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智力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精力不集中,爱疲劳,学习凭兴趣。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搞好学习的重要一环。
一、创佳境,使其乐中学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尚未树立起明确的目的,全凭好奇心和情感,他们求知欲望往往从兴趣中得到启迪,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景,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直接兴趣。
1.情感唤起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情感非常敏感,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的表现,让学生领悟、理解。在教学这种内容的时候,教态要自然,力避生硬说教,做到语言含蓄幽默,耐人寻味。总之,教师要进入角色,情动于中,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例如,讲“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二年级女生三好人数6名,男生三好生人数3名,女生是男生的几倍?通过计算反映出女生三好学生人数多。我紧接着说:“上学期被评为三好生的同学请举手。”几个被评为三好生的学生举起手来,我笑着问:“男三好生和女三好生谁的比份大?”学生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自然地鼓起掌来,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说:“他们都是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大家都要争当三好学生。”师生说话都不多,花时间少,但耐人寻味,引起共鸣,达到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精神”这一教学目标。
2.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头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所以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特别是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趣”,因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认数8”的组成数时,老师先拿出“8”根小棒让学生看到后,分到两手藏在身后,随时设疑提出:“你们猜猜,老师的左、右两手拿了几个小棒?”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老师左手拿了2根,右手拿了6根,有的说……答案不断完善,不断向新的知识趋进。随着不同答案的陆续出现,他们的疑问增加了,解疑的兴趣更浓了,人人积极思考,并且神秘地捕捉新的内容,直到他们最后说出七组数的组成时,老师才予以肯定并适时地引出新课题。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以游戏活动,提高兴趣
从观察中得知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劳动,更爱玩。如果在教学中顾及他们的这一特点,必然使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使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安排游戏。如,教学“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时,安排“送信”的游戏。要求学生把10+2、12-2这类算式的“信”送到写有得数12、10等“信箱”里。这个游戏把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选择能力(正确“投递”)融为一体。当学生“投递”错误时,老师在旁点拨,学生很乐意地接受,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然后教师再讲新课,效果很好。
二、巧设练习,达到趣中练
1.游戏性,练中生趣
针对儿童的特点,把知识、技能寓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熟练技能,这类练习在低年级使用较多。
例如,教学“得数是11的加法”和“11减速几”,教师可以设计“躲11”游戏,游戏内容即:下面括号里如果是11,就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表示躲起来,如果不是11,就举起手说答案:
8+3=( ) ( )-4=7 9+2=( )
2.生動性,寓学于趣
在练习基本达到掌握知识时,要结合教学需要做到平中出奇。
例如,在“10以内加法”一节中,学生经过口算、听算等练习,对于这样的思考题:“10=( )+( )。”学生感到新奇,积极探索,课堂气氛活跃了。通过这样平中出奇的练习,较好地巩固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在乐趣中学与练,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待征,结合教材实际,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有效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的充分备课、精心准备,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巩固科学知识,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活动,运用这种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誗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