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园园
摘 要:2011版“课标”在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点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不仅是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课标的要求。所以我们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爱学,乐学。
关键词:识字 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205-01
“主动识字”既是识字的一种良好状态,也是识字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的可贵品质,不靠外力促进而自动去学,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识字,而这一切都需要“兴趣”的培养。法国著名师范教育家茅斯多德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它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一个带着翅膀的天使,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一个个汉字组合起来就是一片梦想的天空,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呢?
1 营造识字氛围,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在平时生活中,孩子无时无刻都在接触汉字,只要做个有心人,可以时时识字,处处识字。在学校里,每个班级和各功能室的名称,
宣传栏,精心绘制的黑板报,多姿多彩的学校活动标语,教学楼上的教风学风标语,让大家在欣赏之余,又记下了不少字。孩子们喜欢发作业本,让他们轮流发作业本,在认识同学姓名的同时又记下了不少汉字。利用孩子喜欢看电视的特点,引导他们在看电视时注意字幕,认识汉字,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金鹰卡通”“智慧树”“喜洋洋与灰太狼”等等,这些从生活里学到的字,过目不忘。除了看电视时认字,还让他们从生活用品、门上对联、节日里收到的短信,都是识字的好机会。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商标,利用街道两边的招牌,广告牌等识字,孩子们认识了“乐天玛特”“商之都”“新华书店”“肯德基”等。让学生从吃的,用的,穿的,从包装盒上学生认识了“奥利奥”、“趣多多”、“酱油”、“味精”、“雕牌”洗衣粉、“舒肤佳肥皂”等一些难认的字。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大街小巷中时时刻刻都和汉字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很难忘记。
2 歌谣识字,乐在其中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利用朗朗上口的歌谣识字,可以提高儿童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中,将一些字编成歌谣:“一变二,二变三,大字加横变成了天。十字加横变成干,早字加横变成旱,火字加横就要灭。口子加横变成日,日字加竖变成田;王子加点变成玉,日加月就是明;大加点就是犬;上小下大尖,不正就是歪;二人从,三人众,二木林,三木森;二口吕,三口品……边读歌谣边将汉字写字黑板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汉字。
3 利用儿歌识字,激发兴趣
利用儿歌的形式,可以巩固识字,有助于学生分辨字形。在教学形近字“哇”、“娃”、“挂”时,编成一首儿歌:“害虫青蛙抓,用手挂起来,妈妈生娃娃,张嘴叫哇哇”。在教学“晴、蜻、清、请”时,编成儿歌“雨过天晴,蜻蜓出来,河水清清,请它喝水。”在教学形近字“燥、躁、澡、噪”时,利用部首,根据部首所代表的不同意义编成:“有口声音太大,有足性情太暴,有水可净身子,有火水分不保”。儿歌通俗易懂,在读儿歌中,记住了枯燥的汉字。
4 利用肢体语言,激发识字兴
利用肢体语言的动作识字,孩子易懂乐学。许多基本笔画都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轻松掌握。如肩膀右端稍稍抬就是“横”,笔直站立就是竖,站直钩脚是“竖钩”,弯腰弓背是“弯钩”,半坐半躺是“卧钩”,两脚叉开是“撇”“捺”,上身直立腿伸平,这种坐姿从侧面看就是一个竖弯钩。在比如教学“看”时,让学生学学孙悟空,学生一做这个动作一目了然,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在教学“人”是,我自己两脚分开一站,就是“人”。在教学“喝”时,带着杯子喝水,学生知道喝水用嘴巴,也就记住“喝”是口子旁。教学“坐”时,让两个学生坐在地上,学生记住了“坐”是两个人坐在地上。通过肢体动作学识字,很好的激发了学习兴趣。
5 在游戏中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在教学中,将写有汉字的各种各样的卡通卡片放入汉字百宝箱中,学生在汉字百宝箱中摸卡片,只要读准卡片上的汉字,卡片就赠送给学生。将一些音近、形近的字放在一起举行绕口令大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比如学生容易混淆“我”和“鹅”的读音,我将“我”和“鹅”编成绕口令让学生读“我是我,鹅是鹅,我不是鹅,鹅不是我,鹅肚饿,我喂鹅,鹅亲我。”在班级经常举办“识字冠军台”,看谁认得字最多;举行“我指你猜”,“摘苹果”等游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6 利用谜语、顺口溜,激发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字形的特点,巧用谜语让学生产生识字兴趣。如教学“奔”时编成谜语:“大年三十还想跑”;“众”:一人更比两人高;“父”:一字有四笔,没横也没直,妈妈猜不着,爸爸笑嘻嘻。比如“告”:一口吃掉牛尾巴。“高”可以编成谜语: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比如“六”可以编成谜语:一点一横,两眼一瞪。“秋”:一边红,一边绿,一边喜雨怕虫,一边怕水喜风。还可以编成顺口溜:街中土,全清除(行);广大的土地,美丽的村子(庄)。学生记住了顺口溜,也就记住了汉字。
“蒙养之时,识字打先”,教师一定要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识字充满情趣,还识字教学以精彩。培养识字兴趣,让学生快乐识字,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汉字带来的快乐和美妙。
参考文献
[1] 冯根水.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郁虹.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三个点”[J].小学教学研究,2010(11).
[3] 荣德明.识字效率的提高[Z].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
[5] 王小红.写字教学“趣”为先[J].小学教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