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结构层面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模式分析

2015-06-25 21:30张杰,张健祥,党超亿
人间 2015年8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真人秀电视节目

摘要:纵观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其以征婚类、求职类、访谈类等节目内容与形式层出不穷,种类众多。然而,观众对某些电视节目逐渐产生疲软状态,各传媒组织针对这种现状也积极的调整及修改节目内容和模式,但效果不佳。在《超女》《快男》之后,综艺节目陷入了低谷。直到2013年,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亲自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引发了收视热潮。“真人秀”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成为一个闪亮的存在。因此,本文针对真人秀节目进行节目模式分析与探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33-02

一、真人秀节目模式

“真人秀”最早开始荷兰和美国,其中以《老大哥》、《幸存者》等综艺节目闻名全球,虽然“真人秀”没有明确的定义阐释,然,可以通过对此类电视节目进行归纳得出基本的模式定义:由普通人参加由节目制作者规定的游戏,达到一定的目的,游戏过程由摄影机记录下来并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投放,并形成特定的电视节目模式。

那么什么是电视节目模式?陈阳在《电视节目模式的跨国流动与本土化》指出:“电视节目模式是指某个系列电视节目的制作框架,它包含若干核心要素和细节(如演播室布置、布景、灯光、台词脚本、制作安排等),对目标受众特征和期望收视率这样的效果指标也有详细的规划[1]。电视节目模式在成立指出有制作者提出明确的创意方案,设计出合理的节目流程,经过电视节目制作人的审核,将拍摄好的电视节目播出,最终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和较高的收视率。在此节目之后,其他的电视节目纷纷效仿该类似的电视节目模型,最终形成“电视模式”。电视模式的存在有些类似好莱坞的“类型片”。这种获得成功的电视模式直到收视率下跌,无法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结束。

经过《超级老大哥》《幸存者》《爸爸去哪儿》等获得巨大成功,充分的证明了真人秀节目模式的成功。而我国引进韩国的《爸爸去哪儿》,虽然被严厉的指出中国是“抄袭(购买版权)”韩国的《爸爸去哪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版的《爸爸去哪儿》在中国获得高收视率的好评。在2013年,大街小巷飘荡着《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当上到祖辈下到几岁的小朋友都在唱着“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的时候,该节目用事实再次证明了真人秀的魅力。

二、《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理念探析

纵观我国内地电视综艺节目会发现,受众开始对选秀节目、相亲类的电视综艺节目出现视觉疲劳。此类综艺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视觉和心理的需求了。《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等引进节目让大众眼前一亮,引发了国人的追捧热潮。这不得不让笔者分析,此类电视节目模式对我国电视节目以及受众的影响。因此,笔者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真人秀节目模式。

(一)受众“幻想”需求的实现。

众所周知,中国的明星是与韩国的明星制度所不同的。与韩国的“全民明星”的模式相比,中国的明星与大众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虽然观众每天可以通过电视近距离的观看自己喜欢的明星,即使观众沉浸在由演员所编制的“梦幻世界”中,大众可以以“梦”的形式来与明星交流,但是当灯光亮起,大众的“梦”就会破裂回到现实中。在大众的认知中“明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而现实百姓却是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所劳碌奔波的。所以,当演员不再顶着明星的光环而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成员,像家庭主妇一样洗衣做饭,侍养孩童,明星展现了普通人的一面。此刻,明星与大众是在同一“世界”的。观众会从明星们是“神仙”到明星们是“普通人”的认知,从而两者在心理上达成一致。观众们会更乐意接受这样“平易近人”的明星的。

我们在看电影电视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看他人的生活,以证明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自媒体的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博客等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代替以往真实场景中“联谊”的方式,网络上存在的“大神们”更希望通过匿名的形式来彰显自己。他们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同时又害怕别人注意到自己。因此,自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文字让彼此认识,又通过视频来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当“宅男”“宅女”窝在家里代替外出,锅与铲的缠绵由电话外卖所代替。户外竟也成为一种奢侈。所以当拥有着姣好面容的明星带着孩子外出游玩做任务时,这一刻成为他们的“感同身受”的幻想。

(二)明星“降格”于生活情景。

在《爸爸去哪儿》中,众明星们不再是“明星”,而是“家庭主夫”,他们从明星的光环中解脱出来成为“普通父亲”,像普通父亲一样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面对调皮的孩童,他们也会哭笑不得,手足无措。以真情景、真体验、真游戏来挖掘父子之间的情愫,充分的体会了父亲与孩子之间最真实的情感历程与生活中多被忽视的父子间交流的艰辛与苦乐。

明星们的爸爸生活在当代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的。众所周知,当代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往往由祖辈所抚养,而父辈们则去远方打工以此养活家庭,供孩子读书。可以说“舍得”充分的道出了生活的艰辛,“舍”之心酸,“得”之不易。面对这样的现实,《爸爸去哪儿》的引进契机也是非常合适的。据明星所说,一年中呆在家中的时间并不多,他们的孩子是变相的“留守儿童”,他们的职业决定了他们的奔波,因此,他们也渴望通过电视节目能够让他们工作生活“养小孩”都不耽误。同时,通过他们的真情演绎,也能够让处在“分离”状态的孩子们和家长们好好的做一个“梦”。

三、《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模式分析

(一)孩童心目中的“世界”。

儿童在电视节目和影视剧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古往今来的传媒人在思考如何才能够找到一个适合儿童观看和表演的舞台。针对儿童的节目和影视剧是有限的,大多数的影视剧将儿童“大人化”了。如《闪闪红星》,潘冬子以小革命战士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在今天的观众大呼明明就是一个大人形象,以一个儿童的形象出现。又如张以庆的《幼儿园》,将儿童成人化了。怎样才能展现儿童的天真烂漫?他们可以在银幕上自由的哭,自由的笑,自由的冲着大人撒娇,而不是冲着镜头故作表演呢?《爸爸去哪儿》与其说是明星们的表演,不如说是儿童的真实表现。它用摄影机真实的记录了儿童说“不”的权利。

因此,与舞台上那些跳着街舞、肚皮舞的小演员们来讲,《爸爸去哪儿》的舞台更适合儿童,在儿童的世界中本该没有名与利,他们应该做的就是与自己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起手拉手,彼此关心。所以面对这那些选修了的节目,真心的要说一声:请还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

(接上页)

童年。

(二)舞台的“现实化”。

真人秀节目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将舞台现实化, 演员们不再是在舞台上表演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而是将舞台搬演到知名的旅游圣地中。观众们对室内的三面墙的舞台已感厌倦,他们更喜欢一边享受自然的明媚,一边享受视觉的盛宴。《爸爸去哪儿》充分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充分的利用风景胜地来做节目,在完成节目的同时还能介绍本地的风景特色和风土人情,实在是一举两得之宜。

不过,观众明显的感觉到节目有“作”的嫌疑,终究没有摆脱舶来品的痕迹。在韩国,出了风景胜地之外就是介绍各种餐馆和小吃,在我国的节目中依然没有摆脱这样的惯例。实际上,除去了爸爸借风景宝地做饭外,整个片子的看点实在有限。在节目中的风景名胜之地反而没有显现其特色。这应该是该综艺节目的一大缺憾之处了。

四、归纳总结

随着真人秀节目进入我国内地的电视节目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电视节目内容,也为我国电视节目发展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爸爸去哪儿》在给大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在当代社会还有什么是不能够表现出来的。明星是没有隐私的,可是当儿童变成明星时,他们的隐私是否该值得尊重和保护。

到目前为止,内地比较受欢迎的节目除了《爸爸去哪儿》之外,还有《奔跑吧,兄弟》,其版权均是来自韩国。本论文再客观分析节目模式外也在思考: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从而结束购买版权的时代。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真人秀电视节目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调查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