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龙,杨 波,燕 歌,张 友,王 瑞
(1.中海石油(中国)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 300452;2.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南堡35-2稠油油田油品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王飞龙1,杨 波1,燕 歌1,张 友1,王 瑞2
(1.中海石油(中国)天津分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塘沽 300452;2.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南堡35-2稠油油田开发的深入,油品性质在平面上、纵向上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对增产措施的选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找出造成这种变化的控制因素,在总结油品性质分布特征基础上,通过饱和烃色谱、族组分、地层水等分析,建立了油品性质与埋藏深度、油水界面、断层活动性、油气充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堡35-2油田A区油品受影响因素多、整体表现为油品性质变化较大,B区仅受边界断层和油源充注影响、油品性质整体变化不大。最后给出了油田油品性质的分布规律。
南堡35-2油田;稠油黏度;色谱分析;油品性质
南堡35-2油田位于渤海湾中部的石臼坨凸起的西部,面积约50 km2,西南距塘沽约110 km,所处海域水深约12 m(图1)。南堡35-2油田于2005年投产,是渤海海域最早投产的稠油油田,也是渤海油田开发以来原油黏度最大的油田,原油地下黏度为519~828 mPa·s[1]。南堡35-2油田分为A、B两区(图2)。该油田古近系主要为一套陆相砾岩、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厚度1 000~1 400 m,自下而上划分为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明化镇组又划分为上、下两段,其中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是本区主要含油层系[2]。
图1 南堡35-2油田位置
图2 南堡35-2油田平面分布图
南堡35-2油田油品性质主要表现为在平面上、纵向上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原油黏度整体随着埋深增加而变小,见图3。
图3 原油黏度与深度关系
南堡35-2油田A区油质整体要比B区轻。A区油品变化较大,黏度为200~3 500 mPa·s,原油黏度和密度较为离散; B区油质整体较重,黏度基本在1 500~3 500 mPa·s之间,原油黏度和密度较为集中,整体随非烃类含量增大而增大(图4)。
图4 南堡35-2油田原油密度、黏度与非烃类关系
南堡35-2油田油品性质变差的主因是原油的生物降解[3-4]及其伴随的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程度是影响油品性质的控制因素。
3.1 埋深变浅使油品变差
随着油层的埋深增加,油品受生物降解程度逐渐减弱[4],从南堡35-2油田原油饱和烃色谱看,浅层原油色谱基线抬升且轻组分损失,遭受生物降解程度大,黏度也更大(图5)。这与浅层储层更接近地表、携氧量更高、更有利生物降解有关。
3.2 油水界面使油品变差
南堡35-2油田油水界面处原油整体受生物降解程度高。地层水携氧量高有助于生物降解,同时,水洗作用可以带走部分轻组分特别是芳烃轻组分,进一步稠化原油。
图5 南堡35-2油田原油饱和烃色谱
南堡35-2油田与辽河曙光油田曙一区油藏模式有一定相似性,都是在油水界面处形成沥青包壳。
3.3 断层活动使油品变差
断层发育是使生物降解复杂化的最重要因素,即断层发育是油品性质变化复杂化的最重要因素。断层活动性越强,油藏的封闭性越差,相应地层水的矿化度越低,低矿化度反映地层水与地表水交流多,加大生物降解,进而使油品性质变差。南堡35-2油田B区边界大断层活动性最强,A区小断层发育,但整体活动性较弱(图2)。从南堡35-2油田地层水分析表明:B区地层水矿化度较低,为1 477 mg/L;A区南部矿化度中等,为3 394 mg/L;A区北部矿化度较高,为4 855 mg/L。油品性质与矿化度相关性较强,B区原油物性最差、A区北部次之、A区南部最好。
3.4 原油充注使油品变好
原油充注并不能减弱生物降解程度,但可以不断补充稀油,从而稀释已经遭受降解的原油,进而降低原油物性。从原油饱和烃色谱上可以看出,南堡35-2油田原油二次充注特征明显[4](图5),而油藏的充注方向是从南到北,而实际上,无论B区还是A区,油品性质都是从南到北逐渐变差(图2)。
根据上述控制油品性质变化的四大因素,将南堡35-2油田A、B区根据油品性质进行区带划分:B区因断层发育情况简单,只发育边界大断层,因此,油品性质变化相对较弱;A区断层发育复杂,发育了大量小断层,因此,油品性质整体变化较大。
A区以油品黏度1 000 mPa·s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南部因断层复杂黏度分布范围为100~1 000 mPa·s,北部黏度基本为1 000~2 000 mPa·s,最高25 00 mPa·s。B区以2 000 mPa·s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南部黏度最低至1 500 mPa·s以下,北部黏度基本为2 000~3 000 mPa·s,最高黏度可达4 000 mPa·s以上,见图6。
图6 南堡35-2油田B区黏度分区
(1)南堡35-2油田油品物性纵向和横向剧烈变化,与埋深大小、油水界面、断层活动、原油充注关系密切,埋深越小、离油水界面越近、断层活动性越强、离油源越远,油品性质越差。
(2)南堡35-2油田A区油品受影响因素多,因此整体表现为油品性质变化较大;B区仅受边界断层和油源充注影响,因此油品性质整体变化不大。
[1] 黄颖辉,刘东,张风义.南堡35-2南区特稠油油田弱凝胶提高采收率探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2):122-124.
[2] 杨玉卿,田洪,孟 杰,等.渤海湾中部南堡35-2地区新第三系河流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1,4(3):77-84.
[3] Peters K E,Moldowan J M.Effects of source,thermal maturity,and biodegrad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isomerization of homohopanes in petroleum[J].Organic geochemistry,1991,17(1):47-61.
[4] 彼得斯,莫尔多万.生物标记化合物指南——古代沉积物和石油中分子化石的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79-156.
[5] 郭永华,周心怀,李建平,等.渤海海域新近系稠油油藏原油特征及形成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3):375-380.
编辑:李金华
1673-8217(2015)02-0095-003
2014-10-21
王飞龙,工程师,硕士,1981年生,200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目前从事地化成藏专业研究工作。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气田地质特征”(2011ZX05023-006-002)资助。
TE1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