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在创造新的崛起

2015-06-23 01:19
福建文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孙绍振专号诗群

八闽大地上总是萦绕着浓浓诗意。从古代的柳永、杨亿、叶绍翁、朱熹、张元幹、刘克庄等,到近代以来的林徽因、冰心、郑敏、蔡其矫、郭风、舒婷等,这些在文学史上闪着光亮的名字,汇聚成了福建诗群天空中那条耀眼的银河。新生的诗歌力量总在不断叠加、聚集,凭借新人辈出和代代传承,可以说,福建诗群一直走在崛起的道路上。与此同时,一条不断显现出来的、清晰而不间断的诗歌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闽派诗歌。

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以宽阔的视野、务实的脚步和时不我待的担当,提出了倡建“闽派诗歌”工程的构想。为了梳理和总结我省青年诗人的整体创作实力,以及检视福建诗群的发展现状,《福建文学》编辑了这期“闽派诗歌新崛起——福建80·90后诗人大展专号”。这一专号是“闽派诗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派诗歌”新崛起的注脚和例证。

本期专号打破以往对“福建诗人”这一概念约定俗成的理解,首度提出闽籍在闽、闽籍在外和外籍在闽的“大福建”理念,完成了一次“大福建”80、90后诗人前所未有的集结——登上这期专号的有100位年轻诗人。专号作品有着诸多特点:首先是诗歌气质中有着显著的地理标签。十个地市的诗人,涵盖了对大海的咏叹,对群山的呼喊,对河流的溯望,对乡野的回归等多地域特征的表达。其次是诗歌语言里有着显著的个人特质。学院体例的严谨,市井生活的本真,新发于硎的锐气,年过而立的沉稳,每个人都因带有各自的诗写特质而备受期待。最后是诗歌内容上有着显著的身份烙印。诗人的现实身份涵盖士农工商学兵等各种职业,其作品也存在着一条身份与阅历差异的边境线,其间的人生百态,折射出当下福建80、90后诗人的关切、情感、焦虑和梦想。

青年诗人的聚木成林,并非一朝一夕,如今福建80、90后诗人的创作已蔚为大观,这一切有赖于“闽派诗歌”传统的濡染,有赖于福建各大诗群对个体的接纳,有赖于诗歌前辈对后进的激励和指导——感谢你们。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著名诗评家孙绍振教授,他再度出山为本次“新崛起”大展撰写综述性评论。孙绍振老师那篇振聋发聩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曾为中国新诗发展定下了理论基调,如今,孙老师再次挥起大笔写下《闽派诗歌新崛起》的大文章,为福建80、90后诗人鼓与呼,这对年轻的诗人们来说,是幸运是鼓舞更是鞭策。

福建80、90后诗人们,愿我们在闽派诗歌新的崛起面前,越靠越近,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孙绍振专号诗群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汴京诗群
信阳诗群
许昌诗群
论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
借《解读语文》微观解读不可无“我”的《祝福》
紧贴文字,注重方法
孙绍振“激进”语文改革论的策略性意义
打工诗群作品选
“特殊教育专号”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