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多规合一”是这一框架背景下的点睛之笔。根据今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厦门将继续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坚持一张图纸管控到底、一个平台协同管理、一张表格受理审批、一套机制保障运行。
“一张蓝图”管好一座城市
对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一张蓝图”,这是“多规合一”的基础,策划项目落到“蓝图”进行比对,就可以确认即将生成的项目是否存在规划“打架”的问题,这也是“多规合一”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运行情况看,“多规合一”基本上解决了规划“打架”的问题,项目生成平台完善了“多规合一”平台在项目生成策划部分的审批流程,各部门以协同平台为基础,主动消化项目的前期矛盾,调整可能存在冲突的规划细节。无需等待业主申请,直接生成项目,变审批部门等申请为业主等领证。同安万亩蔬菜基地和天马山是“多规合一”后首批列入调整的项目。前者在厦门城乡规划中属于建设用地,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属于非建设用地,通过在“一张蓝图”上进行比对,发现两者“打架”后,参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这片土地仍被保留为非建设用地。天马山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都属于建设用地,但在“一张蓝图”中却在生态红线内,比对后,从厦门整体生态环境考虑,这片土地不允许再上马新的建设项目。
“多规合一”推进审批流程改革
厦门“多规合一”最大亮点在于通过“一张图”推进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牵头,市发改委、规划委、国土房产局、建设局等部门配合,在多规平台统筹策划项目的基础上,利用市行政服务中心平台,把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审批功能进行集中、共享,以服务业主需求、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为原则,在法律框架内大胆创新谋划,实现从各事各管向依法统筹转变,大幅缩减了审批时限。在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框架下,具体从4个方面推动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
一是推进审批项目“减放并转调”,实现流程再造,审批提速。打破部门藩篱,以项目业主的服务需求为首要考量,实行分主线并行推进,减少部门相互制约,通过调整审批事项办理阶段、合并部分审批服务事项和环节,从项目建议书至施工许可核发,总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80个工作日缩短至49个工作日,前期工作总时限压缩了1/3以上,审批资料由249项缩短至93项。二是打造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新平台,实现审批集中,信息共享。一方面,搭建“多规合一”建设综合服务大厅。按照“多规合一”后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5个阶段设立跨部门办事窗口,负责阶段内事项的咨询及统一受理;设置跨部门阶段审批室,各部门审批人员集中办公;设置跨部门统一协调室,当审批过程出现部门意见分歧的情况,由各阶段牵头部门启动协调,现场相互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统一登记窗口收件后,直接交由后台审批人员确认收件,真正实现进一窗收件、一室办理,进“一家门”,办“多家事”。另一方面,发挥“四位一体”信息平台新功能。厦门建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各部门审批系统和监督管理平台等“四位一体”的信息平台,实现从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到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转变。三是加强制度设计,实现多规平台协同配合,运行顺畅。制订《落实“多规合一”推进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实施意见》、《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平台运行规划》以及“多规合一”审批流程5个阶段牵头管理办法;建立“多规合一”审批全流程监督机制和倒逼制度。
厦门市继续将“多规合一”实践作为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的有效载体,继续丰富完善“一张图”的服务内容,强化“一个平台”的功能整合,发挥“一张表”的联动协同效应,健全“一套机制”的法规保障,实现“多规合一”在市、区、部门等审批领域的全方位覆盖和建设项目审批的全流程再造,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完善“厦门模式”、打造“厦门蓝本”。
(供稿单位:厦门市直机关党工委,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直属党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