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菲 王洪军 陶润成
(辽宁科技大学 高温材料与镁资源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书菲 王洪军 陶润成
(辽宁科技大学 高温材料与镁资源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寻求其对大学生党员思政政治教育的价值。通过对党的宗旨、信念的长期性、党的理论政策来源和实效性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重在知行统一,重视社会实践。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解决现阶段学生党建中出现的问题,又可以使马列主义教育在学生党员中大众化、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意识形态形式存在的文化积累,它是由特殊的经济形式、政治结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因为它不仅以经典制度和典籍的形式存在着,而是已内化为一种文化心理和品格,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以多种主体形式存在着,如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伦理规范、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保持和发扬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工作,就必须借鉴一切行之有效的因素。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已成为高校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可见,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特别是党员群体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向民族传统文化寻求思想资源,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2.1 从党的宗旨和灵魂方面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树立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奉献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达到最终统一。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实践模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无论是文人志士还是达官贵人都秉承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在多元文化思想冲击的今天,大学生党员应该在古人这种注重内省、强调修身思想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学习传统文化中为理想不懈追求的执著精神,更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2.2 从信念的稳定性、长期性看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理性信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学生党员更是在不断地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寻求一种终身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更需要有一种长久以来拥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力量守护内心。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大地肥沃的土壤中,它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可归纳为12个方面:天人和谐、道法自然、以民为本、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这12个方面的核心理念就如同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既使我们保持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性,数千年来,又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激励中华民族继往开来。
2.3 将传统文化与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基础,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些思想的形成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从这一层面说,传统文化也成为党的理论和政策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但同时也是一种外来文化,任何一种外来文化都必须植根于本土文化中,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未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新时期我党的历史使命,又是每一个大学生党员理应肩负的责任。而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在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所以必须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2.4 从传统文化入手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
从实效性看,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传统文化部分的教育,可操作性强,易于接受。一是普及范围广,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到处可以寻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便于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二是根深蒂固,易于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童蒙养正”的教育,足以“养护党性”,即使是小孩子学习的《弟子规》、《三字经》当中都有许多相关内容。“物虽小,勿私藏;己有能,勿自私”。教育人克服自私自利之心;“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号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典籍中,党的精神无处不在熠熠闪光。
3.1 党员教育时间的有限性
在发展党员和党员培养的过程中,各高校对党员教育的时间比较固定和集中,主要是入党前集中培训,对于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和管理,则以学习中央重大会议、文献精神为主。党的许多文献资料在初读的时候,比较难懂,大学生党员普遍年龄小,经历单一,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党的宗旨、党的历史、个人的入党理想认识并不深入。
3.2 党员教育形式的单一性
大学生党员群体教育主要依靠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组织,方式主要是通过集中讨论学习的形式。这种教育方式对整天埋头于书本,几乎没有任何社会阅历和经验的大学生来讲,针对性不强,而形式性有余,导致支部活动缺乏生机,对党员没有吸引力。很多支部的党员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触及党员学生的思想深处。
3.3 党员教育资源的有限性
一个是从培训主体方面看,师资力量主要是学校从事相关工作的政工干部。师资力量有限,此外这些同志本身工作压力繁重,在给学生进行培训时,又需要大量时间准备培训教案,且不能将培训常规化进行。
另一个从培训内容方面看,传统的入党培训教材、党史培训内容虽必不可少,但缺乏吸引力。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学、历史、地理等相关方面知识融合进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会大大增强党员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可以解决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传统文化教育覆盖面广,操作性强,融入大学生群体的一言一行、一思一看之中,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开展。高校可以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解决党员教育时间有限、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自古以来既讲究自我的能动性,又是一种实践主义哲学,强调人的主观性和知行统一,重视社会实践。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有着相通之处。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的话语就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毛泽东的《实践论》到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提升到纲领性的高度,都能看到典型的中华文化的智慧。
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要想触及灵魂,要想彻底地把大学生党员塑造成马克思主义者,就要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普遍性和认可性。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既可以是内容,又可以是手段。普通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为先”,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特殊之处则重在党性培养,放眼今天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的课题。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最终内化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解决在大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1]王保庆,李屏南.传统文化与党的思想建设[J].北方论丛,2002,(5).
[2]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
[3]王玉德.中国传统文化新编[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
[4][美]克莱德·克拉克洪.行为理论中的价值和价值取向一界定和分类方面的探索[J].国外社会学,1992,(2):3.
[5]李冰封.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5):22.
[6]张国宏.试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皖西学院学报,2001,(11):63.
[7]戴少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今日科苑,2007,(22):199.
[8]阮小蕾.传统文化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教书育人,2005,(11):40.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课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DJ2014-C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