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建筑装饰艺术探究①

2015-07-01 23:45魏艳萍徐永义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古民居王家大院

□□ 魏艳萍,徐永义

(1.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装饰装修

山西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建筑装饰艺术探究①

□□ 魏艳萍1,徐永义2

(1.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山西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建筑装饰是山西民居建筑装饰的典型性代表,其中既蕴含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而又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内涵。通过对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的色彩装饰和雕刻装饰的研究,分析了王氏家族古民居建筑装饰独特的艺术特色,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元素与现代建筑装饰的传承与融合问题进行了思考。

民居;王家大院;民居装饰;色彩;雕刻;地域文化

引言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绵山脚下灵石县城东12 km处的静升镇。作为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王家大院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其建筑规模宏大,建筑形制特异,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5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m2以上。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 078间,面积8万m2。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灵石王家大院被人们誉为“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以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同时兼具北方民居建筑装饰的特色,处处体现着本土建筑语言和地域文化。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山西古民居在华夏民居建筑装饰中的鲜明特色。本文将从建筑色彩装饰和建筑雕刻装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王家大院的建筑色彩装饰

王家大院古民居具有北方建筑的沉稳厚重、低调质朴,一幢幢老宅旧屋的色彩变化丰富,既统一和谐,又个性鲜明,以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复杂的群体结构,不论建筑规模大小,都体现出色彩统一这一明显的特点。

1.1 建筑群呈青灰色基调

王家大院古民居的装饰深受儒家的中庸和平静思想的影响,有合适的宜人尺度,强调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这些都可以从“中”的延伸意义找到根源。在色彩上,建筑外部大多是青砖墙瓦砌筑,宅院内外铺砌青石板路,整体呈现出的是一种青灰色基调。这种青灰色近似于无,包含了所有的颜色,又衬托了所有的颜色。分析这种青灰色基调的成因,首先是因为这种灰色基调契合了中国的审美意识,即强调静观。在静观的、顿悟式的审美活动中去想象物质本来的色彩,尤其是处于黄土高原腹地,这种青灰色与黄土色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又使得青灰与土黄在纯度对比上取得了合适的协调效果。其次,强大的封建政治等级制度影响了建筑的色彩取向,统治阶层对建筑规模、形制及色彩都有严格的规定,违制获罪者历代皆有,由此使得古代民居有限的可选颜色范围进一步缩小。因而在皇权严控下的建筑,建筑色彩只能是采用自然界最直接的产物,低调朴拙而幽雅。第三,黄土高原就地取材,青砖的烧制工艺较为简便,这也是王家建筑群大量使用青砖的原因,如图1所示。

图1 青砖的大量使用

1.2 建筑木作细部色彩衬托

为了避免视觉上的单调,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柱梁、门窗、隔断、木雕多采用醒目的颜色,以黑色、红色和绿色为主,其中红色和绿色是建筑彩绘的主导色彩。在王家大院的所有彩绘部分,红绿色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几乎遍及每处院落。红绿对比在色彩体系中是最为强烈的对比关系,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具特色的色彩手法,色彩绚丽生动,极具生命力。但红绿的对比为色彩补色对比,属于色彩的最强对比,若应用不当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因此,为了使红绿的对比达到稳定的效果,王家大院建筑木作通常以蓝、金、银、黄色为辅,在外柱及梁枋部位施以黑色,以使得强烈的补色达到平衡。同时王家大院建筑群采用红与绿的对比手法大胆、醒目,这些醒目的色彩在套色基调的衬托下,既鲜明夺目,又融合统一,体现出民居沉稳平静的气质。此外,王家大院古民居色彩与建筑所处的环境色彩相融合,在色彩搭配上取得了均衡、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使建筑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如图2所示。

图2 丰富的色彩搭配

2 王家大院的建筑雕刻装饰

中国民居建筑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建筑雕饰方面,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山西静升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雕饰,在材质、雕刻技艺、题材等方面对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既有对当时山西人民生活气息的记载,又对传统建筑雕饰进行了创新发展。通过聚焦这些建筑局部雕刻,可以全面地了解山西的本土文化。这其中被称为传统雕刻艺术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在王家大院古民居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2.1 石雕艺术

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的石雕雕刻涉及几乎所有石质的建筑部位,如墙基石、门垫板、石狮子、门墩、柱础石等,其材质主要以青石为主,质地坚硬而细腻,经历无数的风雨侵蚀仍栩栩如生。高家崖和红门堡每处院落的石雕几乎件件都是精品,小型的建筑石雕采用整石雕刻而成,为了保证石雕的整体效果,即使大型石雕也尽量选用整块石材,只有个别的地方采用分件雕刻后再拼接组合而成。在我国其他地方的石雕题材大多因受石材材质的限制,不如木雕和砖雕复杂,主要以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为主。但是,山西静升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的石雕,却突破了人和材料的制约,以精湛而娴熟的技艺,生动表现出动植物、博古纹样、山水等形象,尤为突出的是将人物故事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在众多的民居建筑中十分少有。

2.1.1 石狮子

王家大院民居宅院外两侧置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其中体型高大的石狮子主要置于堡门和等级较高的大院门外,如图3所示。其他院门处的石狮子则体型较小,其中圆雕形的小石狮子状如小孩的拳头。这些石狮子无论体型大小,均一反怒目威严的常态,表情温顺可爱、笑容可掬,姿态也表现出活泼逗人的形态。王家大院的石狮子除了堡门和等级较高的大院门处独立设立外,其余大多不独立存在,而是附设在门两边的门枕石上,把门枕石当作基座,石雕狮子蹲在座上,与大门和谐相配。有的大门是石鼓形的门墩,在圆鼓上也雕着一只小狮,或只雕出一个狮子头,也同样起到守护大门的象征性作用,如图4所示。

图3 堡门处的石狮子

2.1.2 石雕门墩艺术

门墩与石狮子一样,也是石雕中重要的雕刻部位。王家大院民宅门墩最常见的有扁鼓形、圆鼓形、方鼓形和长立柱形门墩,鼓形门墩象征击鼓通报来客之意,长立柱形石礅以箱子形象征文人、财宝,所以书香门第和商贾宅院都设置箱形石礅。抱鼓石表面多刻有很多精美的图案,它们借助动植物、寓言、几何图案,表达人们希望富贵、兴旺的心愿。王家大院门墩主要用门枕石,枕石宽厚平整,即使简单的枕石都会精心雕凿,如图5和图6所示。

图4 门枕石上的石狮子

图5 长立柱形门墩

图6 门枕石

2.1.3 柱础石艺术

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中柱础造型的形制、雕刻、内容非常丰富,有的简洁大方,不加雕饰;有的造型组合复杂,层次多样;无论何种造型,或线雕或浮雕或透雕,其图案崇尚繁缛富丽。柱础造型丰富多姿,主要有须弥座型、瓶型、鼓形、方鼓形、瓜型、香几型、鼓与方桌组合型等;柱础的装饰纹样和图案也多姿多彩,即使是单一的造型,也会精心雕饰。凝瑞居有一款柱础由4层结构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六边形板鼓、供桌、须弥座和磐石座。六边形板鼓上下雕有整齐有序的鼓钉,棱角处倒角刻线处理,巧妙地规避了棱角线易被碰磕损毁的现象。板鼓下的供桌仿青铜鼎的意象,上铺以缠枝文锦袱锦,以阴线刻处理手法,精致细腻;供桌的结构完整,牙板上饰以拐子龙,桌腿饰以回纹,桌腿间的空间又以团福祥云装饰,尽管体积较小,雕刻仍然一丝不苟,形态活灵活现;供桌也是等级较高的束腰型,虎腿型桌腿饰以如意纹,束腰处雕有草龙;供桌腿间的空间剔地呈麻点状机理,与整体打磨光洁的质地形成对比,丰富了视觉效果。最下层的磐石座,以线刻方回纹装饰,简洁大方,寓意深刻(见图7)。

图7 凝瑞居柱础石

2.2 砖雕艺术

王家大院古民居砖雕可以说是建筑群的三雕中面积最大、最有地域特色的一部分,它依据建筑需要和表现内容,采用立体雕、阴线雕、半浮雕,还有透雕的手法。雕刻内容无论是花卉草木还是动物形象,都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各种角色呼之欲出。使用青砖的外立面,多集中于山墙、屋脊、门罩、影壁、墀头、照壁、斗拱等部位。王家大院的砖雕很重视大效果的处理,虚实相间,极富立体感,在青灰色的墙体衬托下,显得古朴典雅。每个雕饰注重写实,形象逼真,特别是在阳光的掩映下,装饰效果更为细腻,层次丰富。其代表作有凝瑞居的狮子滚绣球等,如图8所示。

图8 狮子滚绣球砖雕

2.2.1 屋脊和瓦当雕饰

王家大院古民居的屋脊构件较为程式化。一般屋脊的两翼均是传统的鸱吻,鸱吻头向两侧东向西向,线条流畅柔和。大部分房屋的屋脊装有兽头,一般为“五脊六兽”。“五脊六兽”就是两正脊兽加四垂脊兽,正脊兽安放在正脊的两端,垂脊兽安放在4根垂脊上。

屋脊的筒瓦装饰一般采用体现四季卷草纹二方连续图案,秩序感强,统一有序。在宅主人级别较高的屋脊,则使用立体雕饰的牡丹造型,形态多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瓦头也是屋顶装饰的一部分,挑出于墙体,也称沟头滴水,以免雨水淋湿墙面,起美化和保护建筑的作用。瓦头图案有的房屋采用统一的猫头形图案,有的瓦头的猫头图案又呈现不同的样式,其神态呈微笑状。滴水瓦当图案一般雕花草等传统吉祥图案,有求神祈福、吉祥如意的寓意,如图9所示。

图9 屋脊瓦头

2.2.2 影壁雕饰

王家大院的影壁雕饰是其整体建筑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的全部采用砖雕,有的砖石结合,还有的砖石木组合,尤以砖雕为主。其造型或简洁大方,或富丽繁复,各尽异彩。图案内容崇尚富贵子孙,多是花草图案和造型简单的圆形方形连续纹样图案。影壁壁心砖雕多刻“狮子滚绣球”、“祥云瑞日麒麟”、

“鹿鹤同春”等吉祥纹样。如敦厚宅的照壁,垫层使用条石,整体采用砖造,基座为束腰型,装饰较少,转角处仿竹节造型,花牙子对称中线位置为香炉型,两侧为一对草龙对称图案,半立体雕刻,线条流畅,形象自然生动。照壁壁心为狮子滚绣球图案,壁心四角以祥云花卉图案装饰,两只狮子恰当地处于圆形内,头尾相接,共捧绣球,神态活泼,抬头注视大门方向,上部空隙处又巧妙地嵌入一只可爱的小狮子,大小三只狮子之间通过一条飘带填充了空白处,使构图饱满,飘带的纤细柔软与狮子刚健的形象形成了有效的对比效果,画面刚柔相济。此外,小狮子的出现,又增加了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意蕴,如图10所示。

图10 敦厚宅的照壁

照壁的上端为庑殿顶仿木结构,5组斗拱之间形成4个拱眼壁,以高浮雕形式装饰道家人物故事,内容反映丘处机应诏出征途中的形象和石室山烂柯的故事。中间人物及马的形象均聚焦于照壁的中轴线方向,两侧人物组图一隐一明的构图也聚焦于中轴线方向,与壁心的狮子遥相呼应,组成紧凑的视觉构图效果,体现出匠师的高超艺术造诣,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敦厚宅的照壁上端的高浮雕

2.2.3 拱眼壁雕饰

王家大院砖雕拱眼壁是仿木结构斗拱间的拱眼壁,主要在照壁上。高家崖和红门堡的照壁基本上为砖质材料,拱眼壁的雕饰以拱眼空间为基本型,所表现的内容又有千差万别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主要表现的依然是吉祥富贵、多子多福、神仙故事、历史人物等传统内容。

拱眼壁的基本造型适应斗拱间的空间特点,上下平行,上窄下宽,为梯形状,以圆弧曲线围合外形,内以梯形进行适当的纹样处理,表现内容各有差别。

图12 石室山烂柯

如烂柯山的传说,故事讲的是晋代一有名的打柴樵夫在山上打柴时,在一处松树影印的石屋内见有二位老翁对弈,就走上前观二老翁的棋艺,一局还未下完,扭头一看斧头柄已经烂掉,回到家才发现家人都已不认识,原来已隔两代,柯即斧头的木柄,烂柯山由此得名,成为道教传说中的“洞天福地”。这样类型的题材,在王家大院不时地出现,传达出宅主人的清静之意。

2.2.4 墀头雕饰

墀头作为古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在王家大院更是装饰的重要部位,雕刻内容有玉兔灵芝、禄星、绣墩、燕山教子、福、禄、寿、喜、牡丹花卉、神话人物等。有的墀头采用单独的圆形或方形适宜纹样,有的采用圆形与方形结合的适宜纹样,每幢院落的墀头内容又互不相同,大多根据院落的地位和长幼秩序区分。

2.3 木雕艺术

王家大院古民居的建筑木雕与徽州建筑木雕的复杂细腻南北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中华建筑文化的命脉,在题材方面既有复杂的人物故事内容,也有几何纹、福禄寿喜、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手法上讲究繁简对比,或对称,或均衡,有传统的图案样式,也有当时画家们提倡的以画作雕的新手法。主要是浮雕、线雕和镂空雕风格上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有的比较粗犷、平民化,有的细腻丰富、多样,均具亲和力。对结构物件的美化加工,有的是采用纯雕饰的部件,还有些是雕与画一体。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作为建筑构件的小木作雕刻,雕刻部位主要集中在垂花门、隔断、翼拱、雀替和门窗上。

2.3.1 挂落的木雕艺术

挂落是传统建筑中额枋下的一种构件,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也可由细小的木条搭接而成,用作装饰或同时划分空间。挂落在建筑中常为装饰的重点,常做透雕或彩绘。在建筑外廊中,挂落与栏杆从外立面上看位于同一层面,并且纹样相近,有着上下呼应的装饰作用。而从建筑中向外观望,则在屋檐、地面和廊柱组成的景物图框中,挂落有如装饰花边,使图画空阔的上部产生了变化,出现了层次,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王家大院的挂落以其独特完美的图形和雕刻技艺,为观赏者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其中挂落部位的装饰是王家大院的一个特点。挂落部位的雕刻题材与宅主人的期望和理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花卉鸟雀、或卷草龙凤、或人物,有时还会反映历史情结;工艺主要为半雕、镂空雕等。

王家大院民居凝瑞居的表现莲花童子的挂落,整体以一组莲花形象组成,花头一仰一俯,呈二方连续样式,花头之间以缠枝花叶相连,透出极为优美的律动效果。精细的雕刻手法不落俗套,花、叶、茎精密相关,花头部位构图饱满,半立体雕刻和线刻交替反复、层次细腻,茎与叶的部位留出足够的底,使挂落的图形展现出完美的节奏韵律感。该挂落用隐喻的手法通过莲花、莲子的形象表达了宅主人的期盼,中央位置为子抱桂,两侧依次为子抱莲、子抱笙,巧妙地寓意连生贵子的美好愿望。

2.3.2 窗棂的木雕艺术

王家大院的窗棂是其重点装饰的部位之一,其结构首先是满足粘贴窗户纸或安装玻璃的要求。窗棂的分割除有传统的方格、回文格、万字格、柳条形外,还有当时具有创新意义的绘画表现手法,其雕饰内容多为岁寒三友、子孙万代、福寿绵长一类民俗中常用的吉祥图案组合。

王家大院桂馨书院正房的窗户是在窑洞型的洞口中镶入窗棂门和窗,中间的门头正中上方的窗棂即是应用绘画手法雕刻的三星高照窗棂,窗棂呈竖向长方形,由两部分组成,上方长条口内饰以三环、祥云扣装饰,下部为主要雕刻区,构图为3段,上部以牡丹树和桂树为背景,中部为福禄寿三星形象,下部为山石仙桥。代表福、禄、寿的三星人物形象占据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人物中间高两侧低,组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图样式,中间的福星人物为正面,手执如意;左侧为寿星,以四分之三右向角度塑造形象,右手执杖,左手捧一桃子,下方争夺桃子的小孩形象巧妙地连接在两个人物形象之间,既使人物的关系形成联系,又在结构上更为稳定;右侧的禄星形象为四分之三左向角度塑造,这样人物的布局就有效地集中于中部的人物形象上,视觉效果紧凑;福禄寿三星形象和山石仙桥以整体线刻手法处理,浑然一体,形成视觉的焦点;作为背景的牡丹树、桂树和祥云,则以透雕的线性特征为主,二者形成疏密有致的对比,如图13所示。

图13 桂馨书院窗棂木雕

2.3.3 翼拱的木雕艺术

翼拱是古建筑斗拱的变化形,它不具备原始斗拱的结构作用,主要起装饰的作用,因形状如斗拱得名。

王家大院的翼拱大多为镂空雕刻,外形如鸟翼凌空飞翔,栩栩如生,成为王家大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表现内容上有四季花卉翼拱、文玩清供翼拱、瓶鼎彝尊翼拱等,在外形上有方形、曲线形和任意形等。翼拱的左右形态以对称形为主,有的形态对称但内容有别;雕刻手法大多为镂空雕刻,并施以彩绘,所反映的内容有花卉、琴棋书画、器皿等。镂空的雕刻使得翼拱如鸟翼展翅飞翔(见图14),将厚重的砖瓦建筑衬托得仿佛人间仙境,使人联想翩翩。

图14 翼拱

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木雕涉及面广,除在梁架上做的雕刻较少外,在建筑的转折环节、连接部位、突出部位的雕刻均极为丰富,如翼拱、挂落、帘架、垂花门、窗棂等,采用浮雕、镂空雕、线雕等技艺,而且题材丰富,如花草鸟雀、祥禽瑞兽、纹样、历史故事、神仙传说等,从现存的建筑来看,大多施以彩色,颜色斑斓。

3 传统“三雕”装饰元素对当下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的启发

创造当下的风格,形成新的中式风格,是当今建筑装饰设计师的历史责任。现代建筑装饰所追求的抽象性和个性表现,如果离开对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元素的借鉴,就会失去应有的根基。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表象性和表意性很强,作为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只有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探索,把握传统装饰纹样的构图样式、造型处理手法的精髓,总结出其设计的规律,然后通过合理的抽象和归纳,设计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样式,并有效地运用到现代建筑的内外装饰上,才能创造出富有中华文化个性的现代中式风格建筑样式。

在建筑装饰设计的过程中,把王家大院古民居传统装饰元素及其所蕴含和传达的美好理念运用到设计中,特别是民居住宅建筑及当今新农村住宅的建设中,将是人们特别期待的。

当下的建筑室内外建筑师的设计,不是简单地把传统元素照搬到现代建筑中,而是必须通过分析总结以王家大院为代表的民居装饰元素,包括装饰色彩、雕刻造型、图案题材等,研究分析出这些装饰元素的外表形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然后通过对这些元素符号的设计,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加以合理表现,一方面可以使传统纹样焕发出新时期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图案简化成抽象的几何图形作为新的设计要素,通过这样的创新来传承和表现在这些传统元素符号背后的思想观念、美学观念、生活习俗等。

4 结语

王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是明清时期山西晋中地区相对繁荣时期文化孕育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民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她所蕴含的深厚的炎黄传人的人文精神,整体上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在细节上的雕刻、绚丽的色彩又体现了晋中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山西人民豪放直率的性格以及丰富细腻的心理品质,也表达了黄土地上人民的幸福观和吉祥观。作为文化遗产,它应该得到很好的继承和保护;作为传统装饰元素,它应该合理地与现代材料、技术、审美等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式建筑样式,以实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梦想。

[1] 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 介子平.雕刻王家大院[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3.

[3] 仇晓风.三晋古民居建筑新论[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4]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编辑 盛晋生)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rt of Ancient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Wang’s Courtyard in Shanxi

WEI Yan-ping1,XU Yong-yi2

(1.Shanxi Architectural College,Taiyuan,Shanxi,030006,China;2.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Shanxi,030006,China)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of the ancient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group of Wang’s Courtyard in JingSheng town,Lingshi County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Shanxi,containing both the rich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and the distinct local cultural connotation.This paper researches its coloring decoration and carving decoration,analyzes its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and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decorative elements with the modern ones.

residence;Wang’s Courtyard;residential decoration;color;carving;local culture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041024-3)。

1009-9441(2015)05-0033-06

TU 241.5;TU 238

A

魏艳萍(1963-),女,山西太原人,教授,硕士,1987年7月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15-09-17

猜你喜欢
古民居王家大院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王家新的诗
“幸福大院”可以有
王家湾
轻松一阅
轻松一阅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