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面馆 道不尽的面里的世界
吃者,痴者。仅仅一碗面,可长篇大论解读之,亦可日夜坚守钻研之,便可知为何起了一个如此癫狂又形象的店面,而“面痴”二字的称号,也非他莫属,这就是新开张的一家面店老板——高文麒。若想解读面这样小众却不简单的品类,唯有找到一个对面有着深刻研究的人物。
炸酱面
高文麒的店内设置了10种面的单品,几种面分别代表几个典型的做面地区,而每个面则选取当地最传统、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口味,包括北京的炸酱面、江浙的苏式焖肉面、上海的葱烧排骨面、山西的油泼面、台湾的牛肉面等。
因为老板高文麒来自美丽的宝岛台湾,因此他对台湾的面非常熟悉,牛肉面是他最拿手的招牌,而关于牛肉面背后的文化,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之前不要说牛肉面,连牛肉都很少见,当年跟着蒋介石的台湾老兵有四川籍的,抗战时的川军,有一部分人驻扎在高雄,回不了家,所以他们自己试着种辣椒,做辣椒酱、豆瓣酱,然后用这些酱炒牛肉,再用汤下面条吃。最后就变成了一批老兵怀念四川自己的家乡做出的东西,离开部队后他们就摆摊卖面。”台式风味的牛肉面和四川风味有着本质区别,虽然叫台式川味,带有四川菜特有的辣味,但味道却很不一样。
牛肉面
油泼面
制作面条,最关键的有三个部分,面粉、调味料及汤。首先是面粉,追溯到小麦,对于日照程度不同,水土不同,生出来的小麦蛋白的含量、灰分也不同,这些品质可以加谷元粉去调整,但是日照时间长短造成的小麦硬度质量是调不出来的。中国最适合做面条的小麦有三个地区:甘肃河套、河北和河南交接一带,还有一个就是关中。而适合做饼的小麦在山东。另外还有面条加工的技术,看磨成粉的细度。机器有精密度的差别,一颗小麦也就可以磨出多种不同的面粉。用手抓一把面粉,手感质地不同,再细致研究,不同的面粉用同一种水、盐、面粉的比例,同一种饧面的时间到最后做成面条煮出来便可知好坏。通常煮好的面如果呈白色就要丢掉了,最好的面粉煮出来应该是淡黄色带一点透明,这种面条可以放30分钟不变性。但是30分钟之后一返白,颜色变了,口感就跟着变质了。其次说到调料中的酱油。
不同地区会选取当地酱油来制作,否则对味道的影响很大,咸度、甜度、香味都略有不同。“假如所有的菜都用六月鲜烧出来,出来只会是一种味道。酱油是主料,出来的味道会很重,因此若是做台式牛肉面、卤肉饭时,就需要用到台湾酱油。包括做焖肉和葱烧排骨时就要用上海酱油,要突出的是食材的鲜,而油泼面里的辣椒,只有从陕西空运过来的秦椒泼到面上才够香,其他一般的辣椒很难出现这种效果。”总结来说,食材就要从原产地去找,才能恢复它本来的味道。最后关键的一部分就是面里的汤。每种面炖汤的火候都不同,牛肉汤是最费事的,牛大骨熬汤就要熬上4个小时,然后下牛肉还需要2-3.5小时,每天要熬出30碗的量,保证每天都是新鲜的东西。但是老板高文麒提出老汤和新汤都有它各自的特性,老汤没有活力,但回味会比较甘甜,新汤几乎没有回味,但鲜味和冲味是有活力的,全部留老汤做面,香味会减半,因为越加热,辣度越减,所以新汤老汤要兑在一起使用。
高文麒说:“北方人一直认为南方人不太吃面,这个观念是错的,南方人也吃。苏州人可以拿面当早饭,广东人面可以是一天三顿饭,也可以是点心,但是对面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北方人粗犷,面也要求有嚼劲,但南方人却吃不惯。长江三角洲一带,面条有生,略硬,细面但要更硬。中国人吃面越往南面条越硬,不是为了要嚼劲,而是吃出了爽脆的口感,就像广东的竹升面,咔哧咔哧的口感,硬到脆,并不是没有煮熟的缘故,而是煮熟后还是这种口感。到了上海,面条不仅细,中间还有一个针尖般的芯,吃起来也是较为爽口的。之所会产生脆爽的口感,主要是在和面时候加入了鸭蛋黄混合,只用很少的水,大部分通过鸭蛋来调节。为了做出各地面不同的口感,所以通常都是在和面时加些东西,又比如兰州拉面就要下一种叫鹏灰的碱,像武汉的热干面则下食用碱,而台湾有下碱和不下碱两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