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服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5-06-26 09:45刘子洋
中国纤检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质监校服主管部门

刘子洋

校服作为学生这一特定人群穿着的服装,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将从校服的现状及作用入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质量监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生产企业、学校等方面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思考。

校服产品简介

校服,为在校学生统一穿着的制式服装,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中小学统一着装工作以来,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相关部门工作得力,该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实践证明,中小学生统一着装有利于加强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树立优良校风,有利于规范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消除学生贫富心理差异和穿戴上的攀比之风,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营造出社会对学生的保护和关爱氛围。

校服行业概况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中小学统一着装时,社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仍为主体经济,校服生产企业多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企业为勤工俭学性质的集体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服务教育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校服的款式、舒适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原来计划经济形态的集体企业满足不了广大学生、家长对校服提出改进的要求,加之政府简政放权的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逐步放开了对校服生产的垄断,交由市场运作。

校服为制式服装,有别于时装,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各地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致使校服生产企业井喷发展,企业状况参差不齐,从业者有大的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专业服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

校服产品质量状况

由于校服生产从业者的多样性,造成校服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参差不齐,上海“毒校服”事件发生后,各地质监部门加大了对校服产品的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力度,从各地中小学校服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校服产品抽样合格率在80%~90%之间,校服产品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校服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1.政府加强统一调控。目前校服的采购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采购、学校自行采购、代理公司代理采购等多种方式,从监督抽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采购的校服抽样合格率最高。各级政府应主动加强对校服的统一调控,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考虑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校服费用纳入教育经费,对校服实行政府采购,由政府统一把控校服质量。

2.质量监督部门加强质量管理。以往质监部门重视在生产领域的监督抽查,这种方式不可避免地缺乏对产品的抽查覆盖性,上海“毒校服”事件发生后,各地加大了对中小学采购校服的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并发现了相当数量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质监部门应对中小学采购校服,进行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确保在校服发放给学生之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监部门应加强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对生产不合格校服的企业,及时查处,从重处罚,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部门。质监部门应主动对校服生产企业进行行政指导,宣传法律法规和标准,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

3.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校服采购的监督和指导。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视校服质量,规范校服的采购行为。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采购的,应该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公开招标,加大校服质量占评标总分的比例,加强大货验收工作,确保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校服。由学校或代理公司采购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全程监督和指导,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

4.学校规范校服采购行为、加强质量验收。学校应高度重视校服的采购工作,具体负责人员应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校服产品的质量要求,招标时应综合考虑,不能只看价格,大货到校时一定要进行验收,并通知质监部门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

5.探讨将校服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由于校服产品的特殊性质,考虑将校服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这样可以对生产企业进行一次洗牌,保留一批规模大、信用好、管理严的校服生产企业,淘汰一些规模小、信用差、管理松的校服生产企业。这样可以迫使企业注重质量、加强管理、规范生产、合法经营,从源头控制好校服产品的质量。

校服产品涉及生产、销售、消费各个领域,涉及质监、教育等多个部门,只有政府高度重视、统一调控,只有各个部门信息共享、积极配合、共同管理,只有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有效监督,才能保证学生穿上价廉物美、安全舒适的校服。

(作者单位:徐州市纤维检验中心)

猜你喜欢
质监校服主管部门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走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监之路
新常态下多举措实现质监工作新跨越
在实现“三转”中加大质监工作力度
创新质监思路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校服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
林业工作站职能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