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特点、掌握发展趋势,把握项目规律、提高训练层次;进一步深化举国体制;促进冬季体育运动的大众化;促进冬季体育运动的俱乐部制等为快速发展的可靠路径,缩小我国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之间的差距等措施促进我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冬季体育强国;差距;路径

体育,是没有国界的一项运动。它通过规则与规范使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看懂它,理解它,并爱上它。而冬季体育运动,更是以它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对于世界体育强国的研究,根据研究的重点与倾向不同我国学者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我国学者对我国是体育大国还是体育强国的定性上存在许多理论争议。周爱光[1]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是体育大国还不是体育强国的观点:一方面认为,我国现阶段已经步入体育强国之列,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我国金牌榜的第一名位置可有力的证明这一理论;另一方面认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还不是标准的“体育强国”,无法与世界体育强国抗衡。徐本力[2]认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一,但目前还称不上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和“大众体育强国”。周丽萍[3]等详细的论述了世界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含义,并分别对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兰运平[4]也对“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的由来与涵义进行考证与释义。

从我国学者的总体研究可以看出,普遍认为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我国已经进入体育强国之列。但有相当多的学者[5]从多角度、多视野、多层面清晰地分析、判断世界体育强国的要素,认为我国现阶段为世界体育大国,并没有步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而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学者对于世界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夏季体育项目上的研究,而对于冬季体育运动在成绩、群众基础、科研力量、人才培养上是否为体育大国,甚至体育强国没有进行过研究。

基于对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文献研究,笔者认为:世界体育大国与强国的标准首先应为夏季体育运动与冬季体育运动协调发展,其次才是其他如体育产业、体育人口、体育法规、科研力量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开展起来了,1953年、1955年在哈尔滨举行了全国第一、第二届冰上运动会;1957年2月第一次举行全国滑雪比赛[6],当时规模随小,却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我国自1980年第一次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呈现出成绩逐届提高、涉及项数逐届增多、参赛人数逐届增加的良好发展势头。

在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20个年头(2010年),我国取得了冬奥会金牌榜排名第七的佳绩[7],又在2014年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上取得了金牌的突破,可以说,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无论冬季体育科研力量、冬季体育人才培养还是冬季体育的大众基础均等方面与世界冬季体育强国的体育运动发展历程与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所以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不是体育强国,更是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所谓世界冬季体育运动强国,即在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在冬季体育运动项目开展(参加冬奥会的规模)、冬季项目竞赛成绩(冬奥会竞赛成绩)、冬季体育产业规模、冬季体育人口等诸多方面能均衡发展。

本研究以我国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差距为立足点,以冬季体育运动的训练、教育、竞赛、科研,及产业等方面为根本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并对我国知名冬季体育运动学者进行访谈、调查,同时深入各级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了解我国与世界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差距。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提出我国成为冬季体育运动大国、强国的突破口,为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路径选择。

1 冬季体育强国的特征

为了确定哪些国家属于冬季体育强国,本研究对1924~2014年冬奥会参加的国家、成绩等进行了研究,并对认定的冬季体育运动强国在参加冬奥会的规模、冬奥会竞赛成绩、冬季体育产业规模、冬季体育人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现代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特征与国家,以保证对体育强国范围研究的科学性。

1.1 参加冬奥会的规模

冬奥会从1924~2014年共举行22届。参赛国由最初欧洲 16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88个国家和地区,增加 5倍多,涉及到了南半球的南美洲和非洲,冬奥会已发展为全球性的奥运赛事,冬季奥运会成为继夏季奥运会之后当今体坛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8]。通过对世界各国参加冬奥会的次数统计来看(表1),出席次数在前20位的国家多为欧洲、北欧国家。

表1 出席历届冬奥会次数前20位的国家统计Table 1 The Top 20 Countries Attended in All PreviousWinter Olympics

从现代冬季运动的起源来看,前10位国家正是冬季运动起源地或有关冬季体育运动文字记载、艺术作品出土的地方。从此点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国家中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悠久,与其冬季体育运动在其国家历史悠久,是其传统的体育项目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以上国家参加冬奥会的规模,本研究对这2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项目进行了统计(表2)。

表2 出席历届冬奥会次数前20位的国家参赛项目统计Table 2 Participating Events of the Top 20 Countries Attended in All Previous Winter Olympics

从表2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规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前10位国家和地区更是参加了每届比赛的90%的项目。可以说,这些国家的项目发展非常均衡。

1.2 冬奥会竞赛成绩

本研究对出席冬奥会的国家和地区的奖牌获得情况进行了统计(表3)。

表3 冬奥会各国家和地区获奖牌统计(1924~2010年)Table 3 Medalling of All the Nations and Regions of Winter Olympics(1924~2010)

续表

从表3可以看出,奖牌榜前10位的国家多为北欧国家,也与部分有关冬季体育运动起源的文物被发现的地点有相关性。这也充分的证明了,冬季体育强国中,北欧国家居多,而且冬季体育运动也是这些国家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本研究对奖牌榜前10位的国家(排名在第5位的苏联由俄罗斯代替进行研究)确定为冬季体育运动强国,并分别对这些国家的冬季体育运动在科研、训练、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找出我国与其的差距。

1.3 冬季体育产业与大众参与冬季体育的程度

在国外,每个家庭在假期时都会选择到滑雪场渡过,甚至有的家庭还会有属于自家的雪场度假用房,这足以说明冬季体育运动在国外人生活中的地位。

早在1994年就有学者估计,全世界大约有6 500万~7 000万的滑雪者,其中大约5 500万为高山滑雪者,其余为越里滑雪者。欧洲有近2800万人选择以过夜的滑雪运动作为度假的方式。其中德国、法国和奥地利分别列前三位(表4)。德国和法国是欧洲最大的滑雪客源国,西班牙和英国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冬季体育运动在国外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冬季体育运动有着非常大的群众基础。但在我国,由于自然条件所致,从事冬季体育运动最多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但这些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如南方沿海城市,冬季体育运动又是一项高消费的运动,这导致冬季体育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

冰球运动以它独特的运动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全世界注册的冰球运动员共有130万人,其中约120万集中在加拿大、美国、瑞典、俄罗斯、芬兰和捷克这6个当今世界冰球强国。而在这6个国家中,加拿大一国所拥有的冰球运动员人数高达50.1万人,占总数的近一半。即使按全国2980万人口的比例来计算,加拿大的冰球运动员数量也绝对是世界第一。美国的冰球运动员数量排名第二,注册的冰球运动员有38.4万人。瑞典、芬兰、俄罗斯和捷克所拥有的冰球运动员人数在5.3万~6.3万人之间。由于冰球运动的普及,加拿大的冰球馆数量当然也最多。全国大大小小的冰球馆有3300座,比其他所有国家的冰球馆加在一起的数量还要多。美国的冰球馆数量次之,有1500座。瑞典、芬兰、捷克和俄罗斯的冰球馆数量分别为300座、170座、97座和84座。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冬季体育强国,非常重视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特别是注意在少儿中遴选人才,并把这作为发展体育事业取之不尽的源泉。公民可自愿参加各体育协会,每月缴纳很少的会费,每一协会拥有自己的场地器材和活动时间及比赛活动的安排。完善的组织机构、广泛的群众基础、先进的训练方法,是德国成为冬季体育强国的有利保证。

表4 2001年欧洲滑雪旅游出境市场Table 4 European Skiing Toursim Outbound Market in 2001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外群众参与冬季体育的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冬季体育强国,群众基础好、组织机构发展成熟、发展策略适当,这些成熟措施都为我国冬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我国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差距

通过对奖牌榜前10位国家的冬季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与冬季体育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发展、体制、文化、教育、训练、科研等方面。

2.1 项目发展的差距

从世界冬季体育强国的项目发展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挪威、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冬季体育运动项目发展上可谓是全方位发展,纳入到冬奥会中的所有项目都得到了开展,特别是突出了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冰球等传统项目的发展。对于冬奥会金牌多的滑雪项目也非常重视。而我国在项目发展上,虽然开展了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单板滑雪等项目,但从投入的精力、时间、科研力量等方面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和国外冬季体育运动强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国外冬季体育运动强国在重视奥运项目的同时,仍然不忘大众项目的发展。在这些国家,大众参与滑雪、滑冰等冬季项目的热情非常高。而大众有这样的热情,正是国家宣传力度与政策好的原因。反观我国,重视最多的是冬季竞技体育,而对于大众的冬季体育运动我国存在场馆少、群众基础差等多方面不利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因素[9]。我国参加的项目中,不是每一项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只有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速滑短距离、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虽然在第20届冬奥会上,第一次参加了单板滑雪U型场地空中技巧、跳台滑雪项目的比赛,但同以上4个项目相比,还相对落后,从以上可以看到我们与冰雪强国之间的差距。

2.2 宣传力度的差距

借助于传媒,冬季体育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众对冬季体育运动越来越了解。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传媒组织对体育的青睐,使冬季运动文化获得了遍布全球的传播网络,使得冬奥会项目超越了国家、环境、地域等的限制条件,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冬季体育强国在冬季体育运动的宣传、冬奥会的转播上力度很大。1986年,国际奥委会出于扩大奥运会影响力、提高奥运会受众面,增加电视转播收入等多种原因的考虑,决定从1994年开始,冬奥会与夏奥会分开进行,不在同一年度举行,即每2年为1个间隔周期,交替举办[10]。随着大众传媒组织对冬奥会电视转播投入加大,冬、夏奥运发展进入了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为各电视转播机构提供更为灵活、机动的选择机会,也为冬奥会的国际化、商业化运作提供相对独立的发展平台。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介在冬奥会举办过程中,深深影响着人们在冰雪运动中的休闲方式和娱乐消费倾向。通过大众传媒,冬奥会发展获得稳定经济来源,直接为冬、夏奥运会分离创造条件[10]。1994年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第一次实现冬、夏奥运间隔举办后,电视转播信号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长野冬奥会转播的国家和地区达180个,转播时间600小时。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实现了160国家和地区直播,转播时间900小时。2006意大利都灵冬奥会更是达到200个国家和地区直播,全球电视观众超过30亿人次,为历届之最,全世界电视转播1.3万小时。电视转播信号覆盖的国家和地区的增加,对冬奥会影响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1-12]。而从总体看,我国在冬季项目的比赛或项目的宣传上较少,特别是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之前。2006年都灵冬奥会之前我国对于冬季项目的转播多为录播,即使是直播,时间段多在凌晨而非收视率高的黄金段。

2.3 科研力量的差距

纵观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他与科技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人工制冷的产生,运动员不用穿着厚的衣服在室外冰场进行比赛,这使冰上项目的成绩明显提高;高原冰场的建设,也使运动员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克莱普冰刀研制的成功,使荷兰人成为了当届冬奥会的大赢家;卡宾滑雪板的研发,使高山滑雪的成绩有所提高等等,这均说明科技在冬季体育运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冬季体育运动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赛场上的竞争,更多的是各国对于冬季体育运动的科研投入与研发的较量。而我国对于冬季体育运动的科研投入与研发能力明显不足,这也是制约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国际冬季体育运动科研力量相比,我国处于落后阶段,特别是冬季运动装备器材的研发,几乎为空白;科研人才培养也处于落后状态。现阶段的科研人员无虽然对冬季体育运动的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但缺乏相应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科研力量只能针对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个别项目去研究,无法保证科学训练的全面开展,这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2.4 人才培养的差距

项目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同样,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与人才培养分不开。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机制还是沿用老的培养方式,特别是教练员的培养,几乎为退役运动员回队担当教练职务,而我国的运动员在理论学习,特别是项目规律与科学训练上掌握的知识有限,这就导致我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整体的训练水平较差。而体育强国的教练员不一定是项目的队员,但教练一定要熟悉项目的规律,懂得科学训练,能够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状态。

对于人才的培养,我国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例如在体育院校培养专业的科研人才,招收退役运动员进行再学习,但效果不太明显。特别是现阶段我国的体育院校,特别是一些知名院校,为了继续扩大自己的名气,招收冠军运动员进入研究生等高层次的学习,但都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为了培养人才而去招生,这直接导致了各运动队教练、领队、队医等没有真正的学问,无法真正地为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贡献力量。

2.5 社会基础差距

到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举办时,世界的五大洲11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丰富的冬季体育运动,从事冬季运动的人数由19世纪末的近40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9 200余万人,其中仅高山滑雪就达到了4 500万人。虽然我国大众滑雪运动发展得较快,但是在大众滑雪中,会滑雪的人寥寥无几,滑雪水平不尽人意,“高级滑雪者仅占总滑雪者的1.57 %,熟练掌握基本技巧者有21 %左右,剩下的全部为初学者。虽然滑雪者的水平不高,但近几年滑雪人次却以40 %~50 %的速度递增。由于初学者较多,所以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培养出大批真正的滑雪爱好者[13]。”这说明,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社会基础差,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冬季体育运动发展。

3 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路径选择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缩小我国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之间的差距,我们应加大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力度,为我国成为冬季体育运动强国而努力。

3.1 加强冬季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

冬季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与场馆的建设与使用是分不开的。现阶段,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场馆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这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南方城市,如上海、深圳也有花样滑冰馆、室内滑雪馆正在使用中,但这都无法满足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国外,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居住区都有冬季体育运动馆,这些场馆不一定是最大最好的,但足以满足附近居民的运动需要。从滑雪场数量上看(表5),各国的滑雪场数量与接待能力远高于我国。而我国的滑雪场数量,虽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图1),2004年滑雪场数量为205家,而到了2013年,中国滑雪场数量近300家,但从接待能力与规模上看远不如体育强国。

3.2 加快冬季体育运动器材、服装等的研发建设

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器材、服装等的研发力量是分不开的,一个好的冬季体育运动产业链也离不开冬季体育运动器材、服装业的研发工作。在体育强国,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冬季体育产业链,而在我国对于冬季体育运动产业的研究非常少,也很少有学者关注这一领域。对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器材、设备的研究如《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和磨滑雪板机的研制》(朱志强等,1997)《对KLAF冰刀点位压力实验及桥式双托位支撑冰刀的设计研究》(关亚军2001),《弧形双层滑道滑行台的研制》(蒙猛等,2001)对体育产业及其影响的研究如《对亚冬会经济效益的研究》(田雨普等,1996)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表5 世界主要滑雪场的有关数据统计Table 5 Related Datas of Main Ski Resorts in the World

图1 1995~2004年我国滑雪场数量(个)Figure 1. The Number of Chinese Ski Resorts in 1995-2004

2002年开始国际体育用品冬季博览会每年都会在我国举办,这也标志着我国冬季运动服装、器材与国际接轨并开始走上产业化的进程。但是,展会上展出的冬季冰雪运动器材大部分都是国外品牌。造雪机以法国、加拿大和美国厂商的为主,国外著名品牌户外运动产品有意大利CAMP、LAFUMA、英国的NOVA 等,国外著名滑雪器材品牌如雪上飞、阿尔卑斯等。来自意大利、日本和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种滑雪服品牌从1996年开始陆续进入我国市场,最近一年更是有十几家国际知名厂商直接在我国投资设厂。但是,由于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他们在进入市场后普遍在市场判断和营销宣传没有根据中国的文化习惯和消费习惯进行灵活调整。据调查,目前国内只有江浙一带几家中型服装企业尝试着仿制国外名牌生产滑雪服,但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俄罗斯与中亚市场,尚没有一家国内服装企业专门组织设计、加工、销售冬季户外运动专用服装,并有针对性地进军日益庞大的国内滑雪服市场[14]。这些充分地说明我国冬季体育器材研发、服装制造等产业相对薄弱,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冬季体育运动发展,为了缩小与体育强国的差距,我国应快速地发展这些行业。

3.3 加快建设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冬季体育强国有着完善的培养体制与培养机制,更有为培养冬季体育运动人才的专门机构。这为他们的冬季体育运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促进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包括管理人才培养、科研人才培养、训练人才培养、教育人才培养和大众传播人才的培养,这些人才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为冬季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15-18]。从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发展来看,现阶段人才缺乏是严重制约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只有哈尔滨体育学院设有专门的冬季运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专门的冬季项目二级学院,冬季项目专业研究生培养,这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但这一所高校的培养是有限的,为了更快的发展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我国应建立起完善的冬季体育运动人才培养体系[19],为我国冬季体育运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3.4 加快发展北冰南展计划

从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项目成绩与运动员的组成可以看出,运动员多来自于东北地区,当然,这与我国的自然条件有关,北方多冰雪,冬季寒冷,适宜项目的开展。但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是国家整体的发展,而并非一个地区的发展。从地域上还谈不上完全的“举国”,而只是“举区域”之力。而冬季项目的基础建设投入大,对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来说,要全面支撑起我国冬季体育事业的基础是有难度的。因此,稳步推进“北冰南展”是促使我国冬季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措施。应该看到,都灵冬奥会后,国人对冬季项目有了新的认识,对冬季项目的热情普遍提高,这是“北冰南展”的人文条件。我国冬季优势项目,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花样滑冰等从选材的角度看,则南方小巧型运动员具有优势,这是“北冰南展”的人才条件。南方沿海省份经济发达,资金宽裕,是“北冰南展”的物质条件。另外,冰上项目主要是在室内进行,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完全具备开展冰上运动项目的条件。目前南方一些省份已陆续建设了一批滑冰馆,有些已开始组建冰上运动队伍,要充分发挥这些省份的积极性。但在冰上运动人才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解决。

3.5 认识项目特点、掌握发展趋势,把握项目规律、提高训练层次

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尽管与其它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发展我国的冬季项目,必定要充分的认识竞技体育的特点。现代竞技体育具有以下特点:激烈的竞争性、高度的公平性、严格的规则性、高度的技艺、高尚的娱乐性,及广泛的国际性。只有认清上述几个特点,才能使我国的冬季项目发展符合国际体育的发展规律,加快我国冬季项目发展的步伐。

竞技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科学化,以及国际化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对体育发展的投入在一些方面还不如发达国家,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体育发展实施的“举国体制”大大加快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使我国体 育事业在“举国体制”的大好形势下进一步加快发展,还要对现代竞技体育进行研究,并适应其发展趋势。训练是备战工作的核心和根本。冬季项目要争取在冬奥会上实现新的进步与突破,训练工作必须要有所创新突破,而实现训练创新突破的基础是对项目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作为教练员,要从单纯依靠经验来工作向既有丰富经验,又能不断吸取新知识,不断思维创新,训练方法不断创新的方向转变[20]。对项目规律的深刻认识与准确把握是运动项目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优势项目成功的经验。在新的备战周期中,必须勇于创新,不断总结新经验、开辟新思路、提出新办法和实施新举措。在下一周期的备战工作中,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对手、新的器材、新的规则,以及对手新的技战术、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要做到把握规律,突破创新,提高训练水平,首先要提高项目管理者和教练员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作为管理者必须钻研和精通业务,要从单纯的保障型管理者向既懂后勤保障又懂业务技术的复合型管理者转变。

3.6 进一步深化举国体制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与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是我们实现奥运战略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就是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上下形成合力,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国争光[21]。对于冬季体育运动来说,利用有限的资金、人力等资源,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我国冬季体育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我国利用举国体制发展冬季体育,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我国的优势与潜优势项目。为我国的冬奥争光政策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3.7 促进冬季体育运动的大众化

冬季体育运动被国人所了解,应该从我国举办第三届亚冬会开始,那时起我国有了第一家对外经营的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滑雪业初具规模,滑雪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我们更应清楚的看到,对于我国14亿人口来说,现在的滑雪人口数量少得可怜。在未来的冬季体育运动项目发展来看,我们应加大宣传,使冬季体育运动深入大众的生活,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贵族的运动。

3.8 促进冬季体育运动的俱乐部制

俱乐部,是有着相同爱好的人,自发的组织起来的一个机构。同时,俱乐部也是项目发展的重要环节,俱乐部在定期组织活动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推动项目的发展,使更多的关注冬季项目并从事冬季项目。

近几年,在我国北京、东北等地区相应的建设了许多滑雪俱乐部,但这些俱乐部大多是定斯的举行一些活动,对于项目的推动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在冬季体育强国,如加拿大,在1850年,加拿大已有冰上溜石俱乐部18个。1862年1月22日,挪威特吕西尔滑雪俱乐部(Trysil ski club)已经开始举行了首次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比赛等等。这些俱乐部均对当地、国家甚至世界冬季体育运动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反观我国现阶段的冬季项目俱乐部,一些是以经济效益为目地,一些是以扩大声誉为目地,这些俱乐部对推动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与冬季体育强国的俱乐部比,在促进项目发展上的作用不是特别的明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对世界冬季运动的发展、我国冬季运动的发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逐渐发现我国冬季体育在发展轨迹与发展方向、发展氛围上与冬季体育强国之间的差距。虽然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发展呈逐渐成熟的趋势发展,但我们还应该清晰地看到我国与冬季体育强国的差距。我国冬季体育运动与强国之间在项目发展、宣传力度、科研力量、人才培养、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我国在社会的发展阶段与进步程度上与国外国体之间的不同造成的,但我们不应一味的考虑历史造成的原因,我们更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进步,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差距。根据差距去发展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从而减少我们与冬季体育强国的差距。

4.2 建议

为加速我国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缩小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差距,建议加强冬季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加快冬季体育运动器材、服装等的研发建设;加快建设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北冰南展计划;加强对冬季项目特点、趋势和规律的研究,把握项目制胜规律,提高训练层次;进一步深化举国体制,促进冬季体育运动的大众化,促进冬季体育运动的俱乐部制。

参考文献:

[1] 周爱光.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J].体育学刊,2009,16(11):1-4.

[2] 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93-98.

[3] 周丽萍,田雨普.“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研究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03-104.

[4] 兰运平,曹守和,赵玉梅.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考释[J].体育文化导刊,2010(8):106-109.

[5] 孙德朝.体育强国视域下体育综合实力要素构成及其量化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2):31-36.

[6] 洛自修,史明.冬季两项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J].冰雪运动,2012,34(5):31-59.

[7] 张连涛,朱成.冬季体育项目发展的世界格局与启示:以冬奥会为例[J].冰雪运动,2010,32(5):33-38.

[8] 刘志华,冬奥会金牌区域归属与格局演变[J].冰雪运动,2014,36(3):21-26.

[9] 宋嘉林,阚军常,刘石.中加两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比较研究[J].冰雪运动,2010,32(5):1-5.

[10] 刘石,我国传媒体育信息教育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 2006.03:75.

[11] 刘石,赵玉华,朱志强. 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汇编[M]//冬奥会电视传播发展研究.哈尔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8:341-343.

[12] 陈立秋.哈尔滨大冬会媒体传播与城市社会影响力的提升[J].冰雪运动,2008,30(6):61-63.

[13] 宋辉.滑雪进入大众还得15~20年[N].中国消费者报,2005-11-02(A04).

[14] 刘涛,徐宜军.国内滑雪服装市场高速发展[N].国际商报,2003-02-14(002).

[15] 刘巍.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2008,30(2):47-50.

[16] 邵曲玲,肖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J].冰雪运动, 2008,30(5):60-63.

[17] 李秋晶.对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匮乏问题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0(1):75-76.

[18] 蔡云飞.哈尔滨市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匮乏析因[J].冰雪运动,2000(4):77-79

[19] 王紫娟,李克良.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M]//我国冬奥会项目现状及发展空间的研究.哈尔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8:449-453.

[20] 贡娟,赵永平.我国竞技文化建设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4):37-38.

[21] 杨桦.改造研究思路与方法,重视对体育现实问题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6,29(5):577-582.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5)04-0044-09

收稿日期:2015-03-17;修回日期:2015-04-2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D071),哈尔滨体育学院科研项目(B20130101)。

作者简介:王紫娟(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冬季体育运动、体育人文社会学。

Research on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Winter Sports Powerful Countries and the Choice of Developing Ways

WANG Zi-juan

(Leisure and Social Sports Department of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150008, China)

Abstract:GWinter sports in our country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winter sports scientific strength, talents cultivation, public basis of winter sports, our country ha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winter sports powerful countries. Wit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a lot of datas,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breadch of becoming a winter sports power and powerful nation should be chose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inter sports venues, to speed up the studying construction of winter sports equipments and clothing, to build a complete training system, to speed up the plan of ice in north developing in south,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winter sports events, to grasp the law of projects and improve training level, further to deepen whole-n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winter sport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club system as the reliable ways,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winter sports powerful coutries to promote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inter sports.

Key words:gwinter sports powerful coutry; gap; way

猜你喜欢
差距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Compliments and Praise
敢和差距较劲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敢和差距较劲
焦虑与差距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