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
摘 要:在对国内外同类教学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机电一体化工程设计的方法,研制出了集多种教学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实训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很好的被用于机电类专业的多门教学实训当中,为机电一体化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文主要是针对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设计 研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c)-0155-02
1 创建机电一体化实训系统的目的
之所以会常见机电一体化实训系统,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寻找到一条适合从学校到工厂环境转换的有效路径,也就是让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逐渐转换为实际的应用当中,这样一来就极大的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业生产现场的距离,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工业当中的元器件,在创建机电一体化实训系统的时候所采用的元器件都是非常标准的工业化材料,而且展示的类型也是最全面的,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增强对这些元器件的认识和理解。
2 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的原理及其构成
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系统主要是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分别是机械结构设计部分和电气控制设计部分,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1 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结构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单元构成的:(1)储料、自动上料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是运用了一个相对垂直的储料筒装置,工业原料从储料筒的上方放入,在储料筒的下方还有一个出料口,工业原料就会依靠自身的质量而自动下落到出料口的下方,而在储料筒的地步还设有一个光纤传感器,如果说此时工业原料用完了,那么整个系统就会自动停止所有工作,在工业原料推出之后,在目标位置还设有一个电容式的开关,当我们的工作人员检测待工业原料的时候,就会由移载机械手将工业原料移动到一个圆盘上进行相应的检测。(2)检测工作单元,子啊检测旋转圆盘上,分别设有四个用来定位圆盘的定位圈,并且在圆盘上设置了电磁式的传感器,它的作用是用来检测工业原料是否到位,当检测合格之后,再由移载机械手转移到加工单元进行加工。(3)加工工作单元,这一单元的任务量较重,主要是度工业原料进行钻或铣加工,当工作台在对工业原料进行检测的时候,夹具会把工业原料紧紧的夹住,夹住之后,钻头开始下降工作,当下降到加工位置的时候,对工业原料进行加工,加工完成,钻头会自动回到起始位置,再由移载机械手将加工过的工业原料转移到皮带输送单元。(4)皮带输送单元,这一单元在很多的工业生产中都会使用到,这一单元也是大部分生产企业最基本的物料输送方式,一般的工业系统的皮带输送单元都是由微型的电机进行驱动的,当我们加工好的工业原料在进行输送的时候就会经过这条输送带,从而转移到需要的地方。
2.2 电气控制设计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是由电源箱、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光电开关、电源指示灯、电气源处理组件等部分构成的,而且在电气控制设计的时候,为了防止出现失误,还设立了自动和手动切换按钮,也就是说一旦设备自动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切换为手动操作,不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设计的根本意义
由于机电一体化实训系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同时也是一条微型的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上我们可以进行多种课程的实训和教学工作,通过对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调试装置,学生也可以在结构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最终达到理论教学没有办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由于工业额自动化生产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制造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技术,而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则涵盖了物流传输技术、制造工艺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的技术,虽然我国从国外市场引进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但是与国外先进制造领域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培养还是缺乏陷阱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一个足够的对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感性认识,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与工业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之所以要创建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和实训问题,机电一体化实训操作系统在原有教材培训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自动化的工程结构,并结合机电一体化的理论教学,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自身对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真实动手能力,最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技能教学的目的。
4 结语
该文主要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研制结构,并对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虽然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的机电一体化进程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新技术融入到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当中,会进一步的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性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振,王联.单片机电路接口巧设计[J].企业标准化,2004(10):41-42.
[2] 刘广瑞.用可编程序控制器驱动步进电机的方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5(2):82-84.
[3] 彭商贤,张启先.试论国内外机器人机械学的发展趋向[J].机器人.1991(3):48-53.
[4] 范永,谭民.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J].机器人,1999(1):75-80.
[5] 王宜结.步进电机自动加减速运行的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4(2):52-54.
[6] 罗学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与机电实验中心建设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2):27-31.
[7] 冯正进.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展[J].工业工程,2000(1):1-4.
[8] 岳克宁.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J].广东机械学院学报,1995(S1):47-48.
[9] 陈德宏.机电一体化产品新技术[J].电子元件与材料,1999(5):45.
[10] 冯正进,蔡建国.面向21世纪的机电一体化技术[J].机电一体化,200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