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雅
“中国营养学会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因共同的兴趣和愿望聚在一起,这些小我一辈、两辈的同事就像家人一样,他们都把我当家长看待。”——葛可佑
三届理事长,十年任期,葛可佑说,他对中国营养学会有很深的感情。在同事眼中,葛可佑在任的十余年,中国营养学会实现了大踏步发展,但他却没有太多察觉,一心只想一定要把营养学会发展壮大。
“我当一届(理事长),就要做出像样的工作。”就是奔着这个念头,葛可佑开拓发展了公共营养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以居民需求为基础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编写和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组织营养学会老一辈专家编写《中国营养科学全书》《营养科学词典》等。可以说,以葛可佑为首的众多营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营养学会发展成为了中国营养学界一面旗帜。
如今,中国营养学会迎来70华诞。已是耄耋之年的葛可佑追溯中国营养学会的发展历程,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公共营养的“修路工”
上个世纪80年代,葛可佑因为克山病的研究长期奔走在基层,这让他深刻了解到各地居民的营养状况,尤其是在经济落后、信息匮乏的农村地区,百姓对营养认识有极大的误区。譬如,认为“吃了鸡蛋会生虫”,于是用鸡蛋换了糖给孩子吃。
面对类似的荒谬认识,尤其是经过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之后,葛可佑意识到“虽然当时大家的营养知识还不够,但更不够的是百姓对已有营养知识的应用”。于是,他决定放弃之前的微观研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群营养状况调查与研究。
对于科研人员,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葛可佑感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离百姓太远了,而当时百姓所急需的营养知识科普也并非实验钻研能解决的。“虽然公共营养研究看起来是普普通通的事情,但跟群众联系非常密切,解决的是大众的问题,能让成千上万人受益。”葛可佑解释道。
1983年,在葛可佑的倡导下,我国第一个公共营养研究组成立,这就是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的前身。
在公共营养工作的初创阶段,葛可佑亲赴四川、贵州等七个问题较多的省进行调查,深入到每个地区、村落,了解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与饮食内容,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监测和改善计划,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系统的营养监测工作。随后,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的重视,于1985年定为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万多名儿童的监测和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展至今,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已经成为一支在营养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在社会动员和科普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团队。
而公众对公共营养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生活中,政府提高了对公众的饮食营养健康的重视,居民也普遍开始关心膳食营养。同时,学术界对公共营养的认识有所改观。过去,科研人员认为只有钻研学术才叫研究,而很少把科学普及与群众教育看作“份内之事”;如今,很多人转变思想,不仅十分热衷科普,而且将其视为职责、义务。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官方解释,公共营养就是立足于我国的公共营养问题和社会需求,通过应用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解决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和为政府制定人群公共营养政策提供重要依据。葛可佑认为公共营养的工作可从源头保证百姓健康,社会需求,为人民健康铺平道路,十分有意义,因此,他甘为“修路工”。
“宝塔”的“建筑师”
虽然公众对膳食营养的关注有所提高,但在葛可佑看来,这种关注体系还不成熟。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媒体资源丰富,渠道广泛,所传递的“科普信息”难免泥沙俱下,很多人无法识别信息的科学性与真实度。一些伪科学乘机传播无阻。“其实营养并不神秘。营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葛可佑谈道,现在大家关注营养的欲望很强烈,只不过是缺乏一个能够系统解释的科学渠道。正是出于这个目的,葛可佑组织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团队制定了以食物为基础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并于1997年4月正式发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下文简称为《指南》)强调要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平衡膳食宝塔》(下文简称《宝塔》)是根据《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将其转化为更为通俗易懂的图像表达,以金字塔的样式表达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指南》和《宝塔》的制定为百姓树立了一个科学的营养标杆。标杆立好后,葛可佑组织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积极投入到各种推广宣传中。制作电视节目,接受媒体采访,还多次深入到祖国各地,向专业人员及广大群众宣传,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营养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宣传收到了积极的反馈。
第二版《指南》发布的十年后,他再次召集专家改进《指南》。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饮食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基于此,原来那本简易的《指南》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百姓所需。同时,五花八门的“营养”信息也给百姓带来一些困扰,因此,新版《指南》的要求不仅在新、在全,还特别强调科学依据。譬如,作者所提出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确定无疑,有科学根据;参考资料必须条分缕析。正是因为高标准、严要求,看似简单的修订工作耗时两年之久。
学术的“打夯人”
回顾中国营养学会历届理事会,葛可佑的理事长任期是最长的,纵跨第四、五、六届,这在学会发展中实属罕见。而在此之前,他还担任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罗马)食物政策营养司高级官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所长。1996年,葛可佑通过营养学会会员选举,成为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理事长。继任后,葛可佑重点夯实了学会的学术地位。
在第一阶段的任期中,葛可佑主要组织专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这是他在访问美国、加拿大后学习到的一种营养学新思路,即系统地制定各种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于是,他在回国后组织专家进行编写,于2000年在国内出版。我国因此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采用DRIs新概念的国家。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是葛可佑在第二任期组织专家所做的主要成果。虽然当时中国已经有十几本营养科学专著,但大多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而没有一本是全面、系统地涵盖所有营养学专业。这对想要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是个麻烦、浩大的工程。因此他萌生了撰写“全书”的想法。《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就此于2006年诞生,全书分上下两册,共六卷,受到营养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学生的热捧。
与此同时,葛可佑以及营养学会的几位资深专家还在筹备编辑一本新的营养学词典。在此之前,中国有一本营养学词典,是中国营养学会第一任理事长沈治平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主编的,其中的一些信息在21世纪已经显得严重滞后。于是,由葛可佑牵头,连同营养学会的“老专家”开始了11年的词典编辑工作。
“编辑词典的六名专家,都已退休,从事了一辈子营养学研究工作”,负责编辑的专家,在编辑每一条词条时,都必须自己查找资料、自己书写,不准找学生“代劳”。主修不同专业方向的六位专家——葛可佑、赵法伋、柳启沛、李珏声、王光亚以及程义勇分别编辑不同的领域,各司其职,相互交流,最终采集到基础营养、人群营养、疾病营养、食物营养、公共营养和营养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名词和常用术语建立词条。
2013年8月,这本凝结六位营养学泰斗心血的词典——《营养科学词典》终于问世,成为营养工作者的必备书籍。
当然,上述学术成果只是中国营养学会工作的一部分。据葛可佑总结,营养学会的常规工作主要是推进营养科学研究、发展营养科学普及、为社会服务。“虽然这些工作没有作为重点来介绍,但也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一部分。”葛可佑补充道。
“家庭”的监护人
担任理事长的葛可佑本还承担着学会的行政管理工作,但他却说自己在管理上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很少。这得益于营养学会“家庭”般的相处方式。
葛可佑坦言,因为学会是一个群众组织,它既不同于政府部门,也不同于事业单位。学会当中,没有绝对的领导与下属,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愿望而自愿聚集在一起,自觉地为社会传播知识,平等地探讨研究学科问题。“当时,虽然收入有限,但我们精神上很富有。”
正因如此,才让学会更像一个大家庭。有问题,大家能够坐下来一起开会协商,各抒己见,共同商议结果,最终分工协作。因此,葛可佑说他很少做行政管理工作,大家更多因为共同兴趣走到一起,通过感情相维系。“这些小我一辈、两辈的同事就像家人一样,他们也都把我当家长看待。”
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葛可佑也十分大胆与果敢。他对年轻人采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一旦交予任务便对其充分信任。无论是办公室的年轻人还是研究生,都鼓励他们自己提出方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磋商,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内容分工,最后葛可佑提出修改意见。“各司其职,我只做理事长应该干的事儿。”葛可佑的这种契约精神培养了人才队伍的高效率运作。
2004年葛可佑十分果断地为中国营养学会独立“安家”。要想让学会“大展拳脚”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处所。于是,学会全体成员开始“省吃俭用”、同心协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营养学会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用房。
“安居”后,中国营养学会终于可以专心“乐业”。除了上述,葛可佑主持编辑的学术著作,营养学会也开始组织承办学术会议、召开营养师培训班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国营养学会愈发凸显号召力、自信心以及权威性。学会会员人数也由最初的不到4000人增加到1.2万人之多,学会年收入也有了保障。
翘首“黄金时代”
说到未来,葛可佑坦言,中国营养学会的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学会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是时代需要,民众需要。在葛可佑看来,这也是中国营养学会今后可以大踏步发展的原因。
营养学、尤其是公共营养学与民众密切相关。正是因为近十几年来百姓对膳食营养有迫切需求,关注度与日俱增,才凸显营养学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葛可佑看来,中国营养学会已经具备了“黄金时代”的时代背景。如今,我国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国力的发展,为学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沃土,在此大环境下,中国营养学会必然能够乘此东风,在学会现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集合社会优质资源,为中国人民开辟出一条营养的康庄大道,为中国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