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别有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上,我们要走出适合现代学生的阅读教学道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以文本主义心理学为理念向导,以阅读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悬念的设置和少教多学的模式为具体指导方法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50-02
阅读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学形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对象、不断进行内化创新的活动过程。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大,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理念向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人性是可以信任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觉得学生有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尊重和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其表现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信任和尊重学生,营造自由的氛围,促进学生自我实现。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对教育有执著的信念,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师通过促使学生卓越发展,从而使得学生的生命得以丰富,从知识习得到思维训练的转变,关键的策略除了改革教材和课程,还有转换教师的思维所有的转变,只有落实到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 相应的教学才有可能教会学生思维。
(一)提供有安全感的阅读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才会大胆发言,有安全感的阅读氛围,才能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学习,依从本心地学习,学生在有安全感的氛围中,能发现自己,了解自己,进而找到自己。
(二)提供合适的阅读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确立目标自主学习。
所谓合适的阅读资源就是符合以教材为重点进行选择的阅读文本。初中语文教师在选择补充阅读文本时要考虑教材中的观点,还要考虑学生情感的需要和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选择阅读资源的过程中,师生也应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所选的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或提高他们的自尊感,学生才会乐于学习,而且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会学得更加主动、学得更好。
(三)创设情境,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 情感需求, 挖掘教材中符合情感的因素, 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更是要很好地发挥情感的作用,让课堂充满情感 。初中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 较高中生而言更为感性, 他们不能理智地判断自己的情感所需, 因此需要多方面的情感关怀。 如果初中语文课堂阅读学习缺少情感的参与, 那么阅读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只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 没有意义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艺术。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重要且运用最多的手段之一,一位美国教育学家曾说过:“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可以从他们提出问题的质量和发问的技巧表现出来。” 所以, 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 更是一门抽象的教学艺术。
1.课堂上形象的提问对我们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每次上课都是处在一种半懂不懂的情况下,他们自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都听明白了,这时如果教师加以追问,就会引发学生的深思 从而刺激他们的探索欲并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求答案。
2.有效的提问很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置要明确。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来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引导学生,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激活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样,学生就能对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拓展, 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最后,问题的设置要具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用少量且具有引导作用的主要问题来代替繁杂细碎的次要问题,主要问题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起主导和支持作用, 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中,能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通过悬念让学生爱上课堂阅读。
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甚于课堂阅读,热爱课文预习甚于课堂分析。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传统的课堂阅读活动太过平淡,太过程式化,缺少“悬念”,缺少波澜,导致学生的“阅读期待”严重萎缩。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应该像创作小说那样,注重课堂的情节效应,注重“悬念”的设置。激活“阅读期待”,激活语文阅读课堂。
1.把握“释悬”时机。
“设悬”就意味着要“释悬”,那么,何时“释悬”最好呢?有两点原则要遵循:(1)“悬念”的酝酿是不是足以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2)学生基于阅读期待的搜集、整理、理解等准备程度是否足以释悬。
2.提升“悬念”效果。
悬念效果的优劣,决定了悬念价值的有无、大小。 衡量“悬念”效果的标准主要有两点:
(1)是否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探索求知的兴趣,(2)是否较好地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精心预设的“悬念”常常会达到“有心栽花花满枝”的效果,偶然生成的“悬念”往往会为语文课堂阅读活动带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悬念给课堂带来的活力和张力。有效果的悬念才是有价值的。
3.在反思中完善“悬念”。
(1)“悬念”具有溯本性。本,既指文本,又指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语文课堂阅读的悬念应当源于文本,紧扣文本,紧扣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致力于激起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解读文本,提升语文素养服务,不能仅为取得表面的热闹而刻意为之,或旁逸斜出。
(2)“设悬”具有适度性。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阅读期待”的效果,而不停地“设悬”“释悬”,使学生疲于应付,挤压了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不能让指向性不明确细碎的问题即“小悬念”充斥
(接上页)
课堂。 要把琐碎的问题设计与具有深度的“追问”区别开来。 换而言之,就是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少教多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的是让教师利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践行这种模式,必须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
1.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1)明确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地位。“少教”试纸教师应该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更需要注重教材的多样性,通过精讲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多学”是指学生不要致死死背教材,要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应该明确的事应该要懂得怎样去学,更应该要明白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让自己带有目的性地去学习,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2)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量讲解,学生默默聆听,两者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流,因此,构建“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亲近,对学生所提出的见解与建议要先肯定,在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与讲解,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是构建这一模式的关键环节。
2.要善于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最多的时间,辅助学生学会去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将各自不同的见解通过自我的总结和归纳,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来解决。学生在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能力,掌握文章的核心。
3.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及看法,让学生抒发自己的心灵感悟。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发言,将自己心中的疑惑与见解都表达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嘘声的心理活动与思维动向,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