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仿真研究——效率与公平的视角

2015-06-26 03:36郑明亮张德升
东岳论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市民化城乡居民山东省

郑明亮,张德升

(潍坊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261061)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也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城镇化。以往的城镇化路径在缺乏有效的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安排下,土地流转进展缓慢,体现农业现代化的规模种养殖业在全国只是个案,留守农民中的行家里手难以施展拳脚。进城农民工又因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用人单位带有歧视性的工资待遇,仅靠出卖劳动力获得的低廉的劳动报酬,而这两方面的收入占到农民整个家庭纯收入的绝大多数。目前,我国平抑收入差距的税收制度不够完善,在体现公平的二次分配调节方面收效甚微,致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效率问题从农业内部挖掘,在保持山东省耕地安全面积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安排、土地流转带来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规模和结构效益。公平问题则通过加大二次分配转移力度和政府承担农民市民化转移成本来体现。一方面在提高农业效率中做大农业GDP,加大农民劳动报酬在GDP分配中的份额;另一方面,为进城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条件,真正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利用收入法计算的GDP、人口、耕地面积及流转量等基本参数方程,根据山东省提出的到2020年的城镇化目标,模拟了基于效率和公平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情况,以期从公平和效率视角对未来城镇化进程做好前瞻性的制度安排。

一、初次分配是影响城乡居民公平收入的基础

(一)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在收入法计算的GDP中,劳动报酬份额是衡量居民初次分配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初次分配是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和关键。龚刚、杨光(2010)研究发现,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报酬存在密切关系,进而推出发展中国家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呈现出正U型曲线规律①龚刚,杨光:《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罗长远、张军(2009)从不同区域的空间布局视角研究了国内31个省份的劳动收入占比情况,发现东部、中西部在这一指标上差异显著②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在对我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原因的研究方面,李稻葵、刘霖林等(2009)研究发现经济结构对劳动份额有直接的影响③李稻葵,刘霖林:《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罗长远、张军(2009),陆铭(2008)研究发现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④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⑤陆铭:《适宜制度、经济增长与发展平衡—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学术月刊》,2008年第6期。。张车伟、张士斌(2010)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发现劳动份额低水平稳定与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类型有关⑥张车伟,张士斌:《中国初次分配格局的变动与问题—以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为视角》,《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5期。。陈本凤、周敏(2011)等则进一步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大体上都是偏向于资本,而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抑制作用⑦陈本凤,周敏:《基于产业视角的劳动收入份额分析》,《财政科学》,2011年第7期。。华生(2011),白重恩、钱震杰(2010)发现劳动报酬降低也与我国的统计口径调整有关⑧华生:《个税起征点过高反会扩大收入差距》,《卓越理财》,2011年第4期。⑨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世界经济》,2010年第12期。。

(二)初次分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影响居民收入研究方面,国内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认为要素分配份额的显著差异化将引起居民收入分配的剧烈波动。李实指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下降,是中国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李益梅、郭罗清(2008)研究发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关键在于农民在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太低。同时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应在培养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消除农民进城的各种制度障碍、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⑩李益梅,郭罗清:《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1期。。史晓红,李志远(2008)认为要实现较为均衡的城乡居民初次分配关键是加大城镇化进程。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化水平滞后,进而提出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⑪史晓红,李志远:《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治本之策》,《经济问题》,2008年第3期。。

二、实现效率亟待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土地制度再安排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拓展了提高农业效率实现的空间。因我国典型的二元结构、固有的人口不落地城镇化制度安排和绝大部分地区缺乏土地流转的平台环境,致使我国绝大部分人均土地面积稀少的地区通过规模化提高农业效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难以实现。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到2008年底,流转的土地面积也只有262.67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仅为2.7%。在国家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思路,规划提出了政府承担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成本的多目标顶层设计。山东省以此制定了区域性新型城镇化目标,提出全省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6%,2020年达到63%,至此,预计全省将新增1200万城镇人口,这一规划为我们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和结构效益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政府要承担巨大的社会转移成本。要实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率硬指标,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核算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基本上是现有城市市民生活水平的年均个人投入与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年均投入之和。张国胜(2009)的研究结果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边际社会成本分别约为10万元与9万元,内陆地区的这一指标为6万元与5万元⑫张国胜:《基于社会成本考虑的农民工市民化:一个转轨中发展大国的视角与政策选择》,《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4期。。申兵(2012)以宁波为例测算了包括就业扶持、权利维护、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等在内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并详细划分了私人成本和政府成本⑬申兵:《“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其分担机制构建—以跨省农民工集中流入地区宁波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1期。。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完成2亿多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市民化,需要支付的社会总成本约5万亿,这一结果是全国的平均数据。中国发展基金会的计算结果是:1个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在年均10万元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根据郑州、重庆、嘉兴、武汉四城统计,依照2010年的物价水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支出约在年均8万元左右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改革》,2011年第5期。。本研究参照山东省城镇居民维持最低消费水平,假设政府对转移农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和享受国家提供的同城镇居民一样的政策补贴和社会福利待遇,满足以上条件下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到2020年大体为人均12万元左右。

(三)农业规模效率的实现要具备土地流转的制度环境。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不仅能够在土地面积上实现规模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且还可以在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阶段,统一利用专业化组织提供的管理和技术,提高农业效率。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少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农地确权,农民拥有土地资源作为生活保障;二是当地具有完善的土地评估和产权交易平台;三是政府对转移农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和享受国家提供的同城镇居民一样的政策补贴和社会福利待遇。实现了以上条件,在农村居民不断减少,农业土地不断流转的过程中,农业的规模化和结构效益才能充分体现。本研究假设转移人口全部来自农村常驻人口,人口转移速度由慢到快,转移农民工全部实现市民化,土地自愿流转,土地流转面积由流转环境决定。

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公平和效率收入分配的SD仿真

(一)山东省人口、土地和GDP关键变量的预测模型

根据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本研究选取2005-2013年作为仿真时间段,预测时间段为2013-2020年。人口预测根据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马尔萨斯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解为:

上式中:p(t)为t年的预期人口数;p(t0)为基年人口数;r为人口年增长率。根据以上方程,利用历史数据,得出山东省的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为:

鉴于山东省耕地面积波动较大和数据资料难以准确获得,本文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法GM(1,1)作为预测的基本方法。具体时间函数为:

求导后还原为:

公式(3)、(4)为GM(1,1)模型灰色预测的基本计算公式。其中GM(1,1)模型中的参数α为发展系数,u为灰色作用量。根据山东省1998-2008年耕地面积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对数列进行了预测模型的拟合,得出如下公式:

山东省经济增长速度和全国有高度的相关性,未来山东省GDP增速的预测,可以参考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2013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7.5%。对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学者有林毅夫和刘世锦,林毅夫(2014)认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保持在8%②林毅夫:《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财经界》,2014年第7期。。刘世锦(2011)研究发现,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经济高增长以后,当人均GDP达到1.1万国际元的时候,经济增长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的幅度大体是在30%到40%。最近二、三年,东南沿海几个经济大省市,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等,以前增长速度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几年反而落到了全国的后面。因为他们都已经达到了人均GDP1.1万国际元,以此,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经济将由10%的高速增长期转到一个中速增长期,大体保持在7%③刘世锦:《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5期。。根据山东在全国的位次,以此确定山东省未来增长速度平均保持在8.5%左右。

在对山东省农业耕地面积规模和结构效益估计中,首先假定在预测期限内实现的1200万新增城镇转移人口为山东辖区内的农村常住人口,对转移对象分不同年度实现转移,以转移人口数、人均耕地面积以及土地流转环境系数(α)的乘积作为山东省实现的土地流转规模,并以此计算土地规模和结构效益。

(二)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模拟和预测结果分析

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据仿真2005-2013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在此基础上,放大时间段到2020年,采取预定的城镇化进程、人口增长率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利用为完成既定的城镇化率需要转移的农村居民人口,设定不同年份劳动力转移人数,并根据山东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预测政府承担社会成本和转移支付能力,以此模拟山东省城镇化目标实现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

1.历史数据模拟分析

为验证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的正确性,选取2005-2013年的历史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了对比,表1选取的指标是收入法GDP中的劳动报酬、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山东省总人口和耕地面积,从模拟结果看,四者拟合误差较小,通过检验。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拟合中,除2008年有一个较大的误差,其余都满足检验要求。

表1 2005-2020年收入法GDP及构成仿真结果

2.基于效率和公平收入的新型城镇化进程预测

利用模拟历史数据已建好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山东省截止到2020年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预测,得到以上关键指标的预测数据(见表2)。从预测结果看,尽管单独二孩政策2014年实施,80-90后主要政策受惠人员受新的思想观念影响,短期内人口增长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截止到2020年,山东省的人口总数达到一亿多,保证粮食产量红线的耕地面积为750.79万公顷,GDP总量达到101847亿元,劳动报酬占比为54%,达到54997.5亿元。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年人均7.3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年人均9.5万元。

表2 新型城镇化进程关键指标预测

从目前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要求看,要达到山东省的城镇化目标,规划期内需要转移的人口为1200万人,这些转移人口需要分散在不同的年份内来完成。根据人均农民工市民化基础建设成本、教育成本、社会保障成本和安住成本,可以计算不同年份农民工转移中政府承担的农民工市民化总成本(图2)。参照2015年前实际转移人数,从2015年至2020年,年均转移人口达200万,年均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达2200万。到2020年,政府承担的转移成本占到初次分配的17%。

假设α为土地流转环境(α≤1),该环境因素影响到土地流转的程度,进而影响到不同时间段内土地的规模和结构效益。根据村庄调查数据,山东省土地单位面积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年纯收入平均为1000元,种植特殊农作物如蔬菜、黄烟等产值较高,黄烟为年亩产2500元左右,大棚蔬菜为纯收入1万元/亩-2万元/亩不等。考虑到规模种植出现的产前交易效益(育种价格谈判力、风险赔付、水电节约成本)、土地集约效益(减少户与户之间的分界面积)、产后的销售成本和销售价格谈判能力等,以诸城舜王街道辖区300户家庭农户土地流转1000亩为调查案例,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和种植结构调整效益增值58.5万元(调查农户流入土地以种植业调整为主,养殖业较少)。大体估计山东省土地流转平均每亩年增收500元。从模拟结果看,在流转环境为0.4时,至2020年,土地流转量为4350.74万亩,规模和结构效益达到217.537亿元。

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效率和公平的视角推进,从模拟结果看,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越来越小,截止到202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接近73302.7元/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接近95009.1元/人,按照目前的城镇化进程,利用公平和效率手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逐渐收敛,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接近1.296。

四、对策和建议

第一,山东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关键是处理好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形成“提升市区、突破镇域、治理乡村”的梯度投资结构。城镇化进程体现在公平方面的政府投资不再仅仅是二次转移支付,更多的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条件。为此,政府要及时出台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化建设,配合使用政府采购、定额补助和凭单等多种政府购买服务的手段,让城镇化投资需求转化为农民工的可支配收入,在农民工增收的过程中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

第二,从政策上解决转移农民工人口不落地问题。目前进城农民工户口不落地的政策,导致农民工非农就业难度增加、就业成本居高不下、同工不同酬的歧视性工资待遇等诸多问题出现。城乡居民显性收入差距已经引起各界的注意,但存在的诸如城里人享受的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政策带来的隐形收入,更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这些政策不调整,使作为常住人口的农民工也难以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有转移意愿的农民也因预期到高昂的生活成本而放弃进城打算,这将严重影响山东省城镇化整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实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极其不利。

第三,完善农户土地承包权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可分离的制度安排。在操作上可以将承包权由承包户永久持有,自主决定使用、收益、转让和处置。承租承包权的经营者除了承包权缴纳地租,还享有土地合约约定下的土地使用、收益、转让和抵押权。同时,为了保护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土地财产权利,要落实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长期不变,最好的办法是实施国家行为的对农民土地的确权、登记和颁证,以提高保护农民土地的法律基础。

第四,城镇化实践中,要做到思想和行动相统一,防止土地流转工作进展缓慢,影响到土地规模化种、养殖业效益的尽快实现。地方政府要在土地资源评估、交易平台、农场主贷款、农产品物流等方面创造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制度环境,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

图1 新型城镇化进程SD仿真流程

图2 农民市民化成本

图3 土地流转的规模和结构效益

图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情况

猜你喜欢
市民化城乡居民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