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全国统筹后,各省市养老金将有一个全国财政的调配。未来,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可能考虑降低,但个人缴费费率调整可能性不大。另外,养老金转移也会变得更加方便。
人社部近日表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将在年内出台。那么,在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出台后,全国各省的养老金将有望汇到一个大盘子中,对我国人员养老金的各项待遇会造成哪些影响?
讨论六年仍无结果
据报道,国家相关部委一直在推进全国基础养老金统筹方案,但进度比较缓慢。
从2010年提出着手研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至争取今年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金统筹方案讨论已六年。
有专家认为,统筹层次太低是目前社保制度一切弊病的根源。
事实上,从养老保险收支情况看,各地差异巨大,全国统筹已迫在眉睫。记者从人社部得到的数据显示,2014年,养老保险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上述8个省市的基金收入就占到总收入的52.7%。支出超過1000亿元的有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7省市的基金支出占到总支出的44.7%。
从基金结余情况看亦是如此。截至2014年底,广东省累计结余达到5128亿元,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结余也超过或接近2000亿元。但贵州、吉林、天津等15个地区的结余均不及500亿元。2014年养老保险的可支付月数也极不平衡,广东、北京分别为50和30个月,但黑龙江、天津、陕西、吉林4个省市和新疆兵团的可支付月数均不到10个月。
全国统筹阻力何在
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必然会出现用东部盈余的养老金来弥补处于亏空状态的中西部地区,这将引发东部地区的不满,对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形成阻力。
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也持有相似观点。首先,由于养老金管理的层级很低,现金流收入与支出及其核算主要发生在县市级政府,真实资产也沉淀在这一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只有账簿,而不掌握基金;其次,由于统筹层次太低,各级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都有出资的义务,这就说明事权和财权是分散的,即资产的实际保管权在地方,但名义上的决策权却在中央,“夹”在中间的省级政府向中央政府负责。
“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各级政府都拥有养老保险的财权,但事权则与之不完全匹配。”郑秉文认为,地方政府虽然只有基金的“保管权”,没有决策权,但久而久之,基金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利益,并且越来越固化。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则表示,中央与地方都要负担新的责任——中央应该负责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养老金的预算、政策、技术等;地方政府应该依法负责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双方应该拧成一股绳”。
统筹后对个人有何影响
那么,养老金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待遇是否会受影响?据了解,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缴费基数不同,造成不同地区的人缴费金额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养老金全国统筹形成后,各地养老金待遇还会执行原计算基数和计算方式,反映到每个人的养老金待遇上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并不会因为基金全国统筹了,待遇也会一刀切。
缴费费率是否会降低?此前,人社部曾表示,我国五种基本保险的缴费费率偏高,未来将逐渐下调,目前已下调了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失业保险费率。全国统筹后,各省市养老金将有一个全国财政的调配。未来,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可能考虑降低,但个人缴费费率调整可能性不大。
是否会继续养老金“十二连涨”?养老金的“十一连涨”已给部分基金并不充裕的省份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在实现了养老金全国统筹后,养老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基金汇入大盘子,或将对养老金有压力的省份在养老金调整时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撑。国家曾表示要逐渐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差距,有了统筹保障,增加了未来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实现连涨的可能性。
另外,在全国统筹实现后,养老金转移就会变得更容易,毕竟基金都汇入大盘子,省去了转移的手续。
(《经济参考报》2015.7.28、凤凰财经 2015.7.28、《辽沈晚报》201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