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霞,文传浩,罗玉龙
(1.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2.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经贸系,重庆 404155)
三峡库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胡江霞1,2,文传浩1,罗玉龙2
(1.重庆工商大学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2.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经贸系,重庆 404155)
利用1993-2012年20年间《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了三峡库区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农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贡献,但是贡献很有限,其中,库区农民生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路径系数为0.34;农民生产消费的贡献次之,其路径系数为0.25;农民文教娱乐消费的贡献最小,其路径系数为0.13。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大力提高库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大力开发农村生活资料市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完善库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三峡库区;农村消费;经济增长;结构方程模型
投资、消费与出口被认为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居民消费是国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作为经济增长巨大驱动力之一的消费,将会是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重要方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虽然农村人口众多,但是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这是我国经济增长中一直面临的问题之一。应该作为消费主体的农民,在国民经济中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地测算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如何提高农村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重,这些问题将关系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学术界主要从全国和省域这两个角度,采取不同的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周晓琳利用回归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农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1]。曹丰等运用协整模型,研究了农民消费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出农民消费增长1%,我国GDP就会增长1.748 3%,可见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较大的[2]。李响、王凯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村消费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相对于投资对经济的贡献而言,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而且影响时间更持久[3]。曹誉波基于产业结构视角构建三次产业消费支出模型,研究了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从消费层面刺激第三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4]。韩勇、刘放同样采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他们还运用了脉冲响应、方差分解进一步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5]。王慧等利用扩展性支出系统模型,测算了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小,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城镇消费和政府投资来拉动[6]。张二鑫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我国中部地区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民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7]。瞿华等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为:消费、投资和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分别增长了0.64,0.29和0.07个百分点[8]。
纵观上述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者主要从全国层面或者省域层面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了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特定区域的研究很少。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采用了多种计量经济模型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回归模型、消费支出模型、协整模型等。但是由于这些计量模型无法设置自变量、因变量的误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精确性。通过检索文献,我们发现采用AMO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很少。结构模型的分析方法自身具有很多优势: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允许自变量以及因变量设置误差,也可以判断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等。基于此,本文拟用该方法,科学地评估三峡库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研究区域概括
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影响而淹没的地区。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巫山县、西至江津市、南起武隆县、北至开县,地理范围在北纬28°28′~31°44′,东经105°49′~110°12′。三峡库区涉及到湖北的4个区县以及重庆的22个区县。本文研究区域主要是指三峡库区重庆段。三峡库区(重庆段)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山区,农业人口比例高是其重要特征,据统计,库区农业人口占库区总人口比例高达一半以上,属于典型的大都市和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这种特征也成为制约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正是由于库区“大农村”的特质,笔者认为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关系到千万库区人民的安稳致富,关系到三峡工程的后续建设,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通过研究三峡库区农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索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找出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从而进一步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这对实现全国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调查,多数三峡库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这大大制约了库区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农民的消费水平又影响着库区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将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三峡库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的多元统计模型,能有效检验可测变量与潜在变量,以及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结构方程模型是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的结合体,结构方程模型可以描述潜在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9],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X为外生可测变量,ξ为外生潜在变量,αx为外生可测变量同外生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具体表现为外生可测变量在外生潜在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δ为误差。同理,Y为内生可测变量,αy为内生可测变量与内生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η为内生潜在变量,ε为误差,β是内生潜在变量η的系数矩阵,Γ为外生潜在变量ξ的系数矩阵,ζ为残差。
(三)数据说明
本文中潜在变量和可测变量的数据主要来自于1993-2012年20年间的《重庆统计年鉴》,以及三峡库区22个区县统计年鉴。表1中所显示的潜在变量“农民生活消费”的可测变量主要是根据统计年鉴中“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的7个消费支出来设计的,分别是食品消费、衣服消费、居住消费、设备用品消费、交通通讯、医疗费用、其他消费。这7个可测变量的数据计算如下:三峡库区农民每年每个类别的消费支出=农民人均每类别的消费支出×库区农民人口总数;潜在变量“农民生产消费”的可测变量为灌溉面积、机械总动力、用电量、化肥消费量、农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其他生产资料7个可测变量。潜在变量“文教娱乐消费”的可测变量有文教消费、娱乐消费2个。本文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17.0进行模型的拟合[10]。将数据导入到AMOS17.0后,发现样本符合正态分布,这说明本文的样本数据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要求。
(一)变量的设定
1.潜在变量的设定
根据三峡库区农村消费指标和经济增长评价指标,将经济增长作为内生潜在变量(Y)。将三峡库区农村消费作为外生潜在变量(X),并细分为三个变量,即农民生活消费(X1)、农民生产消费(X2)、农民文教娱乐消费(X3)。
2.可测变量的设定
本文主要根据《重庆统计年鉴》以及三峡库区重庆段的22个区县统计年鉴的数据,将可测变量细分,如表1所示。
表1 可测变量的设定
(二)研究假设
假设:三峡库区农民主要集中在库区内消费,农村消费影响经济增长。农村消费越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
假设1:三峡库区农民生活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生活消费越多,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反之,消费越少,贡献就越少。
假设2:三峡库区农民生产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生产消费越多,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反之,消费越少,贡献就越少。
假设3:三峡库区文农民教娱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文教娱乐的消费越多,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反之,消费越少,贡献就越少。
(三)模型结构与拟合
根据上述讨论的潜在变量和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表示,并运用AMOS17.0对模型进行拟合,路径图和参数估计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可测变量用矩形表示,潜在变量用椭圆表示。
图1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和拟合结果
(四)模型评价
AMOS软件提供了多种模型拟合指数,通常采用X2/df指数、GFI指数、CFI指数、NFI指数、IFI指数、AGFI指数、RMSEA指数来衡量结构模型的适配程度。本模型拟合指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结构模型的拟合检验结果
表2中X2/df为卡方指数与自由度之间的比值,RMSEA为近似误差均方根,GFI是适配度指数,NFI是规范拟合指数,IFI为修正拟合指数,CFI为比较拟合指数,AGFI为调整拟合优度指数。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的评价指标GFI,AGFI,NFI,IFI,CFI均大于0.90,5个指数值非常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X2/df<4,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RMSEA<0.08,也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总之,该结构关系较好地反映了三峡库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
(五)模型解释
1.对内生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分析
经济增长受农民生活消费、生产消费以及文教娱乐消费三方面直接影响。这说明以下几点。
(1)三峡库区农民生活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路径系数为0.34。表明三峡库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非常大。由于库区农民生活并不是很富裕,同时受到消费观念以及文化程度的影响,库区农民在消费领域往往追求物质性,他们把钱大部分花费用在生活开支上,如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医疗支出等方面。
(2)三峡库区农民生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其路径系数为0.25。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即是消费单位,同时也是生产单位。农民往往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性投资,也就是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膜、农药等。通过查阅《重庆统计年鉴》以及部分库区区县的统计年鉴,笔者发现在库区农民总收入的分配上,农业生产性投资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三峡库区农民的文教娱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其路径系数仅为0.13。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库区农民在消费领域追求消费的物质性,较少关注消费的精神性。这种现象说明三峡库区农村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质量都偏低。调研也显示,库区农民用于娱乐、体育、健身、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较少。
2.对外生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分析
(1)食品消费、其他消费、居住消费、医疗费用以及交通通讯消费的路径系数均在0.5以上,说明这5个可测变量能够比较好地解释农民生活消费这个潜在变量。但是,设备用品消费、衣着消费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3,0.31,这说明两者的解释程度较弱。可能的解释是:设备用品作为家庭财产,与住房非常类似,但是由于它不属于生存性消费,而属于享受性消费,是超出基本生存需求的消费,因而比率较低。另外据调查,库区农民对衣着的消费量一直都不是很高,很多农民表示只要有衣服穿即可,并不在乎衣服质量的好坏。
(2)机械总动力、用电量、化肥消费量、农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5个变量的路径系数均在0.5以上,说明这5个变量都能够较好地解释农民生产消费这个潜在变量。
(3)文教消费(路径系数=0.81)对农民文教娱乐消费的解释程度比较高,这说明库区农民比较注重子女的教育,愿意在教育方面投资。据调查,许多库区农民表示,在未来几年内,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以外,他们将把收入主要用于子女上学。这表明教育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刚性的、被迫性支出。因此,库区农民教育消费能力的增加,并不说明他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库区农民的娱乐消费(路径系数=0.18)比较低。据调查,库区农民的消费观念存在物质性,他们几乎没有精神方面的消费,这说明库区农民的精神生活是非常贫乏的。
3.假设验证
假设的结构方程模型经过AMOS17.0软件拟合之后,可以得出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参见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假设1成立,路径系数为0.34,显著性系数p=0<0.001,这说明三峡库区农民生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假设2成立,路径系数为0.25,显著性系数p=0<0.001,说明库区农民生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假设3不成立,路径系数为0.13,显著性系数p=0.18>0.05,说明库区农民文教娱乐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表3 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
注:***表示P<0.001
(一)研究结果分析
三峡库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但是贡献很有限。农民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文教娱乐消费的路径系数分别是0.34,0.25,0.13,这说明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
(二)原因分析
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三峡库区农村消费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太大,主要原因如下。
1.库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制约了其消费
与城镇居民不同,农民的消费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消费。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严重地制约着农民的消费水平。
2.库区农民的消费观念制约了其消费
第一,库区农民消费的重要特征是谨慎消费。很多库区农民为了备不时之需,消费时非常谨慎,除了正常的开支外,一般会把钱存起来,因而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第二,消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嫁等大事情上。从图1可知库区农民的居住消费对生活消费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0.83)。由于大多数库区农民在有一定存款之后,往往第一选择就是建房,而且把建房作为一种长期性投资,乐此不疲。第三,注重物质性消费、轻视精神性消费的思想,导致了农民娱乐消费支出很少。第四,浪费性消费突出。库区农民有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消费等等。
3.库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库区交通、供电、供水设施不足,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民的消费欲望。如交通设施不健全、库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供水、供电设施不完善,制约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库区很多区县处于偏远山区,由于图书馆、健身器材、电影院缺乏,因而农民的娱乐消费很低。
4.库区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费用(路径系数=0.81),说明医疗支出占总支出很大的比重。由于库区农民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这部分费用已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最大负担。在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据调查,有些库区农民生一次大病,往往花掉一辈子的积蓄。
(三)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三峡库区农村市场蕴含着较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那么如何将这种巨大潜力转化为库区农民的消费行为,这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笔者认为要想开发库区的农村市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大力提高库区农民的收入水平
能否快速地提高库区农民的消费水平,直接关系到库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切实增加农民消费能力的关键。政府要创设多种渠道,大力提高库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措施如下:切实完善各种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农业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运作效率。鼓励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好农民工的权利,逐步把工资性收入转变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11]。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增强库区农村移民创收能力,从而促进移民的安稳致富。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库区农业,如根据库区独特的资源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同时加强生产、流通、营销以及科研等“一条龙”建设,提升农业的产出效益,从而有效提高库区农村移民的收入。
2.大力开发农村生活资料市场
在库区农民生活消费中,食品消费、其他消费、居住消费、医疗费用以及交通通讯消费5个方面的消费较多。因此,要想开发库区农村市场,必须要增加这5种生活资料的投入,同时要注意保证生活资料的质量。农民在衣着消费以及设备用品方面的消费较低,因此,政府应多鼓励农民敢于在这两方面进行消费,变“将就”为“讲究”,切实提高库区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激发库区农民的消费热情。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峡库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如改善供水、供电设施,交通通讯、电视网络信号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刺激库区农民对家用电器、家庭日常用品的消费。
4.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
由于库区农民的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具有非对称性的特征,政府要对库区农民加以积极引导:第一,要着力打造库区农民消费的软环境,鼓励科技文化下乡,从而提升库区农民的文化素养;第二,要引导库区农民改变不良的消费习惯,克服浪费消费的习惯,坚决杜绝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赌博酗酒等不当行为;第三,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库区农民的精神生活,从而激发其对文娱消费的热情。
5.完善库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需求理论,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除了收入、价格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对于库区农民而言,影响他们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社会保障产品以及服务。在中央倡导的“收入梦、颐养梦、安居梦、健康梦”的憧憬下,开拓库区农村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12]。这样才能增加农民的安全感,从而降低其预防性储蓄,进一步激发库区农民的消费欲望。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社会负担比重;第二,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完善库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如规定养老保险的筹资和缴费的方式。
[1] 周晓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9,55(5):166-172.
[2] 曹丰,黄淑芬.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0,30(6):52-55.
[3] 李响,王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中国农村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4):857-864.
[4] 曹誉波.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研究——基于三次产业消费支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0(24):12-14.
[5] 韩勇,刘放.农村消费启动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1985-2009年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1(4):56-63.
[6] 王慧,李阳萍.农村消费需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27(10):98-100.
[7] 张二鑫,武新乾,杨万才,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中部地区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河南科学,2012,30(8):1150-1152.
[8] 瞿华,夏杰长,马鹏.我国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13(3):37-38.
[9]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10] 成燕,梅蛛娥.我国县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1):40-42.
[11] 朱莉芬,司林杰.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消费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1(4):7-12.
[12] 代雪莲.我国农户生活消费指标分析及政策建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122-124.
(责任编校:李秀荣)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of Rural Consumption’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U Jiang-xia1,2, WEN Chuan-hao1, LUO Yu-long2
(1. Research Center of the Economy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ongqi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China;2.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Chongqing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4155, China)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have construct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rural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20 years’ data from 1993 to 2012 inChongqingStatisticalYearboo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rural consumption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re quite limited,among which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armers’ everyday consumption is the greatest, its path coefficient being 0.34; that of farmer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comes second, its path coefficient being 0.25; and that of farmers’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is the smallest, its path coefficient being 0.13; Accordingly, the authors make suggestions as follows: to raise the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in the reservoir area, to increase the farmers’ consumption ability; to develop the rural living material market,to build up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to guide farmers to get rid of bad spending habits,and to perfect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reservoir area.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ural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F224;F126.1
A
1672-349X(2015)01-0037-05
10.16160/j.cnki.tsxyxb.2015.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