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商业模式研究

2015-06-30 01:43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陈元伟张婷丁娅萍李颖袁广辉郝胜勇
卫星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数据服务卫星电子商务

● 文|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陈元伟 张婷 丁娅萍 李颖 袁广辉 郝胜勇

新型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商业模式研究

● 文|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陈元伟 张婷 丁娅萍 李颖 袁广辉 郝胜勇

一、概述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卫星遥感数据产品质量已经不是影响运营企业竞争的唯一因素,商业模式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影响越来越大。纵观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已将遥感卫星事业进行商业化运作,研究并采用适用的商业模式,收益显著。我国遥感卫星数据服务商业化运营起步较晚,缺少成功的商业化模式,我国还没有形成商业化卫星遥感商业机制,要想在国外各大卫星遥感运营商已经瓜分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研究借鉴成功的商业模式,研究面向用户,面向市场的卫星遥感服务能力和商业模式。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持续升温,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渠道,电子商务已经蔓延至各个领域,并促进了许多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网络作为企业营销及销售的新渠道之一,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还可以扩大销售渠道。随着企业及个人用户对电子商务认知及应用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企业愿意利用电子商务来开拓销售渠道,通过网络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卫星遥感数据服务领域也出现了提供遥感数据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卫星遥感数据和服务。这种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卫星遥感数据服务模式潜力巨大,发展迅速,已经引起卫星遥感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关注。

本文针对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型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探索适用于今后发展卫星遥感数据服务新的途径,为了应对卫星遥感数据服务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制定正确的战略、采用正确的策略成功进入遥感卫星数据服务领域提供借鉴。

二、 创新业务模式分析

业务模式主要是指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提供商、ISP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整个产业生态环境中的位置、互相的关系。基于电子商务的卫星遥感数据商务化运营服务的业务模式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传统模式,遥感卫星运营企业建立网站直接向外提供数据产品;另一种是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平台进行的商务活动,例如,影像超市、遥感集市、中国联通沃图-影像商城、图享受等电子商务平台网站。本节分析基于电子商务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业务模式。

1.遥感数据运营服务产业链

从事卫星遥感数据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企业一般具有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代理背景和多年卫星遥感数据加工和服务能力。客户通过网站查找所需数据产品,客户完成支付后,直接从网站下载数据产品(在线选货、线下支付、在线供货等)。或者申请网站支持的其他数据加工等服务,由运营商提供服务。这类网站还支持其他卫星遥感数据运营商可与遥感用户进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2B)活动,如发布和查询供求信息,与潜在客户/供应商进行在线交流和商务洽谈等,并通过网站进行遥感数据产品或增值服务交易,见图1。

图1 电子商务产业链组成

对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的模式,它的服务群体通常是企业,服务两端分别是卫星遥感数据采购群体和卫星遥感数据运营商。通过互联网,为其服务群体提供产品、服务及信息。同时具有卫星数据代理权的电商,还具备提供数据处理和加工能力,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服务,见表1。

表1 电子商务产业链各环节企业

2.核心业务分析

遥感卫星数据运营主要业务除了卫星遥感数据销售、卫星遥感数据加工服务、卫星遥感数据编程服务、卫星遥感数据接收服务和数据加工软件服务外,还增加了产品及服务广告、服务检索、在线交易与支付等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特色业务。

卫星遥感数据销售、卫星遥感数据加工服务、卫星遥感数据编程服务是卫星遥感领域的传统业务,占90%的收入比例。卫星遥感数据销售是指用户通过网站选择已归档数据产品,由于不同行业用户对卫星遥感数据使用不同特性,对于归档的、初步处理后的数据产品需求虽然数量上在增长,但在整个业务中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卫星遥感数据加工服务是运营商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定制产品,由于卫星遥感应用的需求快速增长,面对不同需要的数据产品定制服务的业务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卫星遥感数据编程服务是根据用户需要控制卫星获取用户关注特定区域数据服务。一方面,由于在轨卫星数量不断增加,遥感数据的获取面积和更新频度快速提高,归档数据已经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此类服务收费较高,抑制了部分用户需求。此类业务的需求变化不大。

卫星遥感数据接收服务近年发展较快。世界上较成功的遥感卫星商业运营公司如SPOT图像公司和DigitalGlobe公司等,大多自己建设卫星图像地面接收站。但部分企业为降低建设成本不再建设地面接收站,或为提高卫星数据的效率和数量,通过购买地面站经营者接收卫星数据服务来接收卫星数据。尤其挪威和瑞典等国充分利用极地的地理位置优势,建设数据接收站网提供各类民用卫星数据的接收分发服务。我国卫星遥感发展过程中,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部分企业(如测绘中心)已经开始考虑通过购买卫星数据接收服务。

产品及服务广告、服务检索、在线交易与支付服务带有明显电子商务特点。虽然此类业务在整个业务所占比例不高,但随着这种基于电子商务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机制的发展,其业务量将快速提高。

三、基于电子商务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研究

1.盈利模式分析

由于从事基于电子商务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的运营商同时具备卫星遥感数据代理商身份,不单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同时对外销售数据,提供数据加工服务。因此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于四个方面:数据加工服务收费、数据销售分成、广告会员注册费用、广告收费。

1)通过数据加工服务收费是卫星遥感数据产品/服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以国内现有主要从事卫星遥感数据产品/服务运营商的四维世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统计数据,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

2)通过卫星遥感数据销售分成是卫星遥感数据产品/服务运营商的第二大收入来源,约占总收入的20%以上。

3)会员收费和广告收费,由于卫星遥感数据服务领域的特性,用户群体有限,卫星遥感数据/供应商占有资源。尤其目前基于电子商务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业务刚刚起步,通过会员注册收费和广告收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明显。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采用了电子商务手段作为运营商依托互联网进行卫星遥感数据的运营服务,但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传统的数据销售和数据加工服务。

2. 顾客关系分析

建立在商业服务基础上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其顾客或客户群主要面向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其次是面向个人。国家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或业务职权范围,购买卫星遥感数据和信息,辅助决策,提高其决策效率或劳动生产率,减少开支和不必要的现场勘查成本。从消费意愿上来讲,消费主体是有意愿参与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的产业链条中,进而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深入。

3.竞争关系分析

(1)竞争对手

主要竞争对手来源于两个方面:地球影像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卫星遥感影像产品及服务代理商和大型互联网企业。

1)地球影像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卫星遥感影像产品及服务代理商

地球影像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和卫星遥感影像产品及服务代理商具有卫星遥感数据源。了解卫星遥感数据服务领域的业务特点,具有卫星遥感数据服务能力,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服务。因此从事卫星遥感数据和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具备其他企业不具备的优势。目前从事卫星遥感数据网络数据服务的主要企业都有卫星遥感行业背景。

2)大型互联网企业

大型互联网企业具有卫星遥感数据运营服务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营销队伍和经验,资金雄厚。例如百度等公司已经开始进军卫星遥感领域。

(2)竞争策略

1)数据源的竞争。谁掌握数据源,谁就占领了市场先机。因此企业通过在全球挖掘卫星遥感数据资源手段,来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例如四维世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就是由中国四维测绘集团有限公司、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从而拥有了QuickBird、WorldView-1和WorldView-2,GeoEye-1等卫星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

2)数据服务能力的竞争。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的特殊性要求企业能够提供面向具体应用的服务。卫星遥感服务已经从遥感数据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运营企业的服务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以中科遥感集团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合发布的遥感集市为代表,不但提供卫星遥感数据,还支持产品定制服务。用户可以使用网站上的定制服务,根据需要将影像数据加工成需要的产品。

四、发展趋势

1.商业应用需求将成为主流市场需求

商业应用需求将逐步代替社会公益需求,成为主流市场需求。

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用的遥感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充分挖掘遥感数据信息并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

卫星对地观测服务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主要收入仍源于光学/雷达卫星图像数据的销售。在未来10年以及更长时间范围内,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取决于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增值服务产业,形成各种信息产品,应用于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农业发展/植被覆盖状态、卫星测绘和导航地图,以及交通运输等。

卫星对地观测产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一方面,以美国数字全球公司为代表的传统商业运营商不断地调整其收入结构,通过拓展多元化的用户结构扩大来自商业用户的收入比例,以减小对于政府用户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以行星实验室公司和Skybox公司为代表的新兴运营商正在探索新型的商业模式,通过无需规划成像指令和视频成像等新的成像概念打破传统运营商对于卫星对地观测市场的垄断,从而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此外,美、欧政府计划“放松”卫星图像数据销售的分辨率限制也将为卫星对地观测产业的新的发展带来机遇。

2.星地一体化协同技术及业务发展

(1)逐渐形成以星带地、以地促星,星地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卫星和载荷研制与应用的联系,从应用出设计载荷各项指标,以应用为导向的星地系统综合论证,使遥感影像数据更能满足应用需求。

基于应用需求设计卫星总体规划,而不是盲目的设计与发射卫星,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天基规划可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提高卫星发射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以卫星技术的发展促进需求应用的提升,如视频成像技术的发展带动相关应用的发展。最终,这种以地带星、以星促地的发展模式促进整个星地信息系统螺旋式上升发展,为国防及国民经济和行业应用做贡献。

(2)健全的星地一体化全链路仿真分析系统

以应用为牵引,识别成像过程中误差产生和传递规律,实现全链路仿真分析、指标分配、误差溯源设计和体系优化,建立天地一体系统遥感成像模型和参数评价体系,支撑卫星项目论证、星地系统研制、在轨优化、应用模式改进,增强星地系统的整体设计能力,提升遥感图像质量,为区域规模应用提供前提保障。尤其是面向区域规模化应用的需求,研究天地一体化系统探测成像过程中误差产生和传递规律,识别卫星平台、有效载荷、传输链路和空间环境中影响目标信息退化的核心要素及作用机理,可以使遥感影像更贴近用户需求,甚至可以认为是用户间接参与了卫星、载荷的设计工作。

从全系统角度对卫星平台、载荷、地面处理等各环节指标分配的合理性给出明确的评价,从全局最优角度对系统指标确定给出可行的优化建议。针对高分辨率卫星成像,对卫星平台在轨微振动和空间环境变化对成像质量的作用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对遥感在轨成像参数(在轨颤振参数、大气实时监测参数、星上定标参数等)进行全面、精确、细致的监测与处理,从而达到满足更高的图像性能需求的目标。

(3)注重多元卫星系统顶层架构与规划

星地一体化包括星地、星间一体化内容,除了统筹规划星地系统外,还应该注重多元卫星系统顶层架构与规划。目前国内在轨卫星近百颗,预计“十三五”末将超过二百颗,涵盖通信、导航、遥感、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为更加高效和集约化地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在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方面发挥出空间系统的优势和作用,需从卫星体系的应用效能出发,优化多元卫星系统架构,科学规划空间体系,构建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体系环境,满足当前和未来我国空间异构、多元卫星组成的复杂巨系统的规划、设计、分析和应用需要。

3.卫星应用业务创新发展

(1)呈现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发展趋势

商业市场需要对地观测卫星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幅宽。在技术进步和应用需求的牵引下,卫星地面分辨率不断提高,优于0.5m的商业卫星不断出现,幅宽也在不断的加大,且一改过去几个航天强国垄断的局面。

时间分辨率越高,意味着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越强,国际商业遥感公司已经达到一天一次甚至多次重访。

(2)星座组网趋势明显

星座组网是国际商业遥感巨头普遍采取的运作方式。通过星座组网运行,商业运营公司获得更大的数据获取能力和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3)雷达等观测手段需求不断增大

雷达卫星发展迅速,卫星运行方式从单星向卫星编队或星座方式发展。多颗卫星进行编队飞行或组成星座,提高成像重访周期和覆盖范围,实现更高的系统可靠性。通过市场的不断培育,也将驱动热红外、高光谱等技术的发展。

(4)应用产品从传统图像产品向视频产品扩展

长期以来,卫星商业遥感公司向用户提供的卫星数据产品一直是不同类型的图像产品或数字高程模型产品。天空盒子成像公司发射可以提供1m级视频的业务型卫星Skysat-1卫星,不仅标志着卫星视频拍摄技术从技术验证向业务应用过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卫星商业遥感公司的产品类型。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陆续推出卫星视频产品。与图像相比,视频可提供目标凝视能力,实现对目标的动态变化跟踪,具备大幅提高客户决策准确性的潜力。可以预见,卫星视频将成为未来商业遥感市场的主流产品方向,为用户提供目标凝视能力。

(5)商业化遥感主要依托于高分、高性能成像技术及产品

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展主要受国家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在政策支持、市场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下,美国商业遥感公司结合政府和军方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高敏捷性、高数据率等方面的要求,研制了功能、性能先进的新型遥感卫星系统。

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如DigitalGlobe、GeoEye公司等之所以能够快速获取满足自身要求的遥感卫星,其根本是航天基础工业、元器件、部组件、各类单机产品设备的日益成熟,产品开发标准的统一和接口的规范化。先进的设计、分析理论和工具,先进的实验方法,为遥感卫星的快速设计、开发、继承、测试提供了保障。

4.卫星遥感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基于电子商务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是实现卫星遥感商业化运营的一个开始,随着我国卫星遥感数据应用领域扩大,卫星遥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的支撑的网络服务环境逐步趋向规范和完善,基于电子商务的卫星遥感服务业务种类将向多元化发展,既要面向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又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能够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和多样化的服务,才能适应不同卫星遥感应用行业的企业运营需要。

数据源向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方向发展,遥感应用需求不断往广度与深度方向发展, 对遥感数据的质量与特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应用部门如国土、城乡规划等需要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来满足行业应用需求、环境监测等部门也需要高光谱数据来有效地提取地物信息,国产卫星如CBERS-02B卫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较高。环境一号HJ-1A上携带高光谱传感器, 这些高质量的遥感数据为行业部门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为遥感信息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是未来遥感产业应用的技术趋势。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向自动化、多星多传感器联合处理方向发展。纵观国内外对地观测和遥感卫星发展与世界各国遥感卫星发射计划,功能性专题小卫星及专题小卫星群星座已经成为遥感卫星的发展趋势。我国计划到2020年,将建成空天地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的大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未来10年,我国将研制发射10 余颗遥感卫星,形成高、中、低分辨率并举,光学和微波相结合的对地观测数据体系。如此多的遥感数据处理依靠人工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要求;随着卫星测控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将由以地面控制点为核心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向定量化几何成像模型、无控制点数据处理方向发展,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同时,多星、多传感器的在轨运行,也必将推动数据融合、数据同化与联合数据处理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多时相、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协同反演与智能信息提取成为卫星遥感应用的核心支撑技术。随着卫星遥感应用的深化,不同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光谱波段、不同传感器类型数据的联合协同反演与智能信息提取,在变化临测、参数反演、定量遥感、目标识别、信息提取等卫星遥感的核心应用中将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智能信息提取主要包括基于知识发现的遥感信息提取。基于符号知识的逻辑推理遥感信息提取、小波变换与遥感信息智能化提取。基于知识发现的遥感专题信息提取是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的发展趋势之所在。基本内容包括知识的发现、应用知识建立提取模型,利用遥感数据和模型提取遥感专题信息。基于符号知识的逻辑推理遥感分类方法是在传统基于地学分异规律的分类方法基础上,通过对地学知识进行符号化表达和形式化逻辑推理的过程,来实现信息的判别, 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地反映地学分布规律。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小波分析理论为遥感影像的高效压缩提供了契机。由多尺度分析、时频分析、金字塔算法等发展起来的小波分析理论已经成为了图像压缩、处理和分析最有用的工具。

5.基于电子商务的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将快速发展

卫星遥感应用将与各个行业和政府电子政务业务紧密结合,融入到政府管理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作流程中去,成为经常性业务应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先进、实用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础上,为满足业务化运行的需要,要求持续提供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包括标准化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和高级遥感信息产品。

卫星遥感数据产品销售行业负责在卫星遥感数据供应商和数据应用客户之间架起交易桥梁,对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无疑也是商业卫星遥感产业今后的一大发展趋势,遥感数据和服务通过互联网的进行交易和产品分发,便于用户能方便地寻找和检索所需的准确数据、信息和服务。在满足行业客户快捷方便的在线沟通、在线订购以及更低的价格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五、我国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存在问题及后续发展建议

1.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遥感卫星正处于科研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型转变,以国外卫星数据为主向以国内卫星数据为主转变的历史关键阶段。卫星遥感产业发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和挑战:

(1)卫星遥感产业顶层规划不足

目前我国的卫星遥感产业规划主要侧重于卫星的研发与制造管理,业务卫星的发展机制不清,管理模式不明,民用遥感卫星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特别是随着卫星遥感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大,不同用户部门均在分头制定各自的业务卫星发展规划,各规划之间交叉重叠,无法实现有机衔接和统筹协调。卫星研制主要针对行业用户,气象卫星制定了长远规划并得到了国家的批复,首先迈入了业务化运行阶段。但陆地、海洋、环境、减灾等观测卫星由于缺乏稳定支持,面临着业务断档的局面,致使国内用户经常处于无自主卫星数据可用的境地,只能靠采购国外商业卫星数据开展业务运行,庞大的卫星遥感数据市场基本被国外各大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垄断。

(2)国产卫星遥感数据质量整体不如国外

资源一号02C、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卫星的发射和在轨稳定运行,推动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分辨率真正迈入了米级时代,但图像数据在图像质量、光谱分辨率、定位精度等性能指标方面均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使用时需要依赖地面控制数据进行修正,存在使用成本高、时间效率低等问题。单就空间分辨率而言,国外商用遥感卫星可见光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已达到0.41m,而我国只达到2.1m。同时,我国现有的卫星遥感观测手段主要以全色和多光谱观测为主,激光、物理场探测等先进观测手段还不完备,尚未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全球观测能力。

(3)缺乏明确的卫星遥感数据使用政策

一方面,我国自主的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雷达、高光谱遥感数据严重缺乏,只能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的遥感政策框架下购买商业遥感卫星数据,这对保障我国国家信息安全、实施“走出去”战略构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制定与商业卫星遥感能力的授权与运行相关政策和法规,大量自主的卫星遥感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共享。

(4)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水平不高

卫星遥感产业的发展要靠应用技术的推动,与国际卫星遥感应用市场相比,我国的遥感卫星试验多应用少、技术不够成熟、用户不够广泛、未形成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遥感成像机理与定量化反演技术较为落后,业务系统没有形成对遥感数据的批量化应用能力,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遥感数据缺少连续性和一致性,新的数据源和技术与现有应用系统的嵌入应用不足,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导航和物联网技术融合方面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5)卫星遥感应用产业缺乏市场效益推动

国外卫星遥感用户除国土、农业、林业等直接利用遥感数据及增值产品开展业务的部门外,还包括保险、金融、互联网服务等跨领域行业。卫星遥感信息能够为上述非传统遥感行业的商业行为提供辅助决策、满足用户在信息时代的感知体验需求。国内卫星遥感应用目前停留在行业主用户的内部设计和实施层次,对主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需求分析和研究不足,应用外延少,对金融、保险、互联网、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不够,限制了卫星遥感数据效益的发挥。

2.对策及建议

(1)加快《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

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该规划着眼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需求,着眼于提升卫星技术手段与能力,提高卫星系统应用效能,促进地面与应用系统协调发展,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首部规划,是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重大政策的体现,对于推动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建议尽快推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立项实施工作,并在立项研制过程中建立卫星和地面应用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提前开展地面应用系统论证工作。

(2)建立国家级协同研究平台,提升卫星数据质量

卫星遥感产业链涉及卫星平台与载荷研制、卫星发射、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处理、增值产品生产等技术领域,需要建设国家级的协同研究平台,开展天地一体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制定天地一体化的研制标准和规范。建议国家科学技术部加大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开展遥感成像机理与定量化反演、遥感数据高精度处理、信息融合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地面数据处理单位和卫星研制部门联合研制一体化的数据处理软件,满足用户对数据产品质量的需求。

(3)制定国家级卫星遥感数据使用和推广法规,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明确国家级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在遥感卫星规划、研制、数据应用、数据分发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促进卫星遥感产业的发展,提升在国际遥感领域的竞争力。成立国家数据中心,统筹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采购、管理与分发,同等数据质量下,优先购买国产卫星遥感数据。

(4)加强技术创新研究,提高卫星应用水平

通过国家科学技术部在“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自然科学基金等渠道的支持,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非传统遥感应用和交叉领域开展应用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与引导,进行遥感卫星在各行业的示范应用和推广。

(5)鼓励央企和民间资本进入全球商用遥感卫星运营市场,提升竞争力

鉴于卫星遥感数据具有的巨大市场价值,以及我国在全球市场中市场份额过低的现状,国家应积极支持和鼓励航天类央企和民间资本投入到遥感卫星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商业运营中。政府提供初期配套资金,通过公平、公正、自由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支持卫星应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条件成熟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将我国航天制造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推广到第三世界国家。同时,按照中央提出的“寓军于民”的原则,借鉴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验,鼓励军方向商业公司订购卫星数据产品和服务。

(6)推动建立数据获取与服务技术创新联盟

通过市场需求牵引和国家科技投入导向,聚集国内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设备研发与数据服务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构建卫星遥感技术自主创新体系与基地,形成强强联合的卫星遥感信息产业链,推动我国卫星遥感产业的快速、有序的大规模发展。通过制定系列卫星遥感产业的技术规范与标准;构建覆盖全球、分布式的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联合体系,形成可覆盖全国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创建大型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产品加工与服务中心,形成卫星遥感数据与信息服务的综合体系。具体建议体现在:

1)建立产业联盟组织机构,制定技术创新规划,明确成员单位分工与合作机制,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引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2)制定卫星遥感技术规范与数据产品标准,形成卫星遥感技术体系和运行服务体系,推动我国卫星遥感市场规范化和规模化。

3)建立新型遥感器、测姿定位与稳定平台、飞行控制管理与系统集成、数据处理软件研制基地,形成完整的卫星遥感技术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我国卫星遥感设备研制生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建立覆盖全球的分布式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网络,通过创新服务模式自主获取高精度多类型卫星遥感数据,大幅提高我国卫星遥感数据储备能力。

5)建立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增值产品加工与信息服务中心,增强网格化、自动化、规模化数据产品加工能力,开展多模式高精度卫星遥感信息服务。

6)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打造卫星遥感设备品牌企业和卫星遥感运行服务龙头企业,提高自主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猜你喜欢
数据服务卫星电子商务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miniSAR遥感卫星
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服务建设规范研究
静止卫星派
数据服务依赖图模型及自动组合方法研究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