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

2015-06-22 15:02邵然陈亦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感情情感语言

邵然+陈亦蓉

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语文的美主要体现在真挚感人的情感美、丰富多彩的形象美、扣人心弦的故事美和摇曳多姿的修辞美。因此,语文课上,我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濡染语文之气,在语文园地中汲取养分,提升语文品位。

一、情感美打动学生

语文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无所不包。阅读教学,更是与情感密不可分,其它学科则相对理性,客观性强一些。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具有演员的本领,将不同的文章上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课上出不同的风格,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品出不同的世情、风情、人情,咀嚼不同作者的性格和思想,分享不同作者的智慧。

一般来说,不同的文体,情感体现不同。

说明文的情感因素相对少些,不过作者还是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说明对象的感情,比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这篇文章最后部分就流露出作者杨焕明先生对“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忧虑和担心;再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全文都隐含了作家贾祖璋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最后一节还饱含了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赞美之情。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体会文章所隐含的感情。另外,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文章所呈现出的情感也不一样,有的严肃冷静,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活泼多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授或模仿,将这些风格传达给学生。

议论文的观点明确,情感分明。有的义正词严,悲愤交加,如《纪念刘和珍君》;有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如《我有一个梦想》;有的幽默诙谐,劝人警世,如《我若为王》。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有激励人和鼓舞人的力量。

文学作品更是感情的产物。诗歌是情感的结晶,“愤怒出诗人”,其实“愤怒”是感情的代名词,喜怒哀乐均能演化成千古佳句,感情粗糙的人,是绝对写不出诗歌的。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表达一种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物我两忘的情感境界。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乱,忧国伤时,思念亲人的情感。

散文、小说和戏剧所蕴含的感情往往更为复杂含蓄,特别耐人寻味。散文《荷塘月色》绝不是单纯的写景文章,透过文字,我们不仅看到作者沉浸于美丽的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悦,更能触摸到作者内心的“颇不宁静”,触摸到他的孤独、寂寞、悲哀,以及想借助美丽景色消除却无法消除的无奈。鲁迅的《孔乙己》中作者的感情更是丰富,既有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有对掌柜及酒客无情冷漠的愤怒,更有对整个封建社会残害读书人的痛恨。曹禺在《雷雨》中,也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的变化,展现了剧中每个人的情感历程,同时传达出作者对剧中每个人复杂的感情。比如对周朴园的冷漠、自私的批判,对繁漪的反抗精神的崇敬与不得不沦为牺牲品的惋惜,对鲁侍萍不幸的同情,对鲁贵恶习成性、胆小爱财的嘲讽,对四个年轻人最终惨遭厄运的痛惜等等。可以说,每一部长篇小说和戏剧都是一顿“感情大餐”。

因此,教师准确把握每一部作品的感情,并把这些感情科学、到位地传达给学生,并与学生形成共鸣,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形象美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形象丰富多样,有优美而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如《西地平线上》神奇辉煌的落日,《神的一滴》中神秘清澈的瓦尔登湖,《荷塘月色》中婀娜多姿的荷塘;有奇异迷人的动物世界,如《松鼠》中机灵乖巧、拖着毛绒绒大尾巴的松鼠,《聊斋志异》中精怪狡猾的狼,《马说》中“食不饱,力不足”的千里马等。学生通过这些形象能开拓视野,受到感染,接受教育。

语文教材中更有形象生动、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比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李白……学生受到这些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的美好激情与行为。

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指出:“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教材《守财奴》对葛朗台的形象描写就具有这样的功效:“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眼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父亲,祝福我啊。”“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段文字形象、夸张地勾勒了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典型性格特征,学生在惊叹世上竟还有这样一种人的同时,对美与丑的理解已然在他们心中积淀下来。

三、故事美吸引学生

故事可能是最吸引学生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不是理性的学习,而是一种感性学习,有兴趣就认真学,没兴趣就不认真学甚至不学,而调动学生学语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挖出与教材相关的故事。不管是爱文科的学生,还是偏理科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听故事,而语文教材内容绝大多数本身就是故事,或者背后隐藏着故事,这是最有利的资源。

小说、戏剧自不必老师多费心思搜寻故事,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故事。如《守财奴》中老葛朗台贪婪吝啬、不顾性命的外国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含冤受罚、被高俅暗算的历史故事,《雷雨》中周家与鲁家扯不断理还乱的伦理故事,《长亭送别》中莺莺与张生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只要调动学生抱着好奇心去探寻故事的来龙去脉,思考故事的内蕴,他们一般会积极响应。

对于一些故事性不足的课文,如诗歌、文言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师可以在导语或讲授过程中插入与文本相关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比如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作者本人的故事、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故事等。

在高三边塞诗的复习中,讲到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五)》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本诗从侧面描写去想象战争场面的写法,我穿插讲了《三国演义》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中精彩的一节:“(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加上了这段故事,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讨论热烈,高潮迭起。

学习《鸿门宴》,可以讲“泗水亭长刘邦”“霸王别姬”的故事;学习《谏太宗十思书》可以讲“魏征梦中斩龙王”的故事。

再比如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说明文时,可以在导语中讲一些关于荔枝的故事。学生熟悉的故事是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其实还有比杨贵妃早六百年的荔枝的故事,是《资治通鉴》记载的东汉和帝时的故事。和帝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最终取消了进贡荔枝这一惊民扰民害民的做法,赢得百姓的称赞。如果把这两个故事一并讲给学生听听,学生会对荔枝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研究的兴趣阅读,相信效果会不错。

通过趣味性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拓宽了知识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愉快地接受我们传授的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四、修辞美陶冶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形象生动,风格多样,别有趣味。有的语言通俗易懂,质朴晓畅,透析着生活的积淀;有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语连珠,折射着智慧的光芒;有的语言华丽炫目,诡异洒脱,流淌着灵异的气息……学生读着这些语言,品着其中的精彩,不能不说是在接受美的熏陶。这也是其它学科的教材所不能比的。

语言点缀上修辞的花朵,立刻精神焕发,光彩照人。《我与地坛》中有一段文字:“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几乎所有学生读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为什么?作者用新奇的比喻和拟人将这些小昆虫描述得如此可爱、逼真,似乎手一伸,就能捉到那小雾似的蜂儿,拈到那摇头晃脑的蚂蚁。但是,生物书上会怎么写呢?“蜜蜂飞行时翅膀急速振动;蚂蚁头上有一对触须,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蝉会定期褪壳……”一本正经得如同一块方砖头。

语言中有了修辞就会产生一种穿透心灵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成为它的俘虏。《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最后部分“美国要真的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些必须实现。让自由响自新什布尔州高耸的山巅,让自由从纽约州的雄峰响起,让自由响自宾夕法尼亚州的亚力恒山!让自由响自科罗拉多州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让自由响自加利福尼亚州绵延的山丘!……”这里作者运用排比,气势恢弘,感情澎湃,呼吁自由的力量扩散到每个读者的心坎。

语言中有了修辞,抽象的理论解说会演化成形象生动的情感对话。比如写“某某主义”,搞不好就会写成政治理论的东西,感兴趣的人可能不会太多。高明的鲁迅先生怎么写《拿来主义》的呢?且看一段:“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鲁迅先生巧妙运用比喻,将“怎么拿”“拿什么”阐述得形象清楚。

修辞是语言的绘彩笔,语言因修辞而精彩;修辞是语文的调味剂,语文因修辞而鲜美。让学生欣赏修辞的美,运用美的修辞,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我想,在语文课上,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能用情感美打动学生,用形象美感染学生,用故事美吸引学生,用修辞美陶冶学生,用语文中的大美感化学生,浸润学生心灵,那么,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感情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是刀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