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是重中之重,就其对象来讲它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就其内容来讲是促进学生对基本品德、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形成和掌握的教育,就其性质来讲它是促进年轻一代全面发展的教育。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处在一个新的形势之下,需要我们理清新思路、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
一、义务教育五大基本形势
外部形势纷繁复杂,都对义务教育直接或者间接产生影响。但是,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我认为是五个方面的基本形势,其他形势可以囊括在这五大基本形势之内。
1.“四化”统筹进入新阶段。上个世纪我们曾讲“老四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五化”,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新四化”就是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深度融合,城镇化与工业化在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也紧密联系。“新四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都不能对此不理不睬。例如,信息化影响培养人的规格、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影响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使得我们的义务教育必须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要有所适应。城镇化对义务教育的影响更大,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到了54%,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城镇人口已经到了73%,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城镇的聚集度高于一般民众的聚集,而且这个势头还有加剧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城镇的大班额现象非常严重,虽然不是所有地方是这样,但是很多地方是这样,农村的空壳学校、麻雀学校、教学点越来越多。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正在从传统机遇向新的机遇过渡,以前,我们是要扩大出口、加大投入,曾经我们国家集中投入4万亿元来刺激经济发展,教育也受益于这种投入。现如今,我们要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个新机遇之下,教育更要受益于新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非常重视,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时讲到,现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政府很多方面都要压缩开支,但是有两个例外。一是教育。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对教育投入只增不减,达到4%的目标还要继续向前。二是国防,国防还要加大投入,使我们的腰杆真正硬起来。
2.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的增长从高速调整为中高速,今年的GDP预期增长7%,明年预期是6.9%,后年可能更低些,比起前些年GDP增速一度高于8%乃至达到10%,增速明显放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继续增加。各行各业的财政保障一般不与GDP挂钩,但教育不一般,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要在4%以上。并且,全国的教育经费有70%左右投到基础教育,这包括学前、特教、高中。全国的教育经费52%投入到义务教育。我们就必须筹好、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3.世界教育进入新拐点。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3D打印已经风行,传播方式有大的改变。现代信息的传播比病毒还快,它是瞬间的传播。新形势更要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也应该变革。面向未来,学校的形态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吗?还是每天8点上课下午4点下课吗?我们要进行考虑。也许学校教育永远不会消失,但是新的教育形态一定会出现,也许混合式的教育形态就是未来十年之后会出现的新教育形式。另外,从世界各国来讲,以前的发达国家课堂教学普遍都比较宽松,对学生和老师都管得很少,放任自流是其中一个特点。而现在看起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普遍设立了国家课程标准。过去,中国对国外教育的学习借鉴比较多,而今许多国家对中国基础教育给予关注。
4.中国教育进入关键期。现在,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法治吹响了集结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的时间已经过半,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纲要的中期评估。教育部将有个自评,但是各个类型的教育如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等等,还要接受第三方评价。比如义务教育这块,在普及率、减负、均衡方面,得评价这5年有什么进展,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我国义务教育成绩问题共生。义务教育成就巨大,就学在普及、公平在推进、质量在提升、保障在增强、管理在改进,但同时义务教育挑战很多,可以概括为“三更三高三弱”:变化更迅速、任务更艰巨、工作更复杂;教师呼声高、家长要求高、社会期待高;农村教育弱、治理结构弱,内涵发展弱。
5.政策制定进入科学化。面对以上的情况,我们需要更好的决策,教育政策制定现在进行到了科学化的阶段。不允许拍着脑袋决策、不总搞摸着石头过河,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现在,出台文件要求立项、论证、起草、听证、会签,然后才能印发,通常还要求试点,要有风险评估,一般试点之后可以了才推广,推广之后还要搞评价。另外,评价之后发现问题要进行修正,最后才是全面落实。所以,在这种新常态之下,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二、义务教育五大核心任务
在新的形势下,基础教育面临着很多任务,这些任务很庞杂,包括应该干的,需要干的,要求干的,这都是我们的任务。总体来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大核心任务。
1.促进义务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就是要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人群之间的差距。在区域方面,中央的资助要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而在中西部的对待上,对西部保持力度不减,对中部要加大支持。在城乡这个问题上,要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20项底线指标,这些指标规定要改善基本教学条件,比如每个教室都应该符合规范要求,能够开启教室前后两门,要有符合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图书,学生一人一桌一椅,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符合要求,要有旗杆、旗台,等等。这些指标还规定要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寄宿学生每人一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厕位足够、按1:3设置男女蹲位。在同一个区域,校际均衡更迫切、更重要,要推动硬件建设、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试行学区化管理,促进资源共享、连片调研、小班化教学、特色办学,多措并举,使优质资源迅速扩大,让一部分薄弱学校能够尽快提升。在群体上,要关注贫困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要让贫困学生享受到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的福祉,让12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妥善安置,让22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重点关心双亲均不在家的留守儿童,他们占到整个留守儿童的48%,尤其要关心其中的女童。要调动监护人的责任,有的家长到城里去打工,孩子不管,拍拍屁股走人,有点任性,现在不能提倡。经济是常态了,不需要那么多的粗放式的劳动者,他们应尽量把孩子安排好。要办好特殊教育,把特殊学校变成当地最漂亮的学校,让残疾儿童成为最受呵护的孩子。在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有质量的均衡、有品质的均衡。在均衡发展的同时,不要人云亦云,避免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均衡发展不是齐头并进,而是你追我赶;不是左顾右盼,而是动态平衡;不是不要特色,而要办出特色;不是只重硬件,而是关注内涵。
2.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我们强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质量,符合素质教育的质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在德育方面,要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24个字,校校上墙入屏,人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心价值观很重视,去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的时候,他针对青年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要求;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六一前夕的主题队会时,他针对少年儿童提出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希望。我们要聚焦“加强”和“改进”两个关键词。要加强课程育人,加强文化育人,加强管理育人,加强法制育人,加强实践育人。要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生态文明教育,改进公民意识教育,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在智育方面,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避免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培养创新精神,提倡刻苦勤奋,形成学习兴趣。对学习兴趣的强调,其实就是快乐的学习。幸福的成长是我们赞成的,但也不能都搞所谓快乐学习,现在,刻苦勤奋要强调。幸福成长,勤奋努力,是要兼顾的。另外,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天资聪颖、提前达到较高年级学力程度的学生,要允许跳级、捷足先登,个别跟不上队的学生经过一定程序也可以留级。在体育方面,要强化体育教学,坚持体育锻炼,掌握一项技能,鼓励发展足球,形成锻炼习惯。美育也要强调,一个不重视美育的基础教育是不全面的基础教育。要改进美育教学,能够欣赏名作,掌握一项乐器,提高审美素养。另外,劳动教育也要加强,组织劳动实践,掌握一定技能,培养劳动能力,普及校园种植,坚持光盘行动。
3.改进义务教育的治理。首先,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合理划定入学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取消共建方式入学,促进信息公开,破解学校难题,提倡分类指导。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都有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根本解决。2014年,教育部加大了分类指导力度,对全国发了文件,对19个重点大城市发了文件,对北京市提了要求。经过共同努力,免试就近入学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全面建成电子学籍。实行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做到准确无误,方便转换,功能强大,服务大局,确保安全。现在已经全面建设、投入使用。教育统计不再是一个个数字,电子学籍里有具体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是否乘校车,是否随迁子女,是否留守儿童,父亲是谁、干什么的,母亲是谁、干什么的,基本的综合素质评价。再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校长负责、社会参与,落实学校自主权,逐步创造条件,取消学校行政级别。还要防止行政机关的越权、集权、扩权、重复用权和过度用权的情况,要确权、放权、分权、让权、慎权,做到法有授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第四,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教育有用有效,安全工作突出重点,安全责任准确划定。对安全工作,我最想说的就是这么四句话。安全不重视不行,但是如果噤若秋蝉,因噎废食,春游秋游不搞了,夏令营不搞了,有的学校甚至把单杠、双杠、跳箱、跳马器材都入库了,就不值得表扬了。该动的动起来。教室要启迪其智慧,尽量培养学生的人性,操场要野蛮其体魄,适当培养学生的狼性。掌握好一个合适的度。第五,实施学业负荷管理。让学生学习有一个合理的负荷,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4.重塑义务教育师资。我们国家有1700万教师队伍,其中中小学的专任老师就有1069万人。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是党、人民和家长值得信赖的一支队伍。但是,教师队伍也同样存在多元、多样的特点,非常复杂,也有那么一些教师要求待遇、要求受关注,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私心杂念、违法乱纪的情况。因此,对教师队伍要回应他们合理的诉求,给他们更多发展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待遇,同时遏制他们一些不合理的诉求,尤其是不赞成搞罢课这种极端的方式。在我们国家,罢工、罢课都是非法的。要鼓励广大教师争做好教师。好教师有四个标准,一要有理想信念;二要有道德情操;三要有扎实学识;四要有仁爱之心。对于学校、教师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重视培养,素质全面;加强培训,资格复审;统一编制,城乡一体;交流轮岗,合理编班;绩效工资,好事办好;特设岗位,继续坚持;照顾乡村,发给津贴;统一称谓,可至正高;校长队伍,渐去级别;做班主任,给予鼓励。要特别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其愿学、能学、需学;要让教师获得应有尊重,顾及其待遇、荣誉、节日;要使教师具备良好师德,能沉下心来,潜心育人;要鼓励校长具有教师家情怀,以生为本,依法治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
5.提升义务教育品质。学校品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诸多要素,涉及多个主体。提升学校品质,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是先导,优秀的校长和敬业的教师是主体,达标的硬件和规范的管理是基础,系统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是载体,独特的文化和成熟的品牌是表征,优质的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是目标。首先,要塑造全校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的行为和校风,内隐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学校要建成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实验基地;学校要建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人间净土;学校要建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成长乐园;学校要建成培养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代新人的生命摇篮。其次,出台科学明确的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规划是在客观全面认识学校当前状态基础上的面向未来的发展计划。好规划潜在地包含着目标力、整合力、前瞻力、凝聚力、发展力和执行力,也是这些力量的和谐统一。再次,改善学校领导团队的管理行为。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统领者,也是学校品质提升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学校事务千头万绪,校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事务堆里。校长要着力构建强有力的领导系统,发挥团队的作用,改善管理行为。学校管理人员要在校长的带领下,明确职责,抓好落实。最后,要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播种者和实践者,通过课程与活动等形式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体现者和参与者,应当接受价值观培养,受到礼仪文明熏陶,让大到民族文化小到学校文化都在学生身上得以传承。要提升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建筑要独具匠心,以德载物,或造型新颖、具有时代气息,或古朴典雅、体现文化底蕴。学校建筑要符合学校特色,具有足够功能,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协调和谐,营造文化气氛。
三、义务教育五大政策抓手
推进义务教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之下,我认为要做好五件事,即五个政策抓手。
一抓教育改革。改革是当前一个时代的命题。要依据蓝图,先立后破,啃硬骨头,有始有终。
二抓教育法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行政的统一。全面依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三抓教育科研。行政人员要更加尊重规律,运用成果;科研人员要更多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四抓政策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的时候要统一要求,体现一盘棋;还要因地制宜,给基层和学校留出足够空间。
五抓体制机制。实行管办评分离,大数据支撑,高智库参谋,体现现代化取向、为战线服务、可持续发展。
【王定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
责任编辑/肖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