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十一五”科研产出实证分析

2015-06-24 14:42:12王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重庆地区十一五职院

王平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万州404155)

涉农高职“十一五”科研产出实证分析

王平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万州404155)

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在高职院校科研活动中从科学研究的直接产出出发,以西部地区高职和涉农高职在“十一五”期间的公开论文、科技成果、专利等因素为调查对象,同时与建设农科特色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科研产出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科研产出成果中差异明显,主要科研力量和突出涉农特色优势集中于涉农高职;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在科研产出成果形式上未重点突出涉农特色办学方向,且高水平论文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 科研产出 实证分析

科研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等三大职能的重要职能之一,对提高科技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发高层次人才资源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产出成果直接反映了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其研究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科研成果与产出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对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文从高校科研产出定义出发,对其表现形式进行说明和调查分析,以期发现高职院校科研产出成果现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一、高校科研产出及表现形式

科研产出实质是在科研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展示直接产出的研究成果[1]。而对于到底什么是科研产出,著名评价专家爱德华兹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表明对此研究人员之间很少达成一致[2]。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学研究的分类,可以把科研产出分为基础研究产出、应用研究产出和实验发展研究产出等三类。基础研究产出主要是为了取得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其产出的成果主要表现形式是论文、著作等;应用研究产出是为获取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其产出成果表现形式有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或实物、鉴定成果等;试验发展研究产出是为了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利用从研究、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系统的工作,其产出成果表现形式一般是试验报告、技术规范或专利、能够规模生产的标准等。

目前,在高校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者对科研产出也有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基本上都包括论文、著作、专利、成果、获奖等。有的学者分别从论文、专著、专利、科技奖励、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对科研产出表现形式进行分析[3]。基于以上认识,因此,本研究仅选取了论文、科技成果、专利等三类指标,基本涵盖了科研产出的主要形式,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

二、高职院校“十一五”期间科研产出实证分析

(一)数据取样与选择条件

我们以西部地区重庆市高职院校、部分普通涉农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不涉及国家示范和国家重点),抽取重庆高职院校31所和普通涉农21所,分别对高职院校“十一五”期间科研产出成果形式中的公开发表论文、EI、SCI、科技成果、专利、北大核心刊物及涉农论文等指标因素进行CNKI检索,并以选择条件为作者单位来自本高职院校名称进行模糊查询登记,时间选择范围为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科研产出成果。

(二)科研产出成果指标选择说明

选取调查因素中所指高水平论文特指EI和SCI;涉农论文选取与“三农”相关的所有论文成果包括教改论文;科技成果是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本文特指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项目结题验收并已被鉴定的软科学和应用技术成果类型,且被CNKI数据库收录;核心论文特指被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收录;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三类,其开发设计者单位为来自本高职院校,即专利的知识产权所属单位为本高职院校,非作者本人,也非企业和政府单位。

(三)高职院校“十一五”科研产出分析

(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下简称“三职院”)科研产出现状

地处三峡库区中心以建设农科特色办学模式的三职院,“十一五”期间科研产出成果形式中公开发表论文356篇,EI核心1篇,涉农论文82篇,北大核心刊物54篇,科技成果4项,专利为零项,未在高水平刊物SCI上发表科研论文,其中高水平论文占比为0.28%,核心刊物比例达15.17%,涉农相关论文仅占23.03%。从专利检索情况看,进一步研究发现,以所属单位名义推出的专利为零,其原因在于专利申请者属于个人专利,有的申请者是校外聘请兼职任课教师,而且学校也未对专利产权进行确认,导致专利只能以个人名义申请登记在所属学校,仅只对其进行考核,因此以单位名义划分所属的专利鲜见。可见单位署名在专利上应加强产权的确认和利益分配,才可提高学校整体科研产出水平和质量。

(2)重庆地区高职院校科研产出现状

“十一五”期间,剔除重庆2010年后成立建校单位,在所属31所高职院校整体科研产出成果中,公开论文平均240篇、EI平均为2篇、SCI不到1篇、科技成果和专利都不到1项,北大核心论文平均32篇,其中高水平论文比为0.94%,核心刊物比例为13.31%。令人惊奇的是,在重庆地区高职院校科研产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公开论文、专利、科技成果为零,可以看出此类院校难以步入高层次研究领域,然而科研产出成果突出的也主要集中在重庆几所进入国家示范和国家重点培养的6所院校中。因一部分院校科研产出非常薄弱,影响了重庆高职整体科研产出水平,且科研力量非常薄弱的院校基本上属于最近才起步的高职或者是一批民办高职院校中,其科研未受到有关院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3)普通涉农高职院校科研产出概况

随机选取来自全国东部(5所)、中部(9所)和西部地区(7所)跟农林相关的部分高职院校共21所,数据显示这些院校科研产出成果中,整体平均水平为:公开发表论文平均561篇、EI为2篇、SCI不到1篇、科技成果5项、专利1项,其中涉农论文252篇,核心论文103篇,高水平论文比只有0.43%,核心刊物比例为15.7%,涉农论文比例平均高达43.81%。可见在涉农高职院校中关于“三农”方面的研究和涉农相关的科研产出成果已经明显的展示出涉农办学特色,以及院校领导对本校办学方向和科研的投入力度,在涉农研究成果比例上已经远远超过核心论文占比,再进一步分析得出,以走农科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涉农方面或者涉农科研方面都已经基本定型,也得到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显得薄弱的地方在于科研产出成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论文建设层次上面。

(4)三职院、重庆高职、涉农高职科研产出对比分析

从重庆地区和部分涉农高职科研产出成果中可以看出,整体研究水平层次不齐(如表1所示),尤其是在高水平论文成果上显得力量非常薄弱,其次在于科技项目与技术成果的转化上,也表现为科技成果和专利太少,且核心论文成果有待于提升。

表1:“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科研产出平均情况表

①三职院与重庆高职院校对比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与重庆地区相比,三职院表现在重庆地区突出成果主要优势在于科研产出成果核心论文和科技成果上,其北大核心高于重庆高职平均值20余篇。从科技成果看,数据统计显示突出贡献主要集中在重庆工程、重庆医药、重庆工贸、三峡医专和三职院等高职院校里,其他未有科技成果记载;专利方面因产权归属问题,未有统计;在核心论文中也主要集中在6所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院校中,其次为重庆医药和三职院。然而,从整体科研情况看,三职院公开论文总数和核心比例都高于重庆高职整体平均水平,可以看出这部分原因应归因于三职院被列入省级示范建设重点单位投入建设和领导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其中公开论文超出116篇,核心刊物比相差不大,略高出1.86%,但在高水平论文建设上显得严重不足,不及高职整体水平的一半。

与涉农高职相比,三职院整体科研产出水平略显得单薄,可见得三职院以建设农科特色或以涉农为主的高职特色办学方向在科研产出方面未完全展示出来。科技成果只有整体水平的74.3%,专利方面与涉农高职院校相差甚远。仅从科研产出论文成果看,高水平论文建设不及整体平均水平的一半,涉农论文不足整体水平的1/3,核心论文仅接近于整体水平的1/ 2,然而涉农方面成果论文比相差20%。由此可知,三职院在科研产出方向上未突出涉农特色。

以上分析看出,三职院在与重庆、涉农高职院校中的整体科研产出水平上还有待于重点加强科研投入力度和激励政策措施,在高层次科研产出成果上应趋向于高水平论文建设,把重心倾向于“三农”发展服务研究,这样才能凸显农科特色办学方向。

②重庆地区、涉农等部分高职院校比较分析。由表1看出,科研产出成果在涉农高职院校中显示出特色和科研优势,其中公开发表论文数、高水平论文建设、科技成果、专利、核心刊物等都高于重庆地区高职,因公开论文基数大,显得高水平论文比略低于重庆地区。在整体科研产出成果显示中,涉农高职排除涉农方面成果,公开论文为重庆高职2倍多,核心论文为其3倍多,科技成果15倍以上,专利为1.3倍,也就是说重庆地区高职科研产出水平和投入力度与涉农高职相比距离甚远,可以推断与国家示范和国家重点高职科研产出相比距离会更大。因此,加强重庆地区高职院校科研投入力度,建设科研激励机制,优化政策措施,提高重庆高职整体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乃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任务。

三、讨论与建议

因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不明,上文分析可知,本文未涉及到科研投入部分,仅从科研产出角度对其选择性部分指标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难以充分推断科研产出的具体效益,此为研究遗憾之处,然而结果显示和实际科研产出情况基本一致。总体来说,涉农高职和重庆地区高职科研产出成果比较,水平差异明显,其中三职院科研产出整体水平还显得不足,和涉农高职相比差异更大,尤其是建设农科特色的库区高职在科研方面更没有展示出来,这给三职院未来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敲响了警钟,应重点突出“三农”发展方向和提高高水平论文建设力度和层次。其差距跟因在于库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政策导向不够或院级政策倾向力度不坚决、领导重视不够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其思维理念也未真正打开。因此,在提高高职院校科研产出水平上,应明确科研定位和特色办学方向,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与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整合资源,构建包括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内的良好科研环境氛围,加强科研队伍与团队建设,选好用好科研带头人和技术力量,确认专利知识所属单位产权和利益分配关系,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提高高职院校整体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1]苏学,吴广印.科研创新产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情报杂志,2010(06):138-140.

[2]Edwards,S M McCarrey.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Researchers[J].Research Management,1973,16(01):34-40.

[3]高英.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D].沈阳:东北大学,2006.

G712

A

1009-8534(2015)01-0163-02

2014-09-27

王平(1985-),男,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贸系,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重庆地区十一五职院
1971-2018年重庆地区高温的气候特征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2012~2015年重庆地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的监测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SWC-WARMS在重庆地区的降水预报性能分析
全国劳模、“金牌工人”窦铁成受聘陕铁职院专业带头人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
科学与管理(2014年4期)2014-09-24 18:29:23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以来立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大孔径浅台阶控制爆破在重庆地区的应用
重庆建筑(2014年12期)2014-07-24 14: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