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方法的习得。笔者(任教二年级)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了“一读、二标、三圈、四书、五思”这样几个基础性的预习内容,笔者把它简称“预习五部曲”。
一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具体做到四个“不”: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的自己觉得满意了,就在课题旁给自己画个笑脸。二标,就是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三圈,就是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二次读文,近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在二次读文后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词,将圈出的生字词大声地读两三遍。四书,就是看课后生字表及笔顺,用手在空中写生字,边写边说出每一笔画的名称。并要求学生由看着生字书空到逐渐不看生字书空,进行字形的记忆。最后,学生在课本上进行生字描红。五思,此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疑问,通过查资料或在课堂上解决。
在培养预习习惯的初期,教师可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再放到课外去预习。
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之后,更为关键的是预习习惯的保持。展示预习成果,有助于保持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能将预习内化为一种长期的习惯。
1.展示学生的朗读。学生有没有预习,预习效果怎样,都可以在课堂通过朗读比赛来检查。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发一朵小红花,集齐十朵小红花,就为其颁发“读书能手”奖章。
2.展示学生的课本。教师可以轮流将学生预习好的课文展示给大家欣赏,师生对预习中的“二标”“三圈”“五思”及课本上的描红进行点评,在点评中巩固方法。
3.展示学生的思考。对于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质量较高的问题,可以把他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探讨,并为他颁发“爱思考”奖章,增加其成就感,保持其预习的积极性。
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合理、科学地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让学生从小“主动地砌砖、学会建筑”,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职责与使命。
参考文献:
马玉青.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J].读与写:下旬刊,2010(9).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