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点切入解读南京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

2015-06-16 13:20丁锐
职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南京市南京职业

丁锐

今年两会之后,“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讨论的热点话题,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和挑战愈发明显,而对职业教育的挑战,主要源于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市场经济下的每一个产业。在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传统行业不断变革的时代,南京将如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对此,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从热点话题切入,对独具南京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做了深入解读。

“互联网+”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职业》:您在近期走访南京市的中职学校,以及在相关会议上的发言中,多次谈到“互联网+”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和挑战,请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潘东标:“互联网+”对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而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需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改造传统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提升、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一是“互联网+传统专业”形成新的专业。如“互联网+传统护理行业”产生新的护理模式,即传统的医护行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改善医护关系,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通过移动APP来建立医患之间的联系等;又如“互联网+传统农学专业”产生生态农业,南京市目前共有17个市级生态农业区,全都是通过物联网进行控制的,他们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是需要具有专科层次、懂得农业知识、懂得物联网知识的管理人才,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上朝智慧农业方向发展;再如“互联网+传统制造类专业”产生智慧制造业,南京八大新兴产业中的先进制造业都需要具备互联网知识的人才,如江宁“无线谷”(未来网络谷) ,浦口 “北斗导航谷”等,还有旅游业中,一张手机一张卡的“智慧旅游”、财会专业更新为互联网金融专业……也就是说,所有互联网涉及的专业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改革的。

二是“互联网+”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挑战也非常大。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专业的升级还是实训基地的运用都需要靠教师来完成,只有培养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才能培养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首先,教师要能够在线教学;其次,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变革教学模式;再次,南京市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50%都要用来开发虚拟仿真软件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教师会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最后,职业学校需要开发更多面向新兴产业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师能够开发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程。

三是“互联网+”要求职业学校打造以虚拟仿真软件+互联网、物联网控制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实验和实训基地。如将常规的建筑实训基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演变为BIM(建筑信息模型);对原来的休闲体育专业进行智能化实训,增加互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而二维三维的动画动漫专业,要具备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条件。

此外,还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模式及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变化,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打造60支优秀教学团队

《职业》:据我们了解,您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成长非常关注,还在2012年牵头了一个江苏省重大课题,在南京市打造60支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反响非常大。

潘东标:南京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团队的培养是在中国职业教育的首创实践,我牵头的这个江苏省重点课题其实是从五年制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实践和考察中发现,虽然我们一直提倡教师拥有“双师”,但实际上“双证”的比较多,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还是需要通过企业锻炼的,所以我当时提出了 “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的教师未来发展方向,其中“双师素质”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信息素养等;“双师结构”即教师团队不少于10人,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专兼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要均衡,团队一定要有企业人士加入,而且年轻教师不得少于4人。

2012年6月,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职业学校中遴选了60支优秀教学团队,涉及南京市近1000位教师,建设期为三年,教育局为每一个优秀教学团队拨款30万元用于建设,计划在团队中培养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并通过三年的培养来考核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度,实践证明还是很有成效的。

在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开发了一个公众平台——南京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专题网、微博和微信群,随时关注优秀教师团队的活动;其次,我们非常重视团队负责人领导力的培训,并委托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加拿大苏安学院进行三年三连培训;再次,我们非常重视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期进行专题培训;最后,在每年的年终考评中,优秀教学团队成为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考评结果显示,90%的团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职业》:三年建设期马上就要到了,也是该验收成果的时间了,您最希望看到南京市职业学校教师团队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呢?

潘东标:2015年6月份开始就要进行该项目的验收工作了,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评估验收授牌以后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但具体措施要等到调研之后出台。

就这三年的创建情况来看,我认为该项目是非常成功的,近两年技能大赛的成绩就是一个证明。南京市职业学校师生在2014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八连冠”,共赢得83枚金牌,其中教师金牌数是32枚;在2015年江苏省的技能大赛中获得“九连冠”,共赢得99枚金牌,其中教师金牌数是30枚,只有一位金牌得主不是优秀教学团队的老师。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教师水平,他们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希望。

当然,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南京市有一大批年轻教师能够茁壮成长,成为我们专业建设的领头人,引领南京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优秀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不断提升,并通过团队的力量持续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通过优秀教学团队这朵报春花,带来南京市整个职业教育的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职业》:据了解,60支优秀教学团队中都有企业成员参与,这也体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精髓,请问您对在构建南京特色的职教体系中企业与学校的配合有何见解?

潘东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质,也是职业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重要保证。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核心还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国从1980年开始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至今已经有35年历史,而南京在实施德国“双元制”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双元制”之路,即重实践、重技能、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保证。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校企合作与一个地方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一定关系,如苏州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外资企业比较多,需要大批职业学校学生的深度参与,而南京市规模以上的企业比苏州少了一些,但是南京创新型企业比较多,而创新型企业对就业的层次和要求又比较高,如中国(南京)软件谷去年招了2万人,在学历层次上研究生占10%,本科生占60%,还有30%的专科生,却没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苏宁易购在招员工时,研究生和本科生占40%,专科学历占50%,还有10%中专生,主要分布在门店和物流行业。因此,校企合作也要根据地区产业结构来进行调整。

南京的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在校企合作方面各有特色,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保留了完整的“双元制”模式、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的宝马项目是现代学徒制的典型,还有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艺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3+2”连锁经营模式、南京商业学校企业参与实习生的考评跟踪制度等,都是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

创新南京特色职业教育

《职业》:在构建南京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南京市还有哪些创新之举?您作为职业教育界专家,对南京职教有哪些期望?

潘东标:南京的职业教育一直是在探索中不断创新的,除了刚刚提到的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和校企合作外,我们在外聘教师方面也有一个创举。因为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选聘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做实训教师还存在很大的障碍,如没有教师资格证就无法入编制,所以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外聘企业教师核编到校的政策,即从企业和社会聘请的专业教师中,30%带编到校,且学校在岗位管理、自主聘用、经费核拨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如今在南京的职业学校近6000名教师中,有近1500人是外聘教师,他们成了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预计到2016年,南京市有70%的中职学生要接受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随着高考改革制度即将出台,江苏省将制定职业学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单独招生考试制度 。到2020年江苏的本科院校将有30%的学生来自职业院校 。

本科院校转型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在考虑的问题,因为要实现30%的职业院校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就需要一批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来支撑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一定要率先改革。如金陵科技学院正在筹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这样能更好地与南京产业对接,和职业院校进行衔接,实现职业教育从“断头桥”到类型教育的完美转变。另外,在国际合作、普职融通等方面,南京职业教育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总之,南京市的职业教育践行的正是黄炎培先生的大职教理念——“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打造南京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就是要为南京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幸福谋福祉。

猜你喜欢
南京市南京职业
南京比邻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南京不会忘记”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