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震区记事

2015-06-26 11:53:44中国地震局修济刚
城市与减灾 2015年1期
关键词:景谷鲁甸指挥部

中国地震局 修济刚

2014年10月中旬,从云南普洱地震灾区回来,一直在想着这次地震应对过程中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经验。

10月7日21 点49 分,云南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 级地震。这次地震和同等级别的地震相比,伤亡人数很少,有1人死亡、331 人受伤。所以,地震紧急应对处置的过程相对从容,吸取了以往几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处置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检验了政府的应急能力,使得震后救灾行动做得更有序和有效。

这次地震,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处置得当、效率很高,在近两年4次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即2013年4月的四川雅安芦山县7 级地震、2013年7月甘肃定西岷县漳县6.6 级地震、2014年8月云南昭通鲁甸6.5 级地震和这次云南普洱景谷6.6 级地震的应急处置中,都是充分吸收了前几次的经验,使得各个关键环节工作做得主动、周全。地震应急处置,就是要一次比一次做得更主动,考虑得更细致,每次都注意积累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不断地丰富应对案例,从实际案例中增添实用的管理经验。

这次景谷地震应对中,从各级领导的指挥、部署行动中也可看到,应急指挥越来越科学、冷静、讲究实效。回到北京整理一下记录,发现现场的一些实录,很能说明问题,显然这次救灾更为注重效率和科学性。

景谷县极震区永平镇,烈度Ⅷ度区

普洱的市情与灾情

普洱市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面积约4.5 万多平方千米,是云南省内面积最大的市,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普洱市有几大支柱产业,包括普洱茶、咖啡、石斛等,另外有丰富的森林、水电和矿产资源。经济上普洱市在云南还是中下水平,属于欠发达地区,10 个县里有8 个贫困县,但这次地震重灾区景谷县的经济条件较山区还好些。

和云南省地震局的同志以及普洱市人大主任丁艳波等讨论这次地震人员死伤较少的原因,初步认为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是普洱的房屋结构相对较好,比鲁甸好得多。这边多是傣族、彝族传统民居,以土木砖木为主,穿斗木的结构,有一定的抗震作用。在极震区,农民房子的屋架没倒,有歪斜,但土坯墙倒得很多,都是朝外倒,压着人的情况较少。而鲁甸农民的房屋是土坯“墙抬梁”,地震后基本倒塌损毁。二是普洱的地质条件好于鲁甸,地表都是岩石,比较坚硬,植被丰茂,地震引起的滑坡滚石不多。鲁甸地震地质条件破碎,滑坡导致的坍塌、滚石随处可见,这也是鲁甸地震人员伤亡多的一个原因。三是地形特点,普洱山区山势比较缓,农民大多集中生活在坝子里,山上也有居民点,但都在相对平缓的地方。鲁甸县都是高山深谷,居民点许多都在坡度很大的山上,地震时边坡的放大效应很强。还有就是人口密度差别很大,普洱地区每平方千米才40 多人,是云南省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分之一,而昭通鲁甸县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千米达250 多人,是云南省平均人口密度的两倍。

2014年云南的地震比较多,已经发生较大的地震有三次了,有5月30日盈江6.1 级地震,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和这次10月7日景谷6.6 级地震。盈江和景谷死亡人少,鲁甸伤亡较重。

景谷县灾区许多房子都是这种“穿斗木”结构,震后未倒,墙塌了

芒费村震害

说说属地管理与统一指挥

10月8日中午,我们从普洱市赶往景谷,途中在宁洱县与赶回普洱的李纪恒省长见面。

李省长在7日晚上9 点49 分地震发生后,立即从昆明乘飞机赶往灾区,8日凌晨4 点就已经到达景谷县极震区永平镇了。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关心边疆地区的震情,或打电话,或作批示,对救灾工作作出指示。

李省长8日清晨在震区永平镇召开会议,讲了几点要求。内容包括:全力救人,核实灾情,保证交通通畅,防范次生灾害,救灾形成合力,统一部署指挥等等。要求市县领导到第一线,实行“八包八保”责任制。即:包物资发放,保群众生活;包环境卫生,保疫情防控;包临时住所,保过渡安置;包监测防范,保群众安全;包情绪疏导,保思想稳定;包矛盾化解,保社会和谐;包项目建设,保恢复重建;包纪律监督,保工作不违规。就是说,地震发生后,省长尽快到达现场,强调省指挥部统一指挥,强调市县领导尽快到一线,强调实行包保责任制。这三个强调,部署及时,成为救灾第一时间内应急工作最重要的内容。

作者在灾区考察,左一为普洱市人大主任丁艳波,右一为景谷县常务副县长杨文兴

张祖林副省长是省现场指挥部的指挥长,副指挥长由第14 集团军副军长、省军区司令、省长助理、副秘书长担任。指挥部下分12 个组开展工作。所有的救援行动和安排,都由省指挥部统一调度,市级领导分别在省指挥部各组里边负责。

李省长认为,要发挥几条经验。一是党政军民统一领导,无缝对接,高效运转,这在鲁甸地震时就协调得很好。二是一定要交通管制,组织联合管控,才能保证救灾物资及时到位。三是保障后勤供给以及足够的卫生、医疗人员。四是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他说的这几条,是经过芦山、岷县漳县、鲁甸几次地震现场总结得来的宝贵经验。

云南省卫计委副主任徐和平在指挥部会议上汇报工作

按照近几年形成的应对地震事件“属地管理”的原则,参与救灾行动的队伍,无论来自哪个省、部门、单位,都由属地省指挥部统一指挥。这条制度执行得越好,救灾行动就越得力。此次救灾,就是这么做的。省指挥部设在景谷县城,这里交通、通讯方便,便于指挥,在极震区的永平镇设立前线分指挥部,联络协调。这更是吸取了鲁甸地震的好经验。

在省指挥部了解到,救援部队已经有4500 多人在现场,包括第14 集团军,省军区,武警,消防等力量,基本可以满足救灾工作的需要。到10月9 号为止,320 多名伤员,没再继续增加。伤员中有296 人都是永平镇的,所以,集中搜索就在永平镇所属的400 多个自然村组范围内进行。现在外围集结的部队原地待命,何时进入灾区,由省指挥部决定。

省卫计委副主任徐和平在地震后组织了近200 人的医疗队进入灾区。在了解了灾区的伤亡情况后,及时调整了医护人员,组织适量的防疫人员到灾区。这体现了有序救灾、科学救灾,根据救灾需要派遣队伍,而不是人越多越好。救援部队和医疗人员根据需要确定规模和人数,体现了“统一指挥”“属地管理”的优越性和效率。

在省指挥部安排下,救援部队陆续进入极震区。在永平镇,每个村子平均有救援部队四五百人。到9日中午,永平镇的28 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的437 个自然村组,除个别交通不便的山区村组外,绝大部分进入了部队。救援部队的任务是搜救人员、运送伤员、搭建帐篷、运送物资、稳定社会、交通保通等等。

震后,及时实施了交通管制。一是一切以救灾为主,凡是救灾的车辆,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县指挥部确认救灾用车。二是及时处理塌方堵路。从县指挥部到永平镇50多千米的路上,有几处塌方,及时得到处理,保证了交通畅通。交通部门震后立即出动检查人员和保通的车辆机械,发现堵路及时处理,而不是坐等消息才出动。这样一来,解决问题比较快而且主动。

省指挥部要求,要保证受灾群众6 有。即,有临时住处、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被盖、有治疗、有学上。

张祖林副省长在指挥部会议上强调要统一指挥,全力搜救伤员,做好卫生防疫。市县工作组深入灾区,安置受灾群众,排查隐患,严防地质灾害,监视震情发展,严格救灾物资的管理使用,科学做好灾损评估和重建规划,特别注意发挥群众在重建中的主体作用。

统一、协调、高效的救灾指挥,保证了救灾行动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保证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保证了应急救灾的顺利进行。

救援队帮助受灾群众拆危房

确保救灾物资及时到位

救援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是稳定民心、解决困难的重要环节。省民政厅段厅长说,到9 号上午,本省调用的帐篷已经准备了10 600 顶,据统计,倒塌损毁的住户不到7000 户,一户一顶基本够用,主要困难是运输的问题。后来的实际情况也说明,全部到位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

地震前两天,网络、微博、微信上不断有一些反映村组救援不到位、没有帐篷、部队未进入、道路堵塞等信息,这些信息及时被指挥部收集,并进一步了解情况、跟踪处理。指挥部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交通不便的村组,物资运送困难。

9日,14 军邓副军长对于物资运输有几个建议:一是山区运力有限,一些边远山区道路难走,背物资上去,一人只能背25 公斤。实际上,小路上摩托车多,应该管起来,一辆车能运150 公斤。鲁甸地震时,邓副军长征集了600 辆摩托车运物资,从龙头山镇的小街,运到属于龙头山镇所属的11 个村,凡是汽车到不了的村社都用摩托车送。二是要点对点地配送,一站式,需要什么送什么。鲁甸地震时,这11 个村配送的物资在县城分好,由11 个车队直接送到居民点。实际上,邓副军长的这些“建议”,在后来的救灾行动中,都已经化为实际的部署,因为他是副总指挥。

10日中午在永平镇芒费村七七社,遇到景谷县长袁洪波,他是傣族人,70 后。他告诉我,有道路不通的几个社,今天上午在部队支持下采取了特殊的措施:一是部队用直升机空降,在距离4 个社相对较近位置上卸下物资。二是组织群众摩托车队,从空降点把物资转运到社里,运的是帐篷、大米、油和棉被。4 个社都是芒费村的,都位于破坏最重的区域内,分别是大尖山社、板凳田社、大佛寺社和那信河社。他说,到10 号的晚上,也就是地震后72 小时之内,整个救灾物资的配发包括帐篷等,可以到达90%以上。我想起前天省指挥部的部署和邓副军长说的一番话,今天在县长这里全部得到证实。

这就是有序组织救灾的力量,这就是科学救灾的效率。发现救灾的死角和难点时,采取特殊措施,及时处理, 保证救灾物资的及时送达。

尽量分散安置

普洱市副市长魏艺红,佤族,负责群众安置。她讲,按照指挥部的意见,群众安置采取集中和分散结合的方式,要将集中居住点逐渐分散,群众回到各家原址附近,保证帐篷、食品、饮水和衣被供应,每人每天发25 元补助。这样群众愿意,也比较容易操作,集中安置有许多困难,容易造成浪费,而且群众也觉得不方便。

10 号,县长袁洪波表示,相对集中的安置点已经有11 个,400 户左右,现在按照省指挥部的精神,分散安置,尽量发帐篷让群众回家,或投亲靠友。集中安置也不集中吃饭,没有集中伙食,压力也小些。

安置工作中,民政发放帐篷是有几条规定的:一是只能灾民使用。二是发放过程严格登记审批,用完收回。发的彩条布不收回。随着帐篷发放逐渐到位,到震后72小时,基本保证每户领到了一顶帐篷。

震后一些村社采用集中安置的方式,集中开伙,很快就发现有许多的困难,如伙房、厕所、卫生、防疫等等,十分不便。在指挥部协调下,及时指导,鼓励、支持群众领帐篷回到原址附近搭建临时住所,很快实现了分散安置。

工作组进村

“八包八保”是省指挥部在震后立即作出的决定,这也是充分发挥体制优势的有力举措。到底做得怎么样,又是如何落实的呢?

县长袁洪波说,工作组进村入社落实“八包八保”的分工是,县处领导包村,28 个行政村加一个社区,都有县处级领导在一线负责。工作组队员包社包户,县直属挂钩单位包社。9 号开始全覆盖,所有社组都有人去,和村民一起吃住。

10 号,在景谷二中的操场上遇到武警森林部队普洱支队长夏进荣,他说即使是仅有3 户人的小村,也有工作组进驻了。他的部队进村先和工作组联系,根据工作组的建议,去各户协助拆除危房。这个支队,负责芒费村的5 个社,投入救援人员246 人。

10 号上午,去永平镇迁营村的迁东组。这是Ⅷ度极震区。迁营村的支部书记叫刀明,他说,迁东组135 户、526 人,各户不同程度都受到破坏,有3 户较重。县工作组昨天已经到了村,部队也在村里。全村分了四个片区,这个片区有救援队15 人。现在帐篷送进去了,昨晚受灾群众已经都进了帐篷。医疗组也建立起来了,迁营村有5 个重伤,23 个轻伤都得到救护。我们来到永平镇的芒费村七七社(组),这个社是七七年成立的所以叫这个名字。芒费村的工作组长是县人大副主任魏坚。全村有22 个社,这个工作组有80 多人,由县直属部门干部、村委会成员、组长等组成。县指挥部在永平镇设有分指挥部,工作组每天要向分指挥部汇报工作。每个组去2~3 人,已经包村到户了,并于10日全到位。

七七社,有50 户、223 人,距离6.6 级地震震中7000 米。这个社有工作组员8 人,每天下午4 点半在村里集中汇总,再向上报告,其他各村社也是这样。每天,通过驻村工作队员的报告,指挥部可以及时了解基层的救灾工作进展。

七七社有30 多顶帐篷,指挥部要求当天要让社里每户都领到一顶帐篷。村里傣族群众多,全村受伤6 人,其中重伤2 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灾情排查,一个社反映粮食问题,已经运送上去了。帐篷也满足了。

这时老社长李正荣过来对我们说,社里情绪比较稳定,已经把党员、有威望的老人、团员、学生分别组织起来,有的负责救灾物资发放,有的负责登记造册,领到物资的要按手印。少先队员、团员负责给救灾部队送水,小学生主要任务是拣垃圾。党员干部组织群众生产自救。

从省市指挥部部署到县指挥部落实,两天时间内工作组已经进村入户,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需求及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并得到解决,使得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关注。

当地政府的防灾意识

考察灾情时,曾和普洱市委书记卫星交谈。卫星告诉我,两个月前,威马逊台风刮到了云南,导致普洱市的宁洱县发水,去景谷的路都断了。台风过后没几天,8月3日发生了鲁甸6.5 级地震。普洱市保持高度警惕,防患未然,安排部署搞了一次救灾综合演练,还开了两次会专题研究应急反应。这次景谷6.6 级地震发生后,20 分钟内启动政府应急预案,成立指挥部,半小时后检查时,所有的领导都已行动,各部门也已经到位。

乡镇村组也增强了防灾意识。前些日子培训时发了作训服,地震后,基层的村小组长纷纷穿上,指挥救灾。地震后,基层武装部组织民兵救灾,出动迅速。

卫星说,他是随着省长的飞机从昆明连夜赶回普洱的。在路上,他就问鲁甸地震时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当他意识到交通问题的重要性时,立即电话布置,实行交通管制,控制住进入永平镇的车辆。外州县的救援力量暂不进入,听从统一安排。

市县领导的防灾减灾意识,是靠平时培养和积累的。这样,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展开有效的救援行动。

志愿者的引导更加有序

9日在灾区考察期间,听到14 集团军副军长邓志平评价这次地震。他说昨天在灾区查看时,有个印象即“伤亡不大、损毁大,外伤不重、内伤重”。邓副军长还说,进入村镇搜救的部队在搜救的同时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志愿者编班组织起来,随着部队一起帮助群众拆除危房整理废墟。他建议,应该把参与救灾的志愿者组织管理起来,最好在进入灾区之前就组织好,形成一个集体。单个来的,要现场组织,参与部队行动。志愿者的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整合起来。

迁营村的书记刀明说,他们村里就有厦门蓝天救援队的15 位志愿者住在这儿,平时帮助疏通道路。

芒费村七七社原社长李正荣说,慈善家陈光标来到这里,带着面包和方便面,没自己发,而是交给村里统一发放。他还带着志愿者帮村民拆危房呢。

从这些情况看,志愿者在现场组织起来,会使得救灾更理性,更有秩序。最好是平时在当地组织起来,地震后有组织地来到灾区,在震区指挥部的安排下参与救灾行动,当地指挥部应该专门有接待和安排的考虑。志愿者、慈善家发放救灾物资,应该交到当地乡镇村社组织手上,按需要统一发放。

学校的房子

在极震区永平镇上的景谷第二中学,校长李江介绍说,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受到不同程度损毁。过去属于B、C级的楼,现在成了D级楼——危楼。学校46 个班,2620 个学生,21 000 平米房子,其中有5400 米C 级房子受损严重,现在学生都停课了。省指挥部决定,房屋可以继续使用的学校,10月13日复课,不能使用的,要尽快搭建板房教室,保证10月27日能够复课。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后,国务院安排了为期三年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将所有公立中小学的校舍进行了检查、加固。云南全省中小学D 级房1300 万平米,已经全部完成了加固。开始我们也疑惑,怎么有60%左右的学校房屋受损不能使用呢,原来是欠账太多,原有D 级的房子加固了,但地震中一些B、C 级校舍却受到损坏,成为D 级危房。

所以要看到,学校校舍的抗震设防任务仍然很重,不是搞一次校舍安全工程就都能解决了。各级政府仍然要高度重视,做出计划安排,逐步解决学校的校舍抗震问题。

长海水库排险

10 号下午,我们来到长海水库的大坝上。

副县长康明光在这里指挥。长海水库是1960年建设的,1965年修缮把坝体加高,最大库容是254 万立方米。现在库区有水149 万方,这是永平全镇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长海水库承担着永平镇2 万多人生活和2 万亩农田的灌溉。水库坝长120 米,地震造成大坝裂缝长达107 米,几乎贯通。裂缝宽8 厘米,最大15 厘米,探到3 米没见底。一旦大坝决堤,永平镇将被淹没。处理的措施是:尽快在侧面开挖泄流槽泄水,使得库容保持30 万立方米水量,这是安全的库容量。

武警水电一总队队长李汉银在指挥施工。他估计5 点可以挖通泄流。泄流要控制在每秒5 个流量,先泄流降水位1.5 米,再分两次降,总共要降低水位5~6 米。泄流槽宽11.8 米,有3.7 万方土,8日晚上11 点半开始挖,预计48 小时能完成。实际上提前了不少,10日下午6 点左右已经成功泄流。

长海水库的危险,三天之后解除了。但下游永平镇的吃水问题又凸显出来,因此,指挥部又协助市县政府解决全镇的饮水困难。

震后72 小时

10日晚10 点钟,已经是震后72 小时。此次地震的烈度图已经完成并上报中国地震局审批,次日早晨9 点半向社会公布,10 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做解读。72 小时,部队和工作组已经进入所有的灾区村镇,即永平镇的400多个社组。这次地震,除了普洱市是重灾区外,临沧市的两县一区也受了灾。临沧市位于烈度Ⅵ度以上地区,与普洱市一样,工作组都到位了,帐篷、食品等送到了群众手里,灾区情况稳定。

72 小时,也是救灾行动的一个关键节点。对于涉及近千个村组,方圆一万多平方千米受灾的地震事件来说,很难做到一天内各项救灾工作完全就绪。因此,有两三天的磨合期,或者说初期会有点乱,是可以想见的。但72 小时应该基本就绪。

恢复重建重在规划

11日,去临沧市考察灾情。

我们来到临翔区圈内乡细博村。这里是Ⅵ度烈度区,2000 多人,12 个村民小组,细博是一个组。

区委书记尚东红说,已经组织了50 多名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帮助受灾群众设计新房,保留原结构,这里的民房结构很好,都是木穿梁的,抗震,地震后不倒,只是歪斜了。每家量身定做方案,用砖或钢筋恢复重建,每个乡镇都有挂钩的设计人员。

质量规划上,两个月就必须进驻是不科学的。这次重建,要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和民俗结合,和生态特色结合。

临沧市和普洱市基本以澜沧江为界,但澜沧江东岸有临沧市的一个乡——平村乡,这是临沧市距离震中最近的一个乡,离震中只有35 千米。

在平村乡永平村困搏组了解到,这个村有村民38 户、180 人,是搬迁来的。平村乡党委书记汤宏春,傣族,他介绍说,地震后房屋大都掉瓦,成了危房。困搏村的房子很差,大都是墙抬梁,不抗震,一晃就散。为什么呢?原来这里的村民是从其他地方因滑坡搬迁来的,以前他们居住的村子叫困搏,到这里安家后,他们依然起村名叫困搏。由于补助比较少,盖房时舍不得多花钱,盖的房子就很差。

区委书记表示,要在这次震后安置中,把这个搬迁乡房屋不抗震的情况彻底改变,政府利用恢复重建的政策,帮助当地受灾群众脱贫。首先就是派人做好规划,搞好设计,建设美观、实用、抗震的新农居。

地震后,在现场参加指挥部会议、到灾区村镇考察、组织地震系统科技人员开展现场地震监视和跟踪工作之外,我们密切关注和参与各级政府的救灾行动,切实体会到应急救援工作的稳步发展。值得欣慰的是,多次地震积累的经验教训,得到了吸收和应用,今后的应急工作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尾声

云南普洱6.6 级地震主要发生在景谷县境内,Ⅷ度极震灾区大都是傣族村寨,这个区域主要生产烤烟,4月种,9月收,然后种冬玉米。烤烟制作有集体的烘烤站,烤完分级,卖给烟草公司。当年种多少烟叶是有指标的,农民种一亩地烟叶能收入4000 元左右。冬玉米主要用来喂猪当饲料。

十月这个时候,烤烟基本卖完了,冬玉米有半米高了。

据群众讲,地里的大棚的蔬菜,也没因地震受到多大影响。受灾群众一边搭建帐篷建好临时住所,一边开始琢磨如何恢复生产。政府及时有力的安置措施使得群众心不乱、气不燥。看到各级干部在基层忙碌的身影,我们切实感受到各级政府的有效组织在救灾行动中的巨大作用。

地震应急救援行动,会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地震发生后,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目标,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景谷鲁甸指挥部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世纪风采(2021年10期)2021-10-21 05:16:18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2号公告
景谷无量宝地佛迹仙踪
云南画报(2017年4期)2017-06-23 18:08:30
小景谷:蓄势待发的后起之秀
普洱(2016年4期)2016-05-14 10:58:03
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地
关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时间及组建情况的探讨
大江南北(2015年11期)2015-12-01 10:32:52
某院参与景谷地震医疗救援体会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40
让我轻轻地把鲁甸拥抱(节选)
目击
从鲁甸地震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进步
大坝与安全(2014年4期)2014-02-28 02: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