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玲(青海省大通县水务局,青海西宁 810100)
当前我国灌区管理的模式之我见
刘秀玲
(青海省大通县水务局,青海西宁 810100)
灌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生活和生产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发展,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暴露出来。文章就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国外灌区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浅要论述了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改革途径。希望能为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灌区管理 管理模式 改革
灌区管理模式是农业生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一旦管理模式出现问题,农业生活生产受到的影响将会无形增大。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现阶段的灌区管理模式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针对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和探究,寻找一套符合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改革途径是实现我国灌区管理长远发展所必须的。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于农业水利的发展都是相当大的。上世纪末,在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全国实现了5000多万bm2的有效灌溉,灌溉水量高达4400亿m2。灌区管理取得了超越性的进步,但是,我国灌区管理模式单一,灌区设备落后,修缮资金短缺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大灌区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
2.1欧美地区灌区管理的模式
在诸如希腊、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典型欧洲国家,小农户相当多。大部分农户的土地不足3平方公里,规模较小。所以,大型灌区的建设也就较少。例如,在法国农户农场范围以外的水利灌溉设施归属政府建设,而范围内的则由农户自己进行建设。法国政府会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针对归属农户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监管。而政府建设的灌区灌溉设施则交还给用水者(包括生活用水、城市用水等)
反观美国的灌区管理模式。大部分美国地区灌区的建设需要由用水者发起,政府借款进行建设。政府债务还清之前的资产归政府,肃清之后交还用水者。而交还于用水者之后整个灌区的管理则由用水者组成相应的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和运营是一种非盈利性质的。
2.2亚洲地区灌区管理的模式
大部分亚洲地区的灌区管理模式都较为统一。如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家大多都有着“政府注资修建—建成收费—费用不足—维护不足”的不良管理模式。也有诸如泰国等地区的在实施用水无偿。但是,类似无偿用水的灌区管理也只是在小范围进行。而诸如日本韩国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管理模式上效仿了欧美国家进行,农民负担的较少。
我国农业耕地总面积大、农民数量众多。因此,我国灌区的管理应当寻找一套符合我国人多地广、人均用水资源少等特征的改革途径。
3.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当前我国灌区管理模式应当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即根据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的理念构建企业经营模式针对灌区工程运行、税费征收以及水资源调配等进行管理。同时,以村或者乡为单位建立用水协会,实施基层管理体系。其次,针对以往权责不清和政事不分、投入机制不完善等管理模式进行改善,加大认识改革,不断降低成本,进而实现农民负担的减轻,实现全民参与的灌区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一旦摒弃以往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实施科学配水、合理调配和计量用水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逐渐让管理机构成为灌区管理主体。最为重要的是,灌区管理模式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管理能够依法办事、依法治水,走法制化灌区管理道路。
3.2加强用水者协会的参与
现阶段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改革重点和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关键在于加强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这就要求灌区管理过程中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作为突破口,构建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在整个灌区管理模式中实现分级管理、分水源管理、分渠道管理等。管理人员的相关费用都统一从灌区管理收入的水费当中支出。而就田间工程的管理则交于用水者协会进行管理,确保用水能够分配到付,实现水费收取和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使得广大农户和用水者能够及时得到灌溉用水,让灌区的所有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科学合理进行了分配。而且,灌区的渠道、灌区设施、田间工程等也得到了更为良好的维护。同时,灌区用户直接进行灌溉管理实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权责更为明确、监督更为民主、浪费更加缩小。
3.3构建新型水价激励机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灌区管理中农业灌溉的水费收取标准较低,很难达到供水成本。而供水价格又是调节用水资源和用水需求的重要杠杆。所以,灌区管理过程中应针对灌溉作物面积、灌溉时间、灌溉量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水费核定奠定基础。这样,灌区管理就能够将供水成本和适当利润的总和当做灌区管理的合理水价。
针对我国大部分灌区管理模式的情况来看,应当在水价改革的基础之上根据“定额基本水价、超额水价累计、限价协商浮动和到户收取水费”的模式进行水价激励制度的构建。构建新型水价激励机制不仅仅是灌区水价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灌区总体管理模式发展和改革的必然选择。
3.4增强政府投入
政府投入是灌区管理模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政府的投入能够确保灌区相关配套设施和灌溉设备的更新改造能够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大型国有灌区已经不能适应灌溉要求,折损现象相当严重。所以,灌区管理应当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尽量确保政府预算和宏观调控能够将灌区配套建设资金和改造资金纳入。其次,针对节水实验和灌区防洪的资金也应当积极争取。另一方面,灌区管理凭借着其抗旱防洪等公益性任务应当获取政府相应的资金补偿。所以,各项损耗费用也应当加大投入。
就上文欧美地区的和亚洲地区灌区管理模式的借鉴来看,我国可以结合起自身发展情况实施一种“政府投资、农民投劳”的水利投资模式,实现灌区管理投资的多元化。
灌区管理不仅要有好的体制,更需要好的机制。国外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灌区模式中能够借鉴和参考的是我国灌区管理模式中亟待进行运用的。所以,我国灌区管理模式的变革应该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不断借鉴和参考国外模式,深化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灌区经济的稳健发展。
[1]高鑫,李雪松.国外灌区管理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8,08:98-101.
[2]陈玲,黄介生.灌区管理模型与GIS的集成及应用[J].灌溉排水学报,2003,03:29-32.
[3]杜学梅.国内外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10,1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