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又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同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途经路线和辐射范围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与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相连。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进入欧洲经济圈。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向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和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44亿,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覆盖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整体增长疲弱,各个经济体均面临各自的挑战。全球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处于关键时期,亟须在加速结构转变的同时,强化并加大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力度。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进行多方位的围堵,企图通过重构全球贸易新规则,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使中国边缘化。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基本上由美欧主导。虽然发达国家经济实力日渐衰落,但在短期内其主导和影响世界经济的能力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它们仍是控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要力量。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总体趋势仍对我国有利。国际经济的调整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应对能力,调整发展思路,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以全新的理念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将使我国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和开放新格局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力争相关各方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以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并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我国将以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在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和市场在外和“三头在外”的产业,进而带动我国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将带动我国全球贸易布局、投资布局、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带动国内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内多个省份,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更多地开展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的步伐,促进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开放性经济水平。
“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带动中西部加快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为强化内陆地区的开放意识,推动国内区域平衡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西部地区是重要的通道和平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让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金融支持,扩大内需,拓展对外投资渠道。
东部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既是现代服务和商品集散的重要策源地,又是离岸贸易、金融、投资和货币的重要运筹地。“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激活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东部省份将寻求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率先实现亚洲国家的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是亚洲各国的互联互通,将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亚洲各国互联互通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
亚洲互联互通建设既面临机遇,也存在困难。各国制度和法律差异较大,各方需求千差万别,各类机制协调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亚洲国家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对接各国战略和规划,找出优先领域和项目,集中资源,联合推进。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我们要通过亚洲互联互通建设,以经济走廊为依托,让亚洲各国在大开放、大交流和大融合中共同编织 “亚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