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天堂 风情澳洲

2015-07-03 08:09张昆
焦点 2015年5期
关键词:澳洲人澳洲导游

张昆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你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虽然这种说法与老祖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比,多少显得有些玩世不恭,但细想起来,还真是挺形象。应该说,逃离现实与探索未知,都是出发的理由吧。

在被PM2.5折磨得无法呼吸,在重复着同一条上下班的路却视而不见眼前的花开花落,在构想了无数次“行万里路”的梦想行程后,我和几个闺蜜,在马年春节,相约踏上了跨越南北半球的万里旅程。

十几天的时间太过短暂,浮光掠影般一带而过,但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却始终在脑中盘旋,久久不能忘怀。

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旅行前,《人在囧途之泰囧》正在热映,三个倒霉蛋在旅行中的各色遭遇,让人几乎笑岔了气。只不过才隔了几天,现实版的人在囧途就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我们的机票是联程机票:西安先飞北京,然后从北京换乘国际航班飞悉尼。

出发那天早上,一出门,满天的大雾遮住了眼睛。开车送我们的朋友几乎要趴在挡风玻璃上,车以梦游般的速度前行。好不容易行至机场高速,却看到标志牌上的警示:机场高速因大雾关闭。我们赶紧联系机场北站,得知是分批次放行,悬着的心才落地了。8点半才赶到机场,但是因为大雾,咸阳机场已于前一天晚上关闭。与闺蜜一商议,我们决定转坐高铁。但是另一个囧境摆在了我们面前:高铁终点为北京西客站,而首都机场在东北方向,留给我们的空余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

事已至此,我们相互安慰,就算去不了澳洲,就在伟大的首都留下看看。

运气还算不错,平时堵得一塌糊涂的北京二三环路,居然畅通无阻!一小时零十五分钟,我们终于到达首都机场,并顺利登上了飞机。于是,我们的旅程,就这么一波三折地拉开了序幕。

被上帝眷顾的地方

澳大利亚是一块飘浮在南太平洋独立的陆地,距离其他大陆都非常远。如果说起对澳洲的总体印象,不管人、动物还是植物,都在灿烂纯净的阳光空气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疯长。

在旅途中,不管什么时间,随处都能看到在大街上跑步的人,另外,很多人说起澳洲人,都会觉得他们很懒,不愿意工作。我们去的所有城市,下午四五点后,街道上的商店基本上都处于关闭状态,为数不多开门营业的,老板几乎都是中国人。到了晚上,大街上更是冷清。习惯在国内过夜生活的团友们寂寞难耐,满大街找酒吧。

起初我认为,这会不会是澳洲人的天性?了解澳洲历史的人都知道,澳洲自被宣布为英国领土后,首先被当成一个囚犯流放地,随后,英国的自由民及来自欧洲、美洲、中国的淘金者不断涌入,后来人口逐渐发展,形成以悉尼为殖民中心逐步向内陆辐射的城市群,这些人口形成现在澳洲居民的主体。

随着旅行的深入,发现澳洲人悠闲与自在的另一深层原因是与社会制度密不可分的。在国家各种税收、福利制度及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贫富文化差距不大,整个社会财富的均衡度比较高,而且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和保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高收入人群巨额的赋税征收,因此,社会制度体系的设置和保障也是澳洲人思想观念多元而少趋利性的原因之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丰富而取之无尽的资源,温暖的海洋性气候,纯净宜人的空气,密度稀少的人口,让这里成为地球上适宜人类生存的乐土之一。在澳洲的几天,无论是在商业氛围浓郁的悉尼,还是休闲圣地黄金海岸,无论是精致城市的代表布里斯班还是优雅艺术闲适的花园城市墨尔本,视觉的冲击,观念的碰撞都让人大开眼界。

尤其是到了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凯恩斯小城,这里最高的建筑也就三四层,大概相当于我们一个镇那么大。但这里却有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这片由亿计珊瑚虫经历亿万年形成的珊瑚礁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

我们在大堡礁上呆了整整一天。置身广袤的太平洋上,眼前是一碧如洗、纯净无邪似蓝宝石般晶莹的天空中,连接着温润如翡翠般美丽的大海,水浅处可见各色各样的珊瑚,五彩斑斓的鱼儿与人同嬉戏,一尺多长的大海参懒洋洋地趴在海底的沙滩上,任凭游人怎样打扰都岿然不动。闭上眼睛,感受清甜的海风、温暖的阳光,宛若置身天堂。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澳洲是社会福利非常好的国家,因此澳洲人的生存压力很小,幸福指数相对较高。因为优美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这里也是世界各地富人度假的好去处。很多富豪选择在澳洲风景优美的地方置业,如黄金海岸市。它位于澳洲的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因为拥有绵延42公里连绵的白色沙滩而得名。明媚的阳光、连绵白色沙滩,湛蓝透明的海水,浪漫的棕榈林,这里是居住和度假的天堂。

在黄金海岸市,我们租了一艘豪华游艇,船长带我们到了一处内海港湾,这里的内海道被整齐地修成“丰”字形,一条主水道,旁边分出好几条平行水道。两岸的豪宅,有私家码头,码头上停着游艇;有私家停机坪,停着直升机;有私家沙滩,沙粒洁白耀眼。据说国际影星妮可·基德曼还有中国影星成龙在这里都有私邸。

随后,我们去了内港的入海口。在崖边散步时发现了很多类似路标的东西,驻足细看,原来是一块块救援指示牌。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地势较高,崖壁陡峭,下面就是南太平洋,每年来这里自杀的人非常多,不得已,当地政府在这里树了很多牌子劝导轻生者,又组建直升机救援队,快艇救援队等专业救援力量。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无忧无虑的生活背后,是失去生活目标的无价值感。这些自杀劝导牌让我想起米兰·昆德拉的一本书——《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书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当一个人没有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动力和意义感。怪不得导游说,这里抑郁症的发病率非常高,自杀者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这么说来,每每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块巨石,一个个需要奋力拼搏的目标,何尝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呢。

亲历过国内外不同生活状态的人都比较认可一句话,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而国内则是“好脏好乱好快活”。

导游众生相与难舍的中国梦

这趟旅行,全程接触了5个导游,全是华人。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从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中国人在澳洲的生存状态。第一个导游是北京人,一头花白的头发和不算太老的面孔显得不太相称。一问才知道,他今年43岁,因为多年来一直准备移民,连孩子也没敢要。去年过来之后,把妻子也办了过来,现在妻子专心在家准备要孩子,他在外打工挣钱。问及他的感受,他说很满足,目前最想的是要个孩子。

第二个导游是台湾人,20出头很帅气的小伙子,态度谦恭,充满活力。我们在大堡礁的行程由他安排。聊天中才知道,在澳洲,如果一个人在某个行当站住脚,就会将家乡及亲近的人不断地引来。

这个男孩在台湾毕业后,做了游学生。所谓游学生就是趁年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呆上三五个月,感觉好了,也许三两年,呆腻了再去下一个地方。现在,他在这儿已经呆了半年多,依旧喜欢这里,还要呆多久,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第三个导游50出头,已经移民20多年了,说到国内的情况,他颇有些愤愤不平。当初他出来前,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出来的时候,所有同事、同学、朋友,无不羡慕非常。结果20年过去了,他的生活状态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而国内的那些旧相识,却财富地位急增。“想当初都跟我屁股后混的小孩儿们,现在哪个手里都是几百上千万的,以前我回去都围着我转,现在回去约都约不出来人,每个人都在忙。”

他远在澳洲也能强烈地感受到这20年来国内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他一路特别强调澳洲这里好那里好,尽情嘲笑国内的自然环境和拥挤的人流,但他的失意、落寞和嫉妒,却也是无法掩饰的。

第四个导游将近30的小伙子,精明能干,说话办事极为老到。一问才知道他是个标准的留学生,十六七岁就被父母送出国,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读书,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澳洲工作,到现在已经出国十几年了。现在他父母趁春节过来看望他,顺便劝他回家。他却说也没想过要在这里定居,说的时候,眼中留露出一丝的茫然。

第五个导游是唯一的女孩子,在澳洲读完大学,毕业后留在这里有两年了。她觉得这里生活挺好。女孩儿的一个亲戚在澳洲开了个饭店,她带我们去吃饭的时候,俨然是半个主人,忙里忙外,看那架势,是决心要在这里扎根了。

旅行快一周的时候,有一天凌晨突然醒来。望着天花板,无论澳洲如何好,我还是无比怀念那个常常大雾,差点让我赶不上飞机的西安。那种游离于母体之外的不安定感,是我如此地思念家乡的主要原因,即便它有那么多的缺点和不足。

旅行终于结束了,经过十几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终于返回西安。下了飞机,迎面是熟悉的气息,心终于落了地。我知道,不管以后人在哪里,而我,也只能属于这里。

猜你喜欢
澳洲人澳洲导游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享誉海内外的澳洲奶酪
澳洲动物
An Aussie takes a dive
“典型澳洲人”形象出炉:38岁女性,有房有车
A Glance at Woolworths and Coles
Who discovered Australia?谁发现了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