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步顺 缪冬平
近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泰州市姜堰区农业装备和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新型农业机械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如何用好农机、充分发挥机具效能成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服务实体对农机新技术、新理念及经营管理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此,泰州市姜堰区积极组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人才保障。
截至2013年底,姜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8.5%,农机总动力达39.18万kW。拥有农田作业拖拉机3 4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20台),配套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等各类农机具8 788台。拥有各类联合收割机1 340台(其中高性能半喂入收割机806台),插秧机1 385台,机动植保机械3 360台,田园管理机、挤奶机、保鲜设备、畜禽粪便处理机等高效设施农业机械500台(套)。
机插秧技术推广是该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水稻机插面积20.15 khm2,机插率达71.8%,机插率在70%以上的镇(区)有12个,占全区总镇(区)数的75%,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注重小麦机条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条播小麦面积在6.67 khm2左右。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猛,智能温室、喷滴灌等设施农机装备保有量大幅提升。2014年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至2013年底,全区共成立农机合作社264家,基本做到了“种粮村全覆盖、机手全参加”。合作社由过去松散型合作走向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经营。各镇、村均配有农机技术人员,形成了镇村两级农机技术服务体系。
农机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弱,经营收入不高。2013年该区农机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约为6万元。近年来,伴随土地流转的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2月,全区已在工商部门登记家庭农场146户,出现了专门从事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他们对新型、高效、高科技农业机械和技术更有兴趣,更具购买和使用能力。
在统一集中办班的基础上,借助职工学校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依托生产、销售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让学员到企业生产流水线上观摩学习。本着方便农户、机手的原则,根据各镇区报名培训人员情况,组织镇区联合办学,将机插秧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培训班办到田边、地头,现场教学,现场操作演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
2012年该区共培训5 765人次,有1 066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2013年共培训5 800人次,有1 019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目前,全区农机从业人员持证率已达46%。
由于缺乏培训资金,与培训相关的教具、器材等配备不齐,严重影响培训效果。
培训机构教师人员数量有限,外出进修机会少,知识更新慢,不能满足新机具、新技术、新农艺培训要求。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和考核鉴定的内容落后于新机具推广应用的速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传统的培训模式是集中办班、统一辅导,这样既能保证学时,又便于管理。但由于学员学历、阅历、年龄存在差异,学习理解能力也有较大差别,统一办班培训效果不理想。
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离不开资金投入。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和农机科技含量的提升,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培训效果,应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引进等方面给予农机培训机构财政资金支持。
结合农机推广工作,按照农机化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教材,调整培训内容。同时,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更新知识。探索利用远程教育终端,引导、鼓励农户在互联网上学习相关知识,通过网上提问、网上释疑,提高学习效率。农机职业技能鉴定除实践操作考核由考评员现场考评外,理论考试可参照变拖、联合收割机驾驶员驾照考试办法,实行网上考试、网上自动评分,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速,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渐形成,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对象。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推动农机服务组织转型升级,将进一步促进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