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艳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高中生;适应性
每年9月都会有一批高一新生入学。陌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自我地位的改变、不当的学习方法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常常令入学新生感到烦恼。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尽快适应新环境,笔者认为,体验式教育是高中新生适应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体验式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活动、游戏和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育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教育观和教育形式。体验式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感悟,从感悟中实践,再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理解和成长。由此可见,体验式教育是一种“体验—感悟—实践”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体验式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一、体验式教育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掌握着教育的进度和实施方案,采用的是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学生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他们的兴趣和主体意识很难被激发出来,即使是心里很明白的道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体现,导致心理和行为上有偏差。而体验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亲身经历来建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去探索,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领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
单向的注入式的教与学,提供的是一种“授一受”式的教育环境,因此课堂是教师“独白”的舞台,难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教育氛围。体验式教育则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体验”共同置于一种情境和氛围之中,师生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消除了彼此间的距离感和压迫感,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从而营造更加和谐快乐的教育氛围。在体验式教育过程中,教师自己也会获得成长。
3.关注教育的过程及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育与华生、斯金纳等人只关注行为结果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本质的区别,体验式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人格以及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则取决于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因而, 体验的价值, 往往并不体现在体验结束后获得的知识上,而常常体现在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过程中。体验式教育将教育目的蕴含于体验过程之中, 关注体验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与行为方式的价值。总之,体验式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性体验,更加注重给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二、体验式教育在高中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应用
结合高中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适应教育中,可按照“创设问题情境—交流分享体验—内化应用体验”三个步骤来进行体验式教育。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体验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任何虚假的情境都是起不到教育效果的。二是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体验和思考。适应教育如果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效果往往不理想,因为学生很明白的道理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在适应阶段遇到的突出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去感受,激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通过“情”让“理”走进学生的心灵。
2.交流分享体验
交流分享体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并吸收别人的体验,是学生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分享体验一般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位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内心体验,小组分享结束后,学生可以在全体同学面前分享。在分享交流体验的阶段,学生的自我评述是最主要的,同时还需要教师的点评。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自我述评,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3.内化应用体验
将体验内化应用是体验式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将自己所领悟到的知识和道理内化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实体验。 以适应教育中“与周围新同学、新老师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例,如果采用说教的形式,无非就是强调学生要“主动、热情、大方、谦和”等,学生会觉得是老调重弹,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但是若采用体验式教育则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活动名称为“百花争艳”,活动规则是让所有学生坐在座位上,当听到教师喊一个数字时,就几个人手拉手组成一个“家”,每个“家”的人数只能等于教师喊的那个数字。教师在喊数字时,要根据学生人数,每次都要剩下几位学生找不到“家”。在这个活动中,那些不主动的学生就有可能会被“剩下”,找不到“家”。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都手拉手组成一个“家”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体会到“找不到家的孤独感”。
每次结束后,教师要留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内心感受,并等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分享。例如,有学生分享:“新到一个环境,我要主动积极地去适应它,要主动和周围同学打招呼,要主动帮助同学。军训的时候感觉我们班的同学好像都有自己的新朋友,他们在交谈的过程中自己都插不上话,感觉自己被这个新班级隔离了。但是今天这个活动让我改变了看法,我的同学其实都很热情,也很团结。之前是自己太封闭自己了,所以觉得同学都不够友好,有句话说‘在人际交往时,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首先怎样对待别人,我今天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涵义。我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积极、主动一些,更开朗、乐观一些,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与周围同学相处,才能尽快融入新班级,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endprint
等学生分享完感受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所感所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上例学生认为自己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需要更积极主动一些,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把这个活动多做几轮,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应用所感所悟,作出改变,使自己变得更积极、主动,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尽快地融入新集体。
虽然适应新环境需要时间,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尽量缩短适应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高中生适应新环境主要是从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自信心、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入手。而体验式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体验式教育模式是高一新生适应教育的有效率、有价值的教育途径。
三、在适应教育中实施体验式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角色问题
在体验式教育中,教师应该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创设问题情境阶段,教师是一位领导者和组织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等各个环节都应该有精心安排。在分享体验阶段,教师是一位倾听者、咨询者,倾听学生的感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释。在内化应用阶段,教师是一位监督者,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提出新要求。
2.教学设计问题
在体验式教育中,教学设计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设计既要避免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热闹,为体验而体验的形式主义,又要避免对学生获取知识没有价值的无效体验。所以,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一要考虑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二要考虑活动的节奏,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三要考虑活动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四要重视活动经验的分享。学生的分享和教师的点评二者缺一不可。
3.学生参与问题
在体验式教育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不善于表达或其他原因,往往会成为活动的旁观者,不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应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应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体验,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参加。
4.活动中的教学秩序问题
在体验式教育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会让教学秩序受到挑战。因此,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秩序,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还要注意安全问题,使课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随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体验式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体验式教育模式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机统一于教育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岳阳,414000)
编辑/马茜元 终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