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卫涛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的这句话,吸引了全球的旅行者飞越千山万水来探访巴德岗。2015年4月25日,8.1级的大地震突袭尼泊尔,朝圣者之城、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巴德岗永远消失在这个历史定格中,让人们的错过成了永恒。
4月27日,我和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南方都市报的两位文字记者一起乘机飞赴加德满都,开始9天采访行程。
到了临时住处,我匆忙将行李放下,和向导前往进城途经的一处坍塌神庙。这座神庙的名字叫“考末查寺”,庙内的主塔已经在地震中完全坍塌,神像、铁钟、神兽等散落四处。神庙的看护者名叫Ban du,一位70岁的老人。我们走进神庙时,他正拿着着扫帚吃力地清扫坍塌下来的碎石块。面对我们的询问,老人对这场灾难的描述显得非常平静。神庙旁的房子就是他的家,地震时,他正行走在离神庙不远的空旷处。突来的剧烈震动让他摔倒在地,周围的一切都在晃动,烟雾弥漫。烟尘散去,Ban du爬起来,却惊恐地看到神庙的主塔成了一堆废墟,很多文物被埋或者散落。他说,天灾让他无能为力,而今能做的,便是继续看护这座神庙。
为了拍摄加德满都市内坍塌古迹的场景,我和华侨志愿者姚良林5月2日驱车来到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意为皇宫广场,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三个古城各有一个杜巴广场,是当年三个王国的王宫广场。
加德满都市内没有太高的建筑,广场西侧的一家7层宾馆,算是一个较高的机位,视野也比较开阔,整个杜巴广场尽收眼底。19岁的拉姆是这家旅馆的服务员。我们拍摄时,他正在宾馆门口看着救援人员清理坍塌的古迹残块。姚良林问他是否可以去旅馆顶楼拍摄时,拉姆点头同意。地震后老板回了乡下,只留下他看店。
在楼上,我们看到广场上的大型机器正在清理坍塌古迹的建筑垃圾,士兵们带着口罩整理着古迹中被震落的木头。在拉姆的手机中,有不少古迹照片,包括玛珠庙、加萨满达庙,纳拉扬毗湿奴庙、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都已经在地震中倒塌。他耐心地打开每张神庙的照片,一张张地举起来,对着坍塌神庙的位置,神情哀伤地说:“地震推倒了它们,再也看不到了。”
拍摄结束时,拉姆让我打开手机蓝牙功能,要把地震前他拍摄的杜巴广场古迹照片传送给我,让我记住它们曾经的美。杜巴广场古迹的毁灭,对他造成很大心理创伤,这些古建筑曾经存在于他的生活和生命中,那些完整的样子,如今只能保存在他的记忆中。
5月12日,尼泊尔遭受二次地震打击。生活在加德满都的华侨扎西卓玛在微信里绝望地说:“目前,地震已经造成78人死亡,上次受损的古迹基本全部倒塌!”
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加德满都以“寺庙之城”和“露天博物馆”闻名于世,尼泊尔历代王朝在这里修建了数目众多的宫殿、庙宇、宝塔、殿堂和寺院等建筑,在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凡是有民众聚居的地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庙宇、宝塔,其中不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地震后,尼泊尔国家考古局统计,在第一次地震中完全损毁或是受损严重的文化遗址约100处,其中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分别有35处、28处和25处遗址被毁。在加德满都,有14处重点古建筑被彻底摧毁,其中12处为世界文化遗产,很多文物面临流失的危险。损毁的古迹可能很难恢复原状,尼泊尔世界遗产的复建工作将是一个时间无法确定的中长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