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出去,引得进来,不断发展的中国营养学会国际交流活动

2015-06-19 06:42王佳雯
科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营养学国际交流学界

王佳雯

“中国营养学会一直致力于团结科技界知识分子、做好营养学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学会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郭长江说道,“中国营养学会国际交流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促进了解、增强沟通,为教育和科研合作铺路搭桥。”中国营养学会所进行的国际交流活动,主要是通过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和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来实现的。“要紧密围绕营养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问题和行业发展复杂问题,举办综合交叉、高端前沿的学术交流活动,创新科学方法、推出原始创新的成果;加强与国际营养学界的合作,积极争取将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本学科领域最有影响力和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我国举办,从而努力提升我国营养科技影响力”,郭长江副理事长说。

“走出去”

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中国营养学会成员汲取国际营养学界的先进知识,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营养学界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

自2000年以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参加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活动,为学会成员走出去创造机会,同时也吸引国外相关专家与机构到国内来进行学术交流。

国际营养科学大会(ICN)是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召开的四年一次的国际盛会。每次都有全世界近200个IUNS成员国的数千名营养健康科学界的专家参加。2001年,第十七届国际营养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来自全球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了21世纪的首次国际营养大会,其中包括来自中国营养学会的30余位专家。两年后,第九届亚洲营养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此次会议,中国营养学会也是大会组织者之一,葛可佑理事长代表学会参加了亚洲营养学会议主席团。并且,学会组织了28名中国专家参加会议,他们当中有2位在大会发言,有10位在分会场发言,还有12人的文章获得张贴。2013年9月第20届国际营养大会在西班牙召开,约120余位中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营养学会代表团首次举办了展台并参与竞标第22届国际营养大会。中国营养学会此次参会并设立展台,向世界各国营养界的专家学者展现了中国营养学界的风貌,在ICN这个国际舞台发出了中国的声音,达到了让全世界各国营养学者了解中国、了解中国营养学界、宣传中国营养学会的目的。

2013年—2015年中国营养学会分别在美国EB大会期间,召开了“中国营养科学研究分会场”,杨月欣教授、翟凤英教授、凌文华教授分别代表学会与北美营养学会合作完成每年的组织工作。2011年7月,第十一届亚洲营养大会在新加坡举办。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主办了“Better Food, Better Health FCD Composition Database”分论坛。自2009年开始至今,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与韩国食品科技学会合作,每年在中国或韩国举办“中韩植物化合物研究论坛”,推动了植物化合物研究工作的开展。2015年“第五届中韩植物化合物国际研讨会”将于5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近几年,中国营养学会除了积极推动国内的营养学发展之外,也一直在为我国营养学科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努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国营养学会近年来一直积极开展多项国际交流活动,并借此加强与国际营养学界的合作。中国营养学会与英国营养学会、美国营养学会、日本营养与食品科学学会、韩国营养学会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通过与上述学术团体建立联系,不但促进了学术上的沟通和交流,特别为提高我国营养学科的国际地位和我国营养学家未来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引进来”

中国营养学会在积极推动中国的营养学同行走出国门与国际同行交流之外,也在积极寻找机会,将国外先进的理念和优秀的人才引入国内,并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参与国际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国际学者参与到中国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来,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达到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服务的目的。

早在1995年,中国营养学会便在北京承办了第七届亚洲营养会议。在那次会议之后,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秘书处便设在了中国。自会议结束后的4年内,中国营养学会组织出版了两期《通讯》,介绍各会员国学会的学术活动。

到了21世纪,中国营养学会更是组织了一系列的国际活动,邀请来自全球的营养学专家与国内专家互相交流沟通。2006年10月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国际营养科学联盟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亚太临床营养学会议。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主席Mark Wahlqvist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2010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召开了饮料摄入与健康学术国际研讨会。美国的Barry M. Popkin教授等四名分别来自美国普渡大学、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专家参会,就饮料与心血管健康等进行了讨论。国内相关专家也讨论了中国的饮料摄入现状。会议结果为政府部门制定对饮料与健康的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从2011年起每年举办1次膳食脂肪酸国际研讨会,目前已成功举办3次,为国内学者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和营养学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加强了营养与健康专业组织对膳食脂肪酸的认识,为全面了解膳食脂肪酸科学前沿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居民健康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2013年召开的“饮食与健康国际化趋势:减盐与美味共存研讨会”,包括海外知名营养学者在内的近100名营养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了减盐问题。2013年在浙江举办的“中国—WHO论坛”,来自WHO营养指导专家顾问委员会和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的专家做了8个学术报告,交流了国内外DRIs修订的有关学术信息,深入探讨了DRIs修订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2014年4月主办“亚洲营养领导人高层论坛”(Asia Nutrition Leadership Summit),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亚洲各国的营养学会理事长出席,促进国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提供平台和机会,为已经启动的我国膳食指南修订工作,提供依据。

除了举办或承办重大学术会议,邀请海外专家前来参会之外,中国营养学会也积极地参与国际项目,创造机会让中国营养学专家与国际同行的共同合作,推动中国营养学的发展。

与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合作,包括政策研究、营养标准法规的研究;2011年,中国成为IUNS发起的减盐项目(salt intake reduction workshop)第二批入选的六个国家之一。这一项目旨在通过掌握居民对盐摄入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减少盐摄入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而制定出合理且易于执行的减盐措施。中国营养学会便承担了该项目在中国的组织工作,并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学会联合原卫生部、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山东省卫生厅等主要部门和相关企业,召开了“减盐控油措施高端圆桌会议”,并在会上就“减盐控油”的目标达成一致意见。

营养领导才能培训项目(Leadership Training and Capacity Building amongst Younger Nutritionists in China)是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支持其会员国营养事业而推动的国际性培训项目。目的是培养未来国际性营养领导人才。学习目标与宗旨是:建立中国营养学界青年学者团队,培养营养领导力包括个人能力建设、团队能力建设、互信和影响力建设等。2008年起,中国营养学会承接此项目并开办第一期之后,于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分别举办了三期。第五届营养领导才能培训项目(CNLP)将于2015年5月23-26日在广州举办。

中国营养学会的国际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重要的途径,将中国营养学界的风貌展示到了世界舞台上,同时也将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引入中国,并通过国内相关专家的研究,内化为中国营养学研究的一部分,造福社会大众。

郭长江表示,未来,中国营养学会的国际交流活动还将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形势下,中国营养学会将努力探寻国际交流的新方式与新途径,以为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提供更好的国际交流平台,也为国内外优秀营养学专家交流沟通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和桥梁。

猜你喜欢
营养学国际交流学界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学界亮点
国际交流与合作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的工艺优化及营养学评价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动物营养学报》审稿专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