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气味

2015-06-16 10:08林海音
读写算·高年级 2015年6期
关键词:西单炒栗子老五

林海音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条街──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首当其冲,就不由得就近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秤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亮光,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卖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美文解码】

这是“秋”的气味,也是时间的气味,人情的气味。这些气味,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亲情混合在一起,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气味,哪一种是情怀。

作家使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巧妙过渡,从炒栗子到各色水果,再到烤肉,都由“气味”牵出,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从对食物的描写到对故土风情人物的描绘,文笔流淌,水乳交融。

文章看似无一字一句表白着思乡情,读来却觉字字句句都诉说着对故土的眷念。她化浓浓的思念为碎碎的念叨:和兰号的炒栗子,沙营的葡萄;京白梨的细嫩,“鸭儿广”的柔软;各形各味的枣,又脆又甜的秋柿;红脸的海棠,欢笑的石榴,记忆中的美食仿佛怎么数也数不尽。烤肉店里“温暖而亲切的感觉”,店家老五公平亲切的态度,边切肉边算账的艺术,记忆中的画面在时光流转中依然清晰如新。

好一个“舌尖上的秋”!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过渡性的句和段,并体会其作用。

2.不少作家都写过“秋”,如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峻青的《秋色赋》。请搜集相关的文章,读读品品。

猜你喜欢
西单炒栗子老五
琐忆西单体育场
那袋糖炒栗子
娘走了,妈还在呐!
乌角之诗
裸背
炒栗子时为什么要放沙子
老五
浇灌
一颗小栗子